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ì
hǎi
shàng
zuò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zhòng
yún
hǎi
hūn
jiàn
dǒu
bǐng
huí
fāng
zhī
suì
xīng
gǎi
zhōu
rèn
suǒ
shì
chuí
diào
fēi
yǒu
dài
wèi
wèn
chéng
chá
rén
cāng
zhōu
shuí
zài

译文

孔夫子已经死了许多年,我如今也在乘船浮游大海。天黑见北斗星斗柄掉转,才知道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任轻便的木船随意飘去,垂下钓竿并没有什么期待。垂下钓竿并没有什么期待。问一问那乘槎归来的人,海上仙洲究竟在什么地方。

逐句剖析

"仲尼既云殁":孔夫子已经死了许多年,

# 云:一作已。,仲尼:即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

"余亦浮于海":我如今也在乘船浮游大海。

# 浮于海:用《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语意,表示不得志而避世。

"昏见斗柄回":天黑见北斗星斗柄掉转,

# 回:指回复到前一年年终时的位置。北斗星方位随季节变换而跟着移动,所以古人从斗柄所指方向可以推知不同的节候。,斗柄:指北斗七星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昏:黄昏,天色将晚时。

"方知岁星改":才知道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 岁星改:是说一年又要过去了。岁星:一作新岁。即木星,古人以其岁行一次,用以纪年。,方:一作始。

"虚舟任所适":任轻便的木船随意飘去,垂下钓竿并没有什么期待。

# 虚舟:轻舟。

"垂钓非有待":垂下钓竿并没有什么期待。

# 垂钓非有待:意思是诗人自己虽隐居垂钓,但并不似姜太公那样有所等待。

"为问乘槎人":问一问那乘槎归来的人,

# 乘槎人:《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积粮,乘槎而去。”槎,指竹、木筏。

"沧洲复谁在":海上仙洲究竟在什么地方。

# 谁:一作何。,沧洲:一作浪。指海上可供隐居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岁暮海上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巧妙化用《论语》“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意象,将孔子的济世情怀转化为诗人的精神漫游,在用典中完成对儒家入世精神的超越性诠释。尾联写向往隐居生活、无所牵挂的心态。这首诗善用典故,内涵深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当作于开元十八年(730)孟冬时节,正值诗人吴越漫游的重要节点。开元十七年(729)始,孟浩然自洛阳启程南游,开启其历时数载的东南山水之旅。至次年秋末,诗人取道新安江水路,沿桐庐、建德一线东行,于十月抵达温州后泛舟东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律诗,也是一首行旅诗,诗中"仲尼既已没"的用典,实暗含诗人对自身仕隐抉择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尘网、归于闲适的向往与现实羁绊的矛盾心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孔子在春秋乱世中,其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欲乘桴浮海。诗人在此借用此典,以孔子自比,表明自己在仕途上的失意与困顿。对比:诗中描绘了诗人“浮海远游”“垂钓自适”的潇洒外在形象,然而,结合其“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的用典以及“壮志未酬的激愤与悲慨”的内心写照,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实则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这种外在潇洒与内心激愤的强烈对比,使诗人的情感更具张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在困境中挣扎的痛苦与矛盾。

3. 分段赏析

此诗以岁暮之景为背景,借行旅之途抒发抱负难展的深沉失落。诗作先以浩瀚之海起笔,继而延展至苍茫长天,笔触勾勒出天地间雄浑而寂寥的宏大境界。在此空阔无垠的天地间,诗人独驾扁舟,垂纶自适,表面看似超然物外、逍遥自在,实则以“隐者”之姿暗藏难以排遣的孤寂与不甘。“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一联,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典,借圣人失意而远游的典故,反衬自身仕途困顿之苦。诗人效仿先贤,以放浪形骸之举消解胸中块垒,其潇洒旷达的表象下,实则涌动着壮志未酬的激愤与悲慨。“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两句,以“虚舟”喻漂泊无依的命运,以“非有待”言垂钓之态的随性,既显随波逐流的无奈,亦暗藏对机遇难逢的喟叹。尾联“隐逸”之思的流露,更将诗人渴望挣脱尘网、归于闲适的向往与现实羁绊的矛盾心境展露无遗。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笼罩在一片低沉的阴翳之下,宛如暮霭沉沉的黄昏,透着无尽的寂寥与哀愁。诗人于浮海远逝的悠悠幽思里,仿佛置身于时光的迷宫,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奇壮淡荡,少许自足。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海上复问沧洲,何谓。

明李梦阳《孟浩然诗集笺注》

# 此有遗世之意。言世无大圣知我,我亦浮海而逝矣。此中历日不复知,唯以斗柄纪岁月,虚舟便渔钓,且欲觅沧洲之仙迹耳。

清唐汝询《孟浩然诗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储光羲《新丰主人》

下一篇:唐·李白《赠徐安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