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ǎn
shuǐ
dōng
diàn
sòng
táng
guī
sōng
yáng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diàn
lín
guān
zhòng
chéng
shān
kāi
shuǐ
běi
guò
líng
西
guī
mèng
qiū
néng
zuò
xiāng
shū
zuì
lǎn
qiáo
huí
jiàn
zhēng
shàng
wén

译文

乡村小店紧挨着官家大道,高大的城池仿佛压在御河的堤岸上。山峦在灞水以北展开,雨刚刚洒过杜陵的西边。回家的梦在秋天能够实现,可喝醉后却懒得写家书。转过桥头忽然看不见你了,只听到远行的马还在嘶鸣。

逐句剖析

"野店临官路":乡村小店紧挨着官家大道,

"重城压御堤":高大的城池仿佛压在御河的堤岸上。

"山开灞水北":山峦在灞水以北展开,

"雨过杜陵西":雨刚刚洒过杜陵的西边。

"归梦秋能作":回家的梦在秋天能够实现,

"乡书醉懒题":可喝醉后却懒得写家书。

"桥回忽不见":转过桥头忽然看不见你了,

"征马尚闻嘶":只听到远行的马还在嘶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为送别题材。诗开篇描绘了浐水东店旁野店临官路、重城压御堤的场景,接着写山水之景,灞水北山势开阔,杜陵西刚经过雨。后两联表达友人归心似箭,而自己醉中懒于写家书,最后写友人离去,桥回路转已不见身影,只闻征马嘶鸣,抒发了送别友人的不舍与自己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送友人唐子归嵩阳时,浐水东店周边野店与官路、重城与御堤相依的景象,以及灞水、杜陵一带的山水风光。通过“归梦秋能作,乡书醉懒题”,将友人归乡之情与自己思乡之绪相融合,最后以友人消失在桥后,只闻征马嘶鸣,强化了送别时的不舍之情。

2. 写作手法

铺陈:“野店临官路,重城压御堤”,此联从大处落笔,先描绘“野店”,点明这是一个处于郊野的乡村小店,给人一种质朴、偏远的感觉。“临官路”进一步说明小店的地理位置,它紧挨着官家大道,暗示了此处是人来人往、车马穿梭的热闹又带着离别愁绪的地方。“重城”描绘出高大、厚重的城池形象,“压御堤”则生动地展现出城池仿佛沉重地压在御河堤岸上的态势。诗人通过对野店和重城这两个不同事物的细致描绘,从近到远、从具体到宏观,为送别场景搭建了一个开阔且略带凝重的背景舞台。这种铺陈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送别之地的环境特点,营造出一种既开阔又压抑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离别的基调,暗示了离别之事在此发生的大环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看到那处于官道旁、城池下的送别场景。

3. 分段赏析

首联:“野店临官路,重城压御堤”,交代送别的地点在浐水东店,野店临近官路,重城紧靠着御堤,描绘出送别的环境,展现出一种繁华与质朴交织的氛围。颔联:“山开灞水北,雨过杜陵西”,描写自然景色,灞水北面山势开阔,杜陵西面刚经过雨,画面感十足,借景抒情,在壮阔的景色中蕴含着淡淡的离愁。颈联:“归梦秋能作,乡书醉懒题”,由景及情,想象友人归心似箭,在秋天就能梦归故乡,而自己醉中懒得题写家书,将思乡之情与送别友人的情绪相融合,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尾联:“桥回忽不见,征马尚闻嘶”,是送别场景的生动描绘,友人转过桥后瞬间消失在视线中,然而那征马的嘶鸣声却还清晰可闻,以声衬静,以景结情,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摹写惜别之怀,令读者宛然在目。

明唐汝询《唐诗解》

# 周敬曰:“压”字峭。“归梦”句思新,乃真情真语。

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一气泻成,既未可以句摘,亦未可以字求也。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高音亮节,自成悲壮。

明末清初邢昉《唐风定》

# 前四皆以下句解上句,五、六下三字注上二字,而结又以八补七,此学公羊法也。通首似少题中“嵩阳”字,归梦、乡书已暗点矣。

清屈复《唐诗成法》

# 第五奇警。七、八写出逼真,使人不胜蔼然之情。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陈德公曰:后半转轻倩,固其本色。但有隽气欲滴,松薄自所不嫌。三、四直率,景联却得稳称,对尤胜出。五、六语浅情真,接结弥是黯然。汪献公曰:二句“压”字最老。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吕将军歌》

下一篇:唐·李冶《偶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