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窗聊就枕":妻子在北窗下暂且依枕而卧,
"南檐日未斜":南边屋檐下的日影不见一点偏斜。
"攀钩落绮障":着悬挂着帷幛的钩子,将华美的帷幛垂落下来,
# 障:室内的帷帐。
"插捩举琵琶":将琵琶拨子插好,托举起来安放他处。
# 捩:弹琵琶所用的弦拨。
"梦笑开娇靥":入睡后作了美梦,娇艳的脸上笑出了酒窝,
# 娇靥:指女子美好的面貌。
"眠鬟压落花":堆在枕上的乌云似的头发,散压在由窗外飘进来的落花上。
# 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
"簟文生玉腕":洁白如玉的手腕上印上了竹簟的花纹,
# 簟文:席纹。
"香汗浸红纱":散发着香气的汗水浸透了红色细绢制成的夏衣。
"夫婿恒相伴":终陪伴着她的,连午睡都守候在旁的是我这个做丈夫的,
"莫误是倡家":不要误认为她是青楼的娼女。
# 莫误是倡家:称妓女。
南朝梁第二位皇帝
萧纲(503~551),即梁简文帝,南朝梁皇帝。字世缵,小字六通,庙号太宗,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中大通三年因长兄萧统早死而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被侯景立为帝,形同傀儡。后被废杀。萧纲常与文士徐摛、庾肩吾等,以轻靡绮艳的文辞描写宫廷生活,时称“宫体诗”。其诗作篇章之富,居六朝诗人之首,辞藻鲜丽,抒情写景,俱甚精切,对新体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其文富丽精巧。所著《昭明太子传》《礼大义》《法宝连璧》等,大多佚失。后人辑有《梁简文帝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情诗。诗中细致描绘了夏日午后女子昼眠的情景,从攀钩落帐到梦靥生花,再到香汗浸纱,生动刻画了女子慵懒娇媚的睡态。最后点明其良家身份,展现了夫妻相伴的温馨生活,语言华美细腻,充满生活情趣。
2. 写作手法
对偶:“攀钩落绮障,插捭举琵琶”与“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形成工整对仗,通过动作与神态的对称描写,展现女子昼眠前后的优雅姿态。感官描写:“香汗浸红纱”融合视觉(红纱)与嗅觉(香汗)感受,通过多感官体验营造出温软旖旎的闺阁氛围。人物描写:全诗从“攀钩”的动作到“梦笑”的神态,再到“眠鬟”的睡姿,多角度塑造了一位慵懒娇媚的贵族女性形象。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两句平铺直叙,未刻意追求对仗工整,以从容舒缓的笔调展开场景。结尾两句直抒胸臆,同样不拘泥于对偶,显得洒脱自然又耐人寻味。中间六句则精心构设,字字相对,句句相映,将女子昼眠的种种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构成全篇最精彩的部分。这样的布局使全诗既有章法可循,又不失灵动之趣。诗人在艺术处理上,既讲究字句的锤炼,又保持了天然的韵味。此诗创作之时,文坛盛行引经据典之风,作品往往如同典籍的翻版。但本诗却独辟蹊径,既不借用典故,也不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而是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如实描摹眼前所见。诗人似乎意在表明,妻子午睡的情景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只需如实记录便成佳作,无需任何修饰。这种写实手法别具一格,诗人从多个角度入手:既描写放帐搁琴等动态,又捕捉睡梦中含笑、落花等静态;既注意云鬓红纱等色彩的搭配,又表现香汗红纱等感官的交融。通过这些多角度的刻画,一个鲜活的睡美人形象跃然纸上。这种对女性情态的描摹,确实展现了诗人高超的写实功力。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内容上并无轻佻之处,虽称不上格调高雅,但也绝非低俗之作。诗人将夫妻午休这样的日常场景加以艺术化处理,赋予诗意,生动展现了伉俪情深的温馨画面。这种对平凡生活的诗意呈现,体现了文学创作的新尝试,值得肯定。从艺术表现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手法已臻于成熟。
# 这首诗历来就被当作宫体诗的代表作,每当批评宫体诗的时候,就少不了要点它的名。此诗遭到非议,首先是它的题目惹出来的。不少人一望“咏内人昼眠”几个字就感到老大的不顺眼。在他们看来,诗歌是圣洁的,怎么写起妻妾白日睡觉来呢?这不是淫荡、堕落,是什么!他们的依据就是儒家的“经夫妇、成孝敬、正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诗教观念,但如果以文学自觉的观念为衡量标准,即认为诗歌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为天职,那么此诗所写也就没有越什么轨,犯什么禁。因为妻妾午睡也是日常生活,如果觉得有什么意义,当然可以入诗。充其量只能说是题材狭小。但题材狭小是整个宫体诗的缺点,不能以此来判定一首具体诗作的优劣成败,而恰恰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者所能够做到的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冲击,是力图将文学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的一种尝试,成绩虽然不大,精神还是可贵的。
谢楚发鉴赏《咏内人昼眠》《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