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jiàng
zhōu
guō
cān
jūn

朝代:唐作者:卢纶浏览量:2
yán
tiān
jiàng
qiān
mài
huā
xiāng
dǒng
léi
shēng
fén
qiáo
shuǐ
liáng
suí
jiàn
yàn
jiē
wáng
xiáng
sòng
jīn
xìng
jīng
xiāo
zuì
táng

译文

夏日炎炎,踏上前往故绛的道路,千里原野弥漫着小麦的清香。董泽之地雷声阵阵,汾河桥上水汽带着丝丝清凉。你将追随贤明的长官如宓子贱般尽职,野外宴饮也会遇见像王祥一样的君子。今日送客是何等幸运之事,让我们整夜在华美的殿堂中畅饮沉醉。

逐句剖析

"炎天故绛路":夏日炎炎,踏上前往故绛的道路,

"千里麦花香":千里原野弥漫着小麦的清香。

"董泽雷声发":董泽之地雷声阵阵,

# 发:一作晚。

"汾桥水气凉":汾河桥上水汽带着丝丝清凉。

"府趋随宓贱":你将追随贤明的长官如宓子贱般尽职,

"野宴接王祥":野外宴饮也会遇见像王祥一样的君子。

"送客今何幸":今日送客是何等幸运之事,

"经宵醉玉堂":让我们整夜在华美的殿堂中畅饮沉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绛州郭参军》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送别题材的五言律诗。全诗以绛州夏日景象为背景,前四句通过“炎天故绛路”“千里麦花香”等意象展现麦收时节的壮阔与生机,又以“董泽雷声发”“汾桥水气凉”的视听结合手法勾勒出地域气候特征,形成开阔明快的自然意境。后四句转入叙事与抒情,借用春秋宓子贱治民的琴政典故和晋代王祥卧冰求鲤的孝行传说,既暗喻郭参军的治理才能,又隐含对继任者的期许。尾联以“送客今何幸”点明送别主题,通过“经宵醉玉堂”的宴饮场景,含蓄传达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共处之乐。全诗语言平实却工于炼字,写景叙事与用典抒情相融合,在章法严谨的对仗中透露出中唐文人送别诗的典型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卢纶(742?~798?),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大历中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卢纶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送别、思归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如《和张仆射塞下曲》较有名。其部分描写山林风景之作,也与盛唐诗人声气相接。代表作品有《腊月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无题》。著有《卢户部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送绛州郭参军》首联“炎天故绛路,千里麦花香”,点明送别时正值盛夏,古绛州(今山西新绛县)的道路上弥漫着成熟小麦的香气。“炎天”直陈时令特征,“故绛”以地名唤起历史纵深,暗示此地曾为晋国都城的文化底蕴。“千里麦花香”则以空间延展的笔触,勾勒出麦浪翻滚、香气四溢的田园图景,既展现了当地的物产丰饶,也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基调。颔联“董泽雷声发,汾桥水气凉”,承接前句的夏日场景,转而描绘自然气象的变化。“董泽”指今山西闻喜县东北的董泽湖,传说为上古豢龙氏董父养龙之地,此处借地名强化地域特色。“雷声发”以听觉描写夏日雷雨的磅礴气势,与“汾桥水气凉”形成感官对比——汾河桥上的水汽带来清凉,暗示雨后气候的舒爽。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动态转换,展现了绛州夏日的鲜明特征。颈联“府趋随宓贱,野宴接王祥”,以历史典故暗喻郭参军的为政风格与品德修养。“宓贱”指孔子弟子宓子贱,以“鸣琴而治”的仁政闻名;“王祥”则是西晋孝子,以“卧冰求鲤”的典故著称。“府趋”与“野宴”分别对应官府与民间场景,“随”与“接”则强调郭参军在不同场合的得体表现。此联通过对偶手法,将历史人物的美德与郭参军的行为相呼应,含蓄表达对其政绩与德行的赞赏。尾联“送客今何幸,经宵醉玉堂”,收束于送别场景的具体描写。“送客”点明诗歌主旨,“何幸”以反问句式表达诗人参与此次饯行的荣幸之情。“经宵醉玉堂”则描绘了宴饮通宵的热闹场面,“玉堂”代指官署厅堂,既符合送别场合的庄重氛围,又通过“醉”字传递出宾主尽欢的情谊。这两句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将个人情感融入群体活动,使全诗在热烈的氛围中收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戴叔伦《小雪》

下一篇:唐·权德舆《星名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