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jiàn
nèi
rén
zuò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萧纲浏览量:1
fáng
hán
wǎn
luò
zhào
chuāng
biān
hóng
lián
yáo
qīng
wéi
bàn
juǎn
xuán
fāng
zhī
xiān
shǒu
zhì
jiǎn
fèng
cháng
yán
lóng
dāo
héng
shàng
huà
chǐ
duò
qián
yùn
dǒu
jīn
zān
guǎn
bái
chán
cái
huān
zhě
wén
zuò
yuān
yāng
lián
féng
yòng
shuāng
zhēn
shì
cán
mián
xiāng
qiū
shè
zhōng
tái
yān
liú
zhàng
jiān
tài
huá
zhān
qiě
gòng
diāo
nuǎn
fēi
tóng
tuán
shàn
juān
gèng
kǒng
cóng
jūn
bié
kōng
chuáng
lián

译文

深邃的房室里,寒冬白日将尽,落日余晖斜照在窗边。红色的帘幕虽远却未阻隔视线,轻薄的帷帐半卷着悬垂在旁。这才知是纤纤素手精心制作,论精巧绝不亚于古时缝裳的美态。饰有龙纹的剪刀横放在膝头,绘有图案的尺子滑落在衣襟前。熨斗涂饰着金色的光泽,发簪的管身缠绕着洁白的象牙。裁制的衣衫留有合欢的褶皱,绣纹上鸳鸯相连成对。缝制时用的是双股的针线,铺絮选用的是八蚕优质丝绵。掺入丽丘所产的芳香花蜜,又散发着中台所产的麝香烟雾。卧具已陈设在琉璃帐内,又夹杂着太华山的毛毡铺垫。且让它与雕花暖炉相伴取暖,不像团扇那样被轻易抛弃。更害怕有朝一日从军远别,独守空床只能自叹自怜。

逐句剖析

"密房寒日晚":深邃的房室里,寒冬白日将尽,

"落照度窗边":落日余晖斜照在窗边。

"红帘遥不隔":红色的帘幕虽远却未阻隔视线,

"轻帷半卷悬":轻薄的帷帐半卷着悬垂在旁。

"方知纤手制":这才知是纤纤素手精心制作,

"讵减缝裳妍":论精巧绝不亚于古时缝裳的美态。

"龙刀横膝上":饰有龙纹的剪刀横放在膝头,

"画尺堕衣前":绘有图案的尺子滑落在衣襟前。

"熨斗金涂色":熨斗涂饰着金色的光泽,

"簪管白牙缠":发簪的管身缠绕着洁白的象牙。

"衣裁合欢褶":裁制的衣衫留有合欢的褶皱,

"文作鸳鸯连":绣纹上鸳鸯相连成对。

"缝用双针缕":缝制时用的是双股的针线,

"絮是八蚕绵":铺絮选用的是八蚕优质丝绵。

"香和丽丘蜜":掺入丽丘所产的芳香花蜜,

"麝吐中台烟":又散发着中台所产的麝香烟雾。

"已入琉璃帐":卧具已陈设在琉璃帐内,

"兼杂太华毡":又夹杂着太华山的毛毡铺垫。

"且共雕炉暖":且让它与雕花暖炉相伴取暖,

"非同团扇捐":不像团扇那样被轻易抛弃。

"更恐从军别":更害怕有朝一日从军远别,

"空床徒自怜":独守空床只能自叹自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诗》是南朝梁文学家萧纲的创作的宫体诗。全诗以女性制作卧具为主题,细腻勾勒出红帘轻帷的室内环境、龙刀画尺等缝制工具,及“合欢褶”“鸳鸯连”等纹饰细节,既展现了南朝丝织工艺的精巧与服饰民俗的雅致,其中“双针缕”“八蚕绵”等记载更具独特史料价值。诗末“更恐从军别”的慨叹,则在华美物象中融入乱世离别的隐忧,体现了宫体诗工于体物与抒情的双重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梁第二位皇帝

萧纲(503~551),即梁简文帝,南朝梁皇帝。字世缵,小字六通,庙号太宗,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中大通三年因长兄萧统早死而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被侯景立为帝,形同傀儡。后被废杀。萧纲常与文士徐摛、庾肩吾等,以轻靡绮艳的文辞描写宫廷生活,时称“宫体诗”。其诗作篇章之富,居六朝诗人之首,辞藻鲜丽,抒情写景,俱甚精切,对新体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其文富丽精巧。所著《昭明太子传》《礼大义》《法宝连璧》等,大多佚失。后人辑有《梁简文帝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诗》是南朝梁文学家萧纲的宫体诗代表作之一。萧纲在南朝梁时期担任雍州刺史期间,与徐擒、张率等幕僚形成文学集团,受侍读徐擒“新变”文风的影响,又与张率、刘孝仪等人形成文学集团,促成了宫体诗的成熟。该诗作为他的代表作,融合了幕僚的创作经验与对女性题材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宫体诗。诗中描绘了深房内女性制作卧具的场景,从寒日窗边的红帘轻帷,到龙刀、画尺、金熨斗等精致工具,再到“合欢褶”“鸳鸯连”的纹饰、“双针缕”“八蚕绵”的用料,以及熏香入帐、毡炉相伴的陈设,细腻展现南朝贵族生活细节与丝织工艺特色;同时通过“非同团扇捐”的典故与“更恐从军别”的慨叹,既隐含对情感恒常的期许,又透露出对乱世离别的隐忧,体现了宫体诗工于体物与抒情的双重特征。

2. 分段赏析

诗开篇以“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边”勾勒出密室在寒日傍晚的静谧场景,落日余晖透过窗边洒入,冷暖交织的光线为室内增添温馨感。“红帘遥不隔,轻帷半卷悬”以红帘、轻帷的色彩与形态,营造出朦胧而雅致的氛围,半卷的帷幔既透出室内景象,又暗含一丝含蓄的韵致。中间八联“方知纤手制,讵减缝裳妍”点明卧具为女子纤手所制,直接赞叹其手艺之精巧,不输缝制衣裳的美丽,流露欣赏之意。“龙刀横膝上,画尺堕衣前”通过“龙刀”“画尺”等缝纫工具的细节描写,刻画女子制作时的专注状态,工具随意摆放更显生活气息的真实。“熨斗金涂色,簪管白牙缠”以金色熨斗、白牙缠裹的簪管,突出器物的精致华美,侧面烘托女子对细节的讲究。“衣裁合欢褶,文作鸳鸯连”中“合欢褶”“鸳鸯纹”的图案设计,双关夫妻恩爱之意,将情感寄托于卧具之上。“缝用双针缕,絮是八蚕绵”强调缝制时的双针细线与八蚕之绵的优质用料,见其用心之深。“香和丽丘蜜,麝吐中台烟”以蜂蜜与麝香熏染卧具,使香气萦绕,增添温馨浪漫的氛围。“已入琉璃帐,兼杂太华毡”写卧具置于琉璃帐中,搭配太华毡,尽显奢华,暗示生活的优渥。“且共雕炉暖,非同团扇捐”以雕炉的温暖与团扇被弃的命运对比,表达对眼前温暖的珍惜,暗含对情感长久的期盼。结句“更恐从军别,空床徒自怜”陡然转折,由制作卧具的温馨联想到从军离别之苦,担心空床独守的凄凉,将个人情思与时代可能的离别之愁结合,在细腻的生活场景描写中融入深沉的情感忧虑。

3. 作品点评

此诗突破传统女性题材的描写,以工笔手法展现闺阁日常,是宫体诗“清巧”风格的典型。诗中“琉璃帐”“太华毡”等意象组合,彰显萧纲“好为新变”的主张,对六朝文学及宫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萧绎《长歌行》

下一篇:南北朝·颜延之《秋胡行 其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