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萧纲浏览量:2
qīng
chén
zhě
hàn
绿
xuán
huā
wèi
chuí
qīng
xuàn
wěi
yóu
guà
zhàng
dié
bàn
zhōng
fèn
yáo
tóu
shàng
guān
wèi
zhí

译文

一匹青黑色的骏马,身上浸满了如赭石颜色般的汗水,在绿色的地面上,它那犹如花朵般美丽的马蹄高高抬起又落下。它那青色的马尾巴没有自然下垂,还挂着紫色的障泥。它被羁绊在马厩中,烦躁地跺着脚,心中满是愤懑,在马槽边摇着头,发出阵阵嘶鸣声。如果边塞的战事还没有平息,它就会直接奔赴榆溪之地。

逐句剖析

"青骊沉赭汗":一匹青黑色的骏马,身上浸满了如赭石颜色般的汗水,

"绿地悬花蹄":在绿色的地面上,它那犹如花朵般美丽的马蹄高高抬起又落下。

"未垂青鞙尾":它那青色的马尾巴没有自然下垂,

"犹挂紫障泥":还挂着紫色的障泥。

"蹀足绊中愤":它被羁绊在马厩中,烦躁地跺着脚,心中满是愤懑,

"摇头枥上嘶":在马槽边摇着头,发出阵阵嘶鸣声。

"紫关如未息":如果边塞的战事还没有平息,

"直去取榆溪":它就会直接奔赴榆溪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系马诗》是南北朝诗人萧纲创作的五言古诗。诗以骏马为对象,通过动态细节与色彩意象的叠加,展现战马蓄势待发的生命张力,在宫体诗风靡的南朝文坛独显刚健笔力。首联“青骊沈赭汗,绿地悬花蹄”勾勒马匹疾驰后的汗血淋漓,“绿地”与“花蹄”暗含对战马装备的写实刻画。颔联“未垂青鞙尾,犹挂紫障泥”聚焦尾部装饰,“青鞙尾”未垂与“紫障泥”暗示马匹躁动不安的束缚感。颈联“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以“蹀足”与“摇头”的肢体语言,拟人化呈现被羁绊者的愤怒,鬃毛飘动与嘶鸣声形成视听通感。尾联“紫关如未息,直去取榆溪”借“紫关”与“榆溪”的地理意象,将战马意象升华为征战意志的载体,暗含对建功立业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梁第二位皇帝

萧纲(503~551),即梁简文帝,南朝梁皇帝。字世缵,小字六通,庙号太宗,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中大通三年因长兄萧统早死而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被侯景立为帝,形同傀儡。后被废杀。萧纲常与文士徐摛、庾肩吾等,以轻靡绮艳的文辞描写宫廷生活,时称“宫体诗”。其诗作篇章之富,居六朝诗人之首,辞藻鲜丽,抒情写景,俱甚精切,对新体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其文富丽精巧。所著《昭明太子传》《礼大义》《法宝连璧》等,大多佚失。后人辑有《梁简文帝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青骊沈赭汗,绿地悬花蹄”,诗人开篇就描绘出一匹青色的骏马,身上流淌着如赭石般颜色的汗水,马蹄在绿地上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悬挂着花朵一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马的神骏。“未垂青鞙尾,犹挂紫障泥”,进一步描写马的尾巴没有下垂,还挂着紫色的障泥,通过对马的细节描写,如马尾巴和障泥,突出了马的精致与高贵,也暗示了这匹马并非普通的劳作之马,而是有着特殊身份和用途的马。“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此联生动地表现出马被羁绊在马厩中的愤怒之情,它不停地跺脚,摇头嘶鸣,仿佛在表达对束缚的不满和渴望自由驰骋的心情。这里通过对马的动作和声音的描写,赋予了马人性化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马的内心世界,也为下文马渴望奔赴战场的情感做了铺垫。“紫关如未息,直去取榆溪”,意思是如果边塞的战争还没有平息,这匹马就会毫不犹豫地直奔榆溪战场。“紫关”点明了边塞的关隘,象征着战争的前线,“榆溪”则是古代塞外地名,代指边疆战场。这两句诗将马的形象升华,从前面的被束缚的状态,转变为渴望征战沙场、建立功勋的壮志豪情,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势和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可能暗示了诗人自己渴望有所作为、为国家效力的愿望,借马喻人,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灵运《夜发石关亭诗》

下一篇:南北朝·庾信《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十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