"龙种生南岳":南岳衡山生长着如龙种般高贵的竹子,
# 南岳:指衡山。五岳之一。,龙种:一作钟龙。
"孤翠郁亭亭":青翠挺拔,孤傲而茂盛。
"峰岭上崇崒":它生长在高峻的山峰上,
# 崇崒:高耸貌。据南朝梁沈约《效居赋》载,“其为状也,则巍峨崇崒,乔枝拂日”。
"烟雨下微冥":烟雨朦胧中更显幽深。
# 微冥:犹昏暗。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攲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夜闻鼯鼠叫":夜晚能听到鼯鼠的啼叫,
# 鼯鼠:鼠名。别名夷由。俗称大飞鼠。外形像松鼠,生活在高山树林中。尾长,背部褐色或灰黑色,前后肢之间有宽大的薄膜,能借此在树间滑翔,吃植物的皮、果实和昆虫等。古人误以为鸟类。
"昼聒泉鹤声":白天则伴着山涧的喧哗。
# 鹤:一作壑。
"春风正淡荡":春风轻柔地吹拂,
# 淡荡: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
"白露已清泠":白露凝结,带来清凉。
"哀响激金奏":风吹竹叶的哀鸣如金石之音,
# 金奏:泛指音乐或乐声。据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咸》载,“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密色滋玉英":繁茂的竹色如玉般润泽。
"岁寒霜雪苦":即使寒冬霜雪摧残,
# 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含彩独青青":它依然保持着青翠的色彩。
"岂不厌凝冽":难道它不厌恶严寒,
"羞比春木荣":只是羞于与逢春即荣的普通树木相比。
"春木有荣歇":春天的树木有盛有衰,
# 荣歇:犹荣衰。
"此节无凋零":而竹子的气节永不凋零。
"始愿与金石":它本愿像金石一样,
# 金石:金和美石之属。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终古保坚贞":永远保持坚贞的品格。
"不意伶伦子":不料被乐师伶伦采伐,制成箫笛,
# 伶伦:本为上古乐工,此指识得良竹的乐工。
"吹之学凤鸣":吹奏出凤凰般的清音。
# 学凤鸣:《汉书·历律志上》载,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从而,发明了黄钟十二律。
"遂偶云和瑟":于是与云和瑟相伴,
# 云和瑟: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
"张乐奏天庭":在天庭演奏仙乐。
"妙曲方千变":美妙的乐曲千变万化,
"箫韶亦九成":箫韶之乐也演奏了九遍。
# 九成:犹九阕。乐曲终止叫成。,箫韶:泛指美妙的仙乐。
"信蒙雕斫美":既然被精心雕琢成器,
# 雕斫:刻削,雕刻。南朝梁鲍照《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斲,为君堂上琴”。
"常愿事仙灵":便愿永远侍奉仙灵。
"驱驰翠虬驾":驾驭着翠绿虬龙,
# 翠虬:青龙的别称。汉扬雄《解难》云,“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虖天,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伊郁紫鸾笙":吹奏紫鸾笙声悠扬。
"结交嬴台女":与仙女嬴台女结交,
# 嬴台女:指传说中秦穆公女儿弄玉。
"吟弄升天行":吟唱飞升之曲。
# 升天行:古代游仙诗。
"携手登白日":携手登上太阳,
"远游戏赤城":远游到仙境赤城。
# 赤城:传说中的仙境。北周庾信《奉答赐酒》诗,“仙童下赤城,仙酒饷王平”。
"低昂玄鹤舞":仙鹤随着音乐声时而低伏时而高扬地起舞,
# 玄鹤:黑鹤。《韩非子·十过》云,“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
"断续彩云生":片片彩云时断时续地浮现。
"永随众仙逝":永远追随诸位仙人而去,
# 逝:一作去。
"三山游玉京":遨游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直至仙境玉京。
# 玉京:泛指仙都。宋陆游《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仙岂复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并书":并书:
"东方公足下":东方公阁下,
# 东方公:对东方虬的敬称。足下:敬称,称对方。古人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称“足下”,后专用于同辈之间的敬称。
"文章道弊五百年":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方法已经衰败了五百年。
# 五百年:从西晋初年至陈子昂生活的武则天时代计四百多年,五百年是大约言之。,道弊:这里指做文章的道理败坏了。
"汉魏风骨":汉魏诗歌的刚健风骨,
# 汉魏风骨:作者认为汉魏诗文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清新的风格骨力。
"晋宋莫传":到晋宋时期未能传承,
"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不过文献中仍有可考证的依据。
# 文献有可征:意谓从存留下来的诗文可以得到证明。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我曾在闲暇时阅读齐梁时期的诗歌,
"彩丽竞繁":这些诗辞藻艳丽竟相堆砌,
# 彩丽:一作“采丽”,谓诗文讲究文采华丽。
"而兴寄都绝":而比兴寄托完全缺失,
# 兴寄:比兴寄托。
"每以永叹":常常因此长叹。
"思古人":追思古代贤人,
"尝恐逦逶颓靡":时常担心文风逐渐颓废萎靡,
"风雅不作":《诗经》的风雅传统不再兴起,
"以耿耿也":因此心中不安。
# 耿耿:心中不安、放心不下的样子。
"一昨于解三处":前日在解三处,
# 解三:生平履历不详,当与陈子昂、东方虬为诗友。,一:在这里有语气转折的意思。
"见明公《咏孤桐篇》":见到您所作的《咏孤桐篇》,
# 《咏孤桐篇》:东方虬所作诗篇。,明公:对东方虬的敬称。
"骨气端翔":诗中风骨端正飞动,
# 骨气端翔:指《咏孤桐篇》具有风骨之美。端翔:内容端直,气韵飞动。
"因情顿挫":依循情志而抑扬顿挫。
# 因情顿挫:音韵与感情都有抑扬顿挫之美。
"光英朗练":诗中光彩明亮凝练,
# 光英朗练:光彩鲜明,精练朗畅。
"有金石声":如同金石之声铿锵有力,
# 有金石声:音韵铿锵,发声如击金石。
"遂用洗心饰视":于是使人涤荡心灵、擦亮眼睛,
# 遂用洗心饰视:“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二句:这二句的主语多解释为陈子昂,以为是陈子昂读诗后的感受是“洗心饰视,发挥幽郁”,意谓读了《咏孤桐篇》,使人有心目为之一新之感,并能使人抒发郁结于心的情感。也有人认为主语应是东方虬,陈子昂认为东方虬之所以写出《咏孤桐篇》,乃是因为他“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即是因为东方虬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使他郁结于心的感情得以抒发。
"发挥幽郁":抒发内心的郁结。
"不图正始知音":没想到正始年间的知音,
# 正始知音:指曹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等人的诗文创作,“正始之音”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不图:未料到。
"复睹于兹":又在此处得见。
# 复睹于兹:指再次在此看到了“正始之音”。兹,此,指东方虬《咏孤桐篇》。
"可使建安作者":这足以让建安时期的作者们,
# 可使建安作者:因为陈子昂认为东方虬的《咏孤桐篇》有“建安风骨”,所以假使建安作者看到《咏孤桐篇》,一定会相视以为同志,而发出会心之笑。
"相视而笑":若泉下有知也会相视微笑。
"解君云、":解君说、
# 解君:指解三。
"张茂先、":张茂先、
# 张茂先:张华(232—300),西晋大臣,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初,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惠帝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司空。有政绩。后为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杀。
"何敬祖、":何敬祖、
# 何敬祖:何劭(236—302),西晋诗人。字敬祖。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令、太子太师、尚书左仆射、司徒等官。能诗,《诗品》列入中品。
"东方生与其比肩":东方先生可与他们并肩,
# 东方生:指东方虬。
"仆亦以为知言也":我也认为这是中肯的评价。
"故感叹雅制":因此感慨于您的雅正之作,
# 感叹雅制:意谓受到东方虬《咏孤桐篇》诗的感动而作《修竹篇》诗。雅制,对别人作品的敬称,以别人的作品为文雅之作。
"作《修竹诗》一首":创作《修竹诗》一首,
"当有知音已传示之":应当有知音已将此诗传达给您了。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歌通过对修竹的品性、功用及志向的生动描写和丰富想象,赞颂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同时其序文阐述了诗人对诗歌革新的主张,批判齐梁诗风的弊病,号召继承建安风骨,创作内容充实、有独特特色的诗篇,字里行间体现出诗人积极的人生理想与乐观心态。
2. 写作手法
拟人:全诗将修竹与洞箫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情感与志向。如“孤翠郁亭亭”以“孤”“郁”写竹的孤高气质,“羞比春木荣”赋予竹不慕虚荣的品格,“始愿与金石”则表现其坚贞的意志。洞箫“学凤鸣”“奏天庭”的描写,更将其塑造成怀抱理想的文人化身。象征:修竹象征诗人高洁不屈的品格,“岁寒霜雪苦”暗喻人生磨难,“含彩独青青”彰显坚守本心的精神。洞箫“游玉京”“随众仙”的飞升意象,象征诗人对超脱尘俗、追求理想的向往。比兴:诗中以“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开篇,将修竹比作“龙种”,以南岳的险峻环境起兴,暗喻贤才生于困境却卓然独立。竹的“孤翠”“亭亭”既是外形描写,又象征君子孤高不群、挺拔正直的品格,通过自然物象寄托人格理想,符合《诗经》“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传统手法。渲染:“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一句,以“崇崒”渲染峰岭的高耸险峻,以“烟雨微冥”描绘朦胧凄迷的氛围,极写修竹生长环境的恶劣,反衬其“郁亭亭”的挺拔姿态;“贞心凌晚岁,劲节贯严风”则以“晚岁”“严风”渲染时序变迁与风霜侵袭,突出修竹历经严寒而不改贞心劲节的坚韧,通过环境铺陈强化物象的精神特质。对比:诗中可能将修竹与“春木有荣歇”的普通草木对比(如“春木虽欣荣,秋落还凋零”),以草木随季节兴衰的无常,反衬修竹“终岁常端正”的恒常;亦或以“众芳”的凋零与修竹的“孤翠”对照,如“众芳摇落独暄妍”般,在盛衰对比中凸显修竹不随流俗、坚守本真的君子风范,强化主题的表达。化用:化用《诗经・小雅》“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的意象,以竹的繁茂象征君子基业长青;暗合屈原《楚辞》“纫秋兰以为佩”的比兴传统,将修竹作为高洁人格的载体,延续“香草美人”的象征体系。想象:“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一句,想象修竹不屑沾染湘妃泣竹的泪痕,不愿成为宫廷乐器的材料,以拟人化的想象赋予竹以人格化的情志,使其超越普通植物,成为不慕荣利、坚守本心的象征;“愿托灵妃驾,飘摇云汉津”则想象修竹伴随灵妃飞升,飘摇于银河之畔,通过仙游之境的想象,将修竹的品格升华至超凡脱俗的境界,增强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3. 分段赏析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此两句点明修竹的非凡出身(南岳)与卓然独立的姿态。“龙种”喻指修竹品质高贵,非寻常草木可比。“孤翠”既描绘其色泽青翠,更凸显其超群脱俗;“郁亭亭”则以叠字生动摹写出其挺拔茂盛、亭亭玉立的风姿,奠定了全诗赞美对象不凡的基调。“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此两句描绘修竹生长的险峻环境。上句写其扎根于高耸陡峭的山峰(崇崒),下句写烟雨笼罩下的山谷幽深晦暗(微冥)。这一高一深、一险一幽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修竹生长环境的艰苦与远离尘嚣,为其坚韧品性埋下伏笔。“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此两句通过昼夜之声表现修竹所处环境的清幽乃至孤寂。“夜闻鼯鼠叫”以夜晚鼯鼠的叫声衬托山林的寂静,“昼聒泉壑声”则用白昼山谷泉流的喧响(聒)反衬环境的空旷。昼夜不同的声响交织,进一步渲染了修竹生存环境的原始与僻静。“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此两句选取春秋两季典型意象勾勒环境氛围。“春风淡荡”描绘春风的舒缓柔和,“白露清泠”刻画秋露的清凉洁净。一暖一寒,一柔一冽,简洁而典型地展现了修竹四季经历的时序变迁,暗示其经历丰富。“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此两句转而描绘修竹本身的风采与声响。“哀响”形容竹叶摇曳或风吹竹林的清越声音,比拟其如金石乐器般激越清亮(激金奏);“密色”形容其竹叶茂密青翠的光泽,犹如滋润了美玉的光华(滋玉英)。视听结合,运用比喻(金奏、玉英)赞美修竹声色之美。“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此两句直写修竹历经严寒霜雪考验后的卓绝品性。“岁寒霜雪苦”直言环境之严酷,“含彩独青青”则突出修竹在严寒中依然保持青翠(含彩)的独特与坚韧。“独”字强调其不同流俗、傲然独立的姿态,是其风骨的关键体现。“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此两句以设问(岂不厌)和对比(羞比)揭示修竹的志向。它并非不畏严寒(凝冽),而是不屑于像普通春木那样仅追求短暂的繁荣(荣)。一个“羞”字,赋予修竹以人的高洁情操,明确表达其不慕浮华、不随时俗的价值取向。“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此两句紧承上句,通过对比强化修竹的特质。指出春木虽有繁盛之时(荣),但终会凋零;而修竹的竹节却永不凋零。直白而有力地宣告了修竹所代表的永恒坚贞。“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此两句总结修竹的根本志向与追求。“始愿”点明其本心,即希望能像金石一样坚固耐久(与金石),永远保持其坚贞的本质。这是对修竹品格的高度凝练和理想升华。“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此两句笔锋转折,引入传说,写修竹得遇知音并被制为乐器,能模仿凤凰的鸣叫(学凤鸣)。这象征着其内在美质被发现、雕琢并获得展现价值的机遇。“凤鸣”喻指其声音的高贵不凡。“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此两句描绘修竹(所制乐器)得遇良机,得以匹配名贵的“云和瑟”,在庄严的天庭奏响音乐(张乐奏天庭)。“遂偶”、“张乐”展现了机遇的顺畅与场面的宏大,暗示其价值得到最高层次的认可与展现。“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此两句具体描写其演奏的盛况与成就。“妙曲方千变”形容演奏的乐曲变化万千,技艺高超;“箫韶亦九成”则指其成功演奏了《韶》乐这样至善至美的乐章(相传《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两者共同说明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就斐然。“信蒙雕琢美,常愿事仙灵。”此两句表达感恩与升华的愿望。“信蒙雕琢美”真切感激被雕琢成器的知遇之恩。“常愿事仙灵”则表明其心愿已超越尘世,渴望侍奉神仙,追求更高远超凡的境界(事仙灵),是理想抱负的进一步飞升。“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此两句描绘追随仙灵的场景:驾驭着翠绿色的虬龙之车(驱驰翠虬驾),吹奏着深沉优美的紫鸾笙(伊郁紫鸾笙)。“翠虬”、“紫鸾”皆仙家祥瑞之物,“驱驰”、“伊郁”(形容乐声抑扬)充满动感与声韵之美,构建瑰丽奇幻的仙境图景。“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此两句写与仙女的交往与升天之乐。“嬴台女”指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此泛指仙女。“结交”显示融入仙班,“吟弄升天行”则具体描绘一同演奏着《升天行》乐曲,在音乐中共同飞升的逍遥自在。“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此两句直写飞升的情景与遨游的畅快。“携手登白日”描绘与众仙携手登上太阳(白日),气魄宏大;“远游戏赤城”则写自由自在地在仙境赤城山游玩(游戏)。动作(携手、登、游戏)与地名(白日、赤城)结合,展现超脱尘世的自由与欢乐。“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此两句以优美的景物衬托飞升之乐。“低昂玄鹤舞”写玄鹤随着乐舞节奏高低起伏地翩翩起舞(低昂);“断续彩云生”写身边彩云时断时续(断续)地涌现缭绕。仙禽祥云的动态描写,渲染出奇幻绚丽的氛围,衬托出主角的愉悦。“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此两句作为全诗结尾,表达最终归宿与永恒追求。“永随众仙去”点明永远追随仙人的终极愿望;“三山游玉京”则具体描绘在那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三山)和天帝所居的玉京自由遨游。以永恒仙境之游收束,将理想升华至极致,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4. 作品点评
这首咏物诗的序言精要地表达了诗人革新诗风的艺术主张,他批判齐梁诗歌"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形式主义倾向,倡导回归建安文学的刚健风骨,追求"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审美境界。在创作实践中,诗人娴熟地运用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将修竹的自然特性与人格理想完美融合。通过对修竹孤傲挺立、不畏霜雪的品格刻画,以及其化身洞箫、奏响天籁的瑰丽想象,诗人不仅展现了坚贞高洁的精神追求,更寄寓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诗意境宏阔,语言刚健清新,在拟人化的叙事中流露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体现了诗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 君子出处之心,数语而足。
明顾璘《批点唐音》
# 全诗咏竹,实则以竹喻人,表达内心愿望与人生志气。
不详许总《唐诗名篇赏析》
上一篇:唐·钱起《过故洛城》
下一篇:唐·李白《送殷淑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