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遇清明节":有幸恰逢清明节这个时节,
"欣逢旧练人":欣喜地遇到了曾经熟悉、技艺娴熟的人。
"刻花争脸态":雕刻花朵时争相比美,看谁的模样更娇艳,
"写月竞眉新":描绘月亮时竞相展现新颖的眉形。
"晕罢空余月":晕染的技法结束后,只剩下那轮月亮,
"诗成并道春":诗作完成后一同诉说春天的美好。
"谁知怀玉者":有谁知道那些怀揣着才华的人,
"含响未吟晨":怀揣着才华,还未在清晨吟诗抒发。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幸遇清明节”点明了时间,表达出诗人对恰逢清明节这一美好时节的庆幸之情。“欣逢旧练人”则强调了遇到曾经熟悉且技艺娴熟的旧友的欣喜。此句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颔联“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刻花争脸态”描绘了在清明节活动中,人们雕刻花朵时互相竞争,看谁雕刻的花朵模样更娇艳。“写月竞眉新”则写人们在描绘月亮时竞相展现新颖的眉形。此句通过对创作活动的细致描写,展现出文人雅士们的活泼和创造力。颈联“晕罢空余月,诗成并道春”,写镂刻完成后,鸡蛋上晕染的色彩好似只剩下月亮的轮廓,而写成的诗中都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这里从视觉和文字的角度,进一步渲染节日的氛围,展现出清明节的春意盎然以及人们在节日中的诗意情怀。尾联“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谁知怀玉者”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怀揣才华却不被人知的文人的感慨。“含响未吟晨”则描绘了他们怀揣着才华,还未在清晨吟诗抒发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无奈。此句通过转折,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