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ǎn
zhào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chǔ
wáng
gōng
běi
zhèng
huáng
hūn
bái
chéng
西
guò
hén
fǎn
zhào
jiāng
fān
shí
guī
yún
yōng
shù
shī
shān
cūn
shuāi
nián
fèi
bìng
wéi
gāo
zhěn
jué
sài
chóu
shí
zǎo
mén
jiǔ
liú
chái
luàn
nán
fāng
shí
yǒu
wèi
zhāo
hún

译文

楚王宫北面,正是黄昏时候,白帝城西边,还可见下过雨的痕迹。夕阳照到江面上,好像石壁翻到江中,云雾遮蔽了树林,看不见山下的村庄。我已衰老,加上肺病,只有高枕而卧,况且身在边塞,感伤时事,也就早早闭门。夔州时局不稳,即将有豺虎作乱,这个地方不可久留,一心想回北方去而未能成行。

逐句剖析

"楚王宫北正黄昏":楚王宫北面,正是黄昏时候,

# 楚王宫:楚王之宫。在重庆市巫山县西阳台古城内。相传襄王所游之地。唐皇甫冉《巫山峡》诗:“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白帝城西过雨痕":白帝城西边,还可见下过雨的痕迹。

# 白帝城: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返照入江翻石壁":夕阳照到江面上,好像石壁翻到江中,

# 石壁:陡立的山岩。晋葛洪《神仙传·孙博》:“山间石壁,地上盘石,博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返照:夕照;傍晚的阳光。唐骆宾王《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诗:“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归云拥树失山村":云雾遮蔽了树林,看不见山下的村庄。

# 拥树:抱树;环树。《太平御览》卷三五〇引《韩非子》:“楚人有白猿,王自射之,则搏矢而熙。使养由基射之,始调弓矫矢,未发,而猿拥树号矣。”,归云:犹行云。《汉书·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

"衰年肺病惟高枕":我已衰老,加上肺病,只有高枕而卧,

# 高枕:枕着高枕头。,衰年:衰老之年。杜甫《泛舟送魏仓曹还京因寄岑参范季明》诗:“若逢岑与范,为报各衰年。”

"绝塞愁时早闭门":况且身在边塞,感伤时事,也就早早闭门。

# 绝塞:极远的边塞地区。唐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诗:“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不可久留豺虎乱":夔州时局不稳,即将有豺虎作乱,这个地方不可久留,

# 豺虎乱:语出王粲《七哀诗》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豺虎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

"南方实有未招魂":一心想回北方去而未能成行。

# 招魂:招生者之魂。《楚辞》有《招魂》篇。汉王逸《题解》:“《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返照》乃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开篇,杜甫描绘了夔州(今重庆奉节地区)雨后别具一格的景致,为全诗奠定了独特的氛围。颔联之中,诗人笔触一转,聚焦于江上那斜阳返照的奇妙画面,只见层层云朵悠悠飘荡,悄然遮蔽了郁郁葱葱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光影交错、如梦似幻的意境。至颈联处,杜甫笔锋再转,从景入情,直陈自己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的艰难处境,在这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他对动荡时事深深的忧虑与感伤。而尾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期盼,因担忧时局动荡不安,他满心渴望能够回到北方故乡,然而种种现实因素却使得这一愿望始终未能实现。从结构布局来看,此诗前两联着力于景色的细致描绘,借景造势;后两联则侧重情感的自然抒发,情景交融。尤为精妙的是,诗的前三联皆采用对仗工整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与形式美,而尾联打破对仗常规,以直白之语揭示诗歌意旨,使情感表达更为直接且深沉,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触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大历元年至二年(公元766-767年),彼时杜甫正旅居夔州(今重庆奉节地区)。在这一时期,杜甫创作了诸多声名远扬的七言律诗,像《登高》《诸将五首》《秋兴八首》以及《咏怀古迹五首》等,皆为其经典之作。当时,夔州局势的动荡不安已初现端倪,杜甫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不稳定的态势,同时,他也预感到蜀地或将陷入更大的动乱之中。他内心急切渴望能够返回北方,然而诸多现实因素的限制,使得这一愿望难以达成。在这样的心境下,杜甫满心郁闷,遂创作了这首诗,以抒发内心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时事、羁旅抒怀题材的诗。描绘了夔州雨后黄昏的独特景致,如斜阳返照入江、归云拥树等画面,营造出雄浑且略带朦胧的氛围。同时,体现了诗人年迈多病的艰难境况,表达了他对夔州时局不稳定的担忧,以及面对蜀地潜在动乱的忧虑。诗中还抒发了诗人想回北方却无法成行的无奈,深刻地传达出他感伤时事、心系家国命运的复杂情感与对自身漂泊境遇的愁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前两联描绘夔州雨后黄昏之景,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诗人通过描写斜阳返照江面、山壁似翻,归云拥树致山村隐没的景象,营造出雄浑又略带朦胧迷茫的氛围,借此烘托自己内心的郁闷、对时局的担忧以及漂泊的愁绪,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且深沉。化用:尾联“豺虎乱”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王粲诗中以“豺虎”喻指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的叛乱,杜甫在此沿用此意象,象征夔州当地跋扈的军人及动荡的局势,既形象地揭示社会现实,又借前人典故深化诗歌内涵,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引发读者联想与共鸣。双关:尾联“南方实有未招魂”中“未招魂”一语双关。表面看,结合当时夔州动乱,似指因战乱死去之人的魂魄未被招回;深层而言,联系诗人想回北方却不能的处境,也暗示自己漂泊于南方,犹如灵魂无所归依,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愁苦。

3. 分段赏析

首联“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诗人将同一处景致拆分为两句来描绘。楚王宫与白帝城,皆是夔州闻名的古迹,在此被诗人巧妙借代,用以指代夔州之地。这两句诗简洁勾勒出夔州在雨后斜阳映照下的特定时刻。颔联“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生动呈现出斜阳余晖倾洒江面,光影交错间,仿佛山壁都颠倒翻覆于江水之中。而从四方汇聚而来的云朵,簇拥环绕着树林,致使山下的村庄隐匿不见,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奇幻的氛围。颈联“衰年肺病惟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着重刻画诗人自身的状况。此时的杜甫年事已高,又身患肺病,只能高枕而卧,聊以度日。身处夔州这偏远的川东门户,仿若置身绝塞之地,面对动荡的时世,满心皆是哀伤,只能早早紧闭房门。这里“愁时”并非单纯指忧愁的时刻,与“肺病”对仗,实则应理解为“哀时”,即对时世的哀伤叹惋,由此可见诗人已无心观赏眼前的晚景。尾联“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流露出诗人欲归北方却无法成行的无奈。其中“豺虎乱”化用王粲《七哀诗》的诗句,杜甫在《夔府书怀四十韵》这首长诗里,曾详细叙述当时夔州百姓生活的困苦以及军人的骄横跋扈。果不其然,到大历三年(768年),正如诗人所预感的那样,发生了杨子琳杀死夔州别驾张忠、占据城池夺取权力的动乱事件。此联末句表意较为隐晦,旧注中认为此句“言在此屡遭寇乱,旅魂已将惊散也”(见《杜诗详注》),这种解读实属臆测,并未贴合原句本意。“未招魂”不能简单解释为“旅魂惊散”,况且“南方”二字在此也未得到合理阐释。“实”字在杜甫的诗中有着独特的用法,多处使用令人意想不到。如《秋兴八首》第二首中的“听猿实下三声泪”,与此处的“实有未招魂”,以往读者大多含糊读过,鲜有人能确切道出作者的真实用意。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叙事流畅明了,语言质朴无华,核心要点鲜明,开篇便不同凡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潘邠老言:“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翻”字、“失”字是响字也。……所谓响者,致力处也。予窃以为字字当活,活则字字自响。

宋吕本中《童蒙诗训》

# 刘曰:字字着意(“返照入江”二句下)。刘曰:语不轻易,感恨更多(“不可久留”二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盛唐句法浑涵,如两汉之诗,不可以一字求。至老杜而后,句中有奇字为眼,才有此,句法更不浑涵。昔人谓石之有眼为砚之一病,余亦谓句中有眼为诗之一病。……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故不如“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也。此最诗家三昧,具眼自能辨之。

明胡应麟《诗薮》

# 应次句落照摇浪,故城西犹明。应首句暗云迷树,故北宫已昏。此联字字清,意以“翻”意写“返照”,以“失”字写“归云”,如画。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返照”一联,字字着意,以“翻”字写返照,以“失”意写归云,一联用六虚眼,工练无痕,景复如画。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周珽曰:景尽情至,鞭石成梁,不复世人行径。蒋一葵曰:“惟高枕”形容“病肺”,“早闭门”形容“愁时”,“招魂”应“楚”。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诗作于西阁者。……阁临城西,无所障蔽,故云开日漏,犹风雨痕,亦映于返照而见之。乃返照人江,至翻动石壁;而归云拥树,遂失山村,此宫北所以先暗也。此固一时晚雨初晴变幻光景,然亦比夫蜀中兵乱胜败无常如此。

明王嗣奭《杜臆》

# 吴敬夫云:刻划如画,而画所不能到(“归云拥树”句下)。唐云:“翻”字峭,“失”字幺。不若今人纤巧。吴敬夫云:每用起二联,绘写景物;后二联,诉出愁怀:调苦声沉,如呻所痛。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

# 起二句倒装,更错综可喜。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前半写景,可作诗中图画;后半言情,能湿纸上泪痕。此为七律正宗,较《白帝城》诗更胜。

明末清初黄生《杜诗说》

# 颈联“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日射水,水滉石壁;云归树,树遮山村。一句三层意,非精于观物者说不出。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黄昏”非指夜静,是日落苍黄时也。结亦翻用法。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李云:文体蔚然,在杜诗中尤为秀出。年老多病,感时思归,集中不出此四意。而横说竖说,反说正说,无不曲尽其情。此诗四项俱见,至结语云云。尤足凄神戛魄。

清杨伦《杜诗镜铨》

# 章法明整,前景后情匀称。……后半句意,有韵味风格,不同平淡庸熟枯浅,此等章法之正者。前四将题说足了,再换笔换意也。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陈德公云:三、四“翻”、“失”二字,法老。五,六情相称,而琢造老成,复有骨致为胜。颔、颈、结语,苍挚沉痛,尤足黯然。评:“翻”、“失”二字,固云法老,但非“入”不“翻”,惟“拥”乃“失”,句法相生。且“返”、“归”二字,尤下得不率易也。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一句中炼两字关锁法。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应物《游溪》

下一篇:唐·杨凝《上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