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有狂夫":楚国有个狂放的人,
# 狂夫:无知妄为的人,自谦之词。《论语·微子》载,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楚国隐士故意作出狂放的样子,以避开春秋乱世的政治害(从政者殆,殆即危险意)。当孔子经过楚国时,这位隐士劝孔子自保。
"茫然无心想":心中茫然无欲求。
# 心想:心事,心思。
"散发不冠带":披散着头发不戴冠,
# 冠带:戴帽子束腰带。,散发:披发。古时男子成年便束发着冠。
"行歌南陌上":唱着歌儿在南边路上走。
"孔丘与之言":孔子曾与他交谈,
"仁义莫能奖":仁义也不能勉励他。
# 奖:劝勉,勉励。
"未尝肯问天":不肯将心事向上天倾诉,
# 问天:心有委屈而诉问于天。屈原曾作《天问》以问天。
"何事须击壤":也没什么事值得击打土壤。
# 击壤:击打泥土。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复笑采薇人":又笑采薇的隐士,
# 采薇人:伯夷、叔齐隐居采薇,最终饿死。《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叩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后来饥饿而死。
"胡为乃长往":为什么竟然一去不返(走向死亡)。
# 长往:指死亡。
"田舍有老翁":农舍有个头发花白的老翁,
# 田舍:农舍。
"垂白衡门里":住在衡门之内自在安闲。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垂白:白发下垂。谓年老。
"有时农事闲":农事空闲时聚在一起,
"斗酒呼邻里":拿出酒来呼唤邻里共欢聚。
"喧聒茅檐下":他们在茅屋下喧哗欢笑,
# 喧聒:闹声刺耳。
"或坐或复起":时而坐下时而站起,无拘无束。
"短褐不为薄":粗布短衣也不觉简薄,
# 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
"园葵固足美":园子里的葵菜也足够美味。
# 葵:即露葵,新叶可食,又名冬寒菜、马蹄菜。
"动则长子孙":行动间儿孙环绕膝下,
# 长子孙:养育子孙。长:养育。
"不曾向城市":不曾向往那城市繁华。
"五帝与三王":五帝三王,
# 三王:夏、商、周三代立朝之君,即夏禹、商汤、周武王。,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据《史记·五帝本纪》)。
"古来称天子":自古以来都被称为天子。
# 天:一作君。
"干戈将揖让":干戈揖让,
# 揖让:禅让,让位于贤。,将:与。,干戈:古代常用武器,用以借指战争。
"毕竟何者是":究竟谁是谁。
"得意苟为乐":得意时且自寻乐为上,
"野田安足鄙":野田生活又何须嫌弃鄙夷。
"且当放怀去":还是让我们放开心怀,
# 怀:一作志。,放:一作忘。
"行行没余齿":纵情享受,人生转眼就到白头。
# 没馀齿:度完余年。,行行:刚强貌。《论语·先进》:“闵子侍侧,间间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日夕见太行":日暮时分望见太行山,
"沉吟未能去":沉吟许久仍不能离去。
"问君何以然":问我为何要在此流连不返,
"世网婴我故":只因尘世束缚使我难抽身。
"小妹日成长":小妹日渐长大成人了,
"兄弟未有娶":兄弟仍未娶妻成家室。
"家贫禄既薄":家贫禄薄少,
"储蓄非有素":储蓄没有多少。
"几回欲奋飞":几次欲飞,
"踟蹰复相顾":又踟蹰不前。
"孙登长啸台":孙登曾经长啸的地方,
"松竹有遗处":如今仍有松树和竹子留下遗迹。
"相去讵几许":相距其实没有多少路,
"故人在中路":故人已在半途等候中。
"爱染日已薄":红尘俗事日渐淡薄去,
"禅寂日已固":禅修生活日渐牢固来。
"忽乎吾将行":忽觉我将远行离世去,
"宁俟岁云暮":何须等到年终岁暮时。
"陶潜任天真":陶潜任情率真又天真,
# 陶潜:又名陶渊明。因东晋官场昏暗,弃官归隐田园。
"其性颇耽酒":生性酷爱杯中的美酒甘醇。
# 耽酒:沉溺于饮酒。
"自从弃官来":自从弃官归隐田园后,
"家贫不能有":家中贫困再无钱买酒自斟自饮。
"九月九日时":重阳九月菊花盛开时,
"菊花空满手":只能空手对花心中自沉吟。
"中心窃自思":私下暗自思忖着,
"傥有人送否":是否有人送酒来相赠。
"白衣携壶觞":白衣使者携酒壶而来,
# 壶觞:酒壶和酒杯。陶渊明的朋友王弘曾经在重阳节派遣小吏给陶渊明送酒。,白衣:给官府当差的小吏。
"果来遗老叟":果然不负老叟之所望。
# 遗老叟:年老历练的老人。
"且喜得斟酌":且喜得能开怀畅饮时,
# 斟酌:倒酒饮酒。
"安问升与斗":何须问它有多少壶量。
"奋衣野田中":抖衣奋袖在田野之中,
# 奋衣:振衣去尘。
"今日嗟无负":今日开怀畅饮无负望。
# 负:一作有。
"兀傲迷东西":醉后东倒西歪迷方向,
# 兀傲:孤傲不羁。
"蓑笠不能守":蓑衣斗笠也懒得再戴上。
"倾倒强行行":跌跌撞撞仍强行行走,
"酣歌归五柳":酣歌一曲归家五柳旁。
# 五柳:陶渊明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文中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即陶渊明的宅名。,酣歌:醉酒而歌。酣:酒喝得畅快。
"生事不曾问":生计之事从不挂心上,
# 生事:生计。
"肯愧家中妇":岂肯愧对家中妻子忙。
# 妇:一作帚。
"赵女弹箜篌":赵女弹奏着箜篌妙曲,
"复能邯郸舞":又能跳出邯郸绝妙舞。
"夫婿轻薄儿":丈夫是个轻薄无行人,
"斗鸡事齐主":斗鸡玩乐侍奉齐主顾。
"黄金买歌笑":挥金如土买得歌与笑,
"用钱不复数":钱财用尽也毫不吝啬。
"许史相经过":许家史家子弟相来往,
"高门盈四牡":高门华车络绎不绝过。
"客舍有儒生":客舍之中有位儒生坐,
"昂藏出邹鲁":气宇轩昂来自邹与鲁。
"读书三十年":读书已历三十载光阴,
"腰间无尺组":腰间却无一尺官组束。
# 间:一作下。
"被服圣人教":身受圣人教诲的熏陶,
"一生自穷苦":一生潦倒穷苦自受苦。
"老来懒赋诗":年老体衰懒得再赋诗,
"惟有老相随":只有衰老常与我相随。
"宿世谬词客":前世谬称我是个词客,
# 宿世:一作当代。
"前身应画师":前身或许应是个画师。
# 前身应画师:维善画破墨山水。
"不能舍余习":不能舍弃那余习旧业,
"偶被世人知":偶然被世人所认识知。
"名字本皆是":名字本来都是空幻事,
"此心还不知":此中真意我还未知悉。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组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功绩的称赞及对其迁官的劝勉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复:“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喧聪茅檐下,或坐或复起”,反复描写一种随性而为的简单、单纯的生活。
3. 分段赏析
其一:诗中塑造的“狂夫”形象极具张力:三、四句先以“散发不整冠”的外貌刻画其放荡不羁,随后六句从精神层面深入——既无视孔子的入世劝勉,不追随隐逸终老的隐士,也不效仿先贤叩问天地,从外到内都透着极致的张狂。但张狂之下,是“惘然无心想”的深层困惑:孔子的治世之道、屈原的叩天问地、伯夷叔齐的气节,皆无法解开他心中的郁结,连他自己也道不明症结所在。这种行为放浪与内心迷惘的反差,正是“狂夫”形象的核心特质。其二:前半部分勾勒老翁随性的田园生活:“农事闲时呼邻里斗酒,茅檐下喧闹坐起”,尽显生活的简单自在;“短褐不嫌薄,园葵足为美”则凸显其随遇而安的心境。“不曾向城市”一句转折,借老翁之思探讨政治本质:三皇五帝的权位更迭,无论是战争夺位还是禅让传袭,背后皆有权力斗争的阴影。老翁对政治是非存疑,选择归隐田园,而诗人借尾句表明心志:愿守刚正人格,在权力纷争中“放怀”看开,不随波逐流。其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以询问的方式,表现出对故乡的关切,简洁而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不询问其他,独问窗前寒梅是否开花,以小见大,从细微处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独特情感,寒梅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其四:诗中陶潜是弃官后的中年形象,家贫无酒时得友人赠酿,酣饮至“醉迷东西、帽落不守”,场景潇洒却暗藏苦闷。他虽少年通六经、才学渊博,却因东晋末年乱世而坚定隐居:拒权贵檀道济拉拢,却接受江州刺史王弘的酒食,在“仕与隐”中坚守本心。王维咏陶,实则自况——如陶潜般“邦无道则隐”,借陶渊明的际遇,隐晦表达对当政者不纳贤才的讽喻,以及自身有才难施的无奈。其五:“赵女弹箜篌,复能邯郸舞”:描绘赵女的才艺,以赵女为代表,展现出一种世俗的繁华与热闹。“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写赵女夫婿是轻薄之人,通过斗鸡讨好齐主,讽刺了那些攀附权贵、追求名利的人。“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进一步描述他们挥霍钱财、贪图享乐的生活,表达出诗人对这种世俗生活的不屑与批判。其六:此诗可看作王维的人生总结,以“老来懒赋诗”开篇,写尽对人世的淡漠:不仅懒于创作,连书画也仅存“余习”,彻底舍弃浮名。“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并非自夸,而是自责——他深知自己书画成就(创水墨渲染法,被尊南宗画派之祖),却因“维摩诘”之名(取意佛教居士)而不安,认为沉迷艺术有违经义,故以“不能舍余习”开脱。全诗语调平淡,虽坦然面对衰老、淡泊名利,却难掩“出世与入世”的内心矛盾,字里行间透着对生命状态的深层反思。
# 读此知狂不易言。孔子思狂,正是此一流人。
明钟惺、谭元春合编《唐诗归》
# (散发以下四句)只写狂士行径,然倾倒至尖。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 既薄孔孟,复笑夷齐,又不肯为屈原,此狂夫煞是作怪。
清黄周星《唐诗快》
# 潭云:“五帝”二语,似《水浒传》不读书人语。钟云:“古来称君子”句,却是满肚慢世。“干戈”二句,庄、列之语,说得儒者败兴。
明钟惺、谭元春合编《唐诗归》
# 此誉而实自嘲也。与《卫风·考槃》意同。
明盛茂烨《唐诗意山水图册》
# 吴山民曰:起六句写出真乐,销尽人鄙吝心。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钟云:读此知狂不易言。孔子思狂,正是此一流人。又云:傲即在此(“茫然”句下)。写出横人(“仁义”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