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王宅里寻常见":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 寻常:经常。,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
"崔九堂前几度闻":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 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的排行。唐代习惯以同曾祖或同祖父兄弟的排行相称。
"正是江南好风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 君:指李龟年。,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重逢题材的诗。诗中先回忆了往昔在岐王宅和崔九堂前常与李龟年相见、聆听其演唱的情景,展现开元盛世的文艺风貌;接着描绘了在江南暮春时节与李龟年再次相逢的场景。通过今昔对比,体现了时世的凋零、人生的飘零,表达了诗人对盛世不再的怀念,以及历经沧桑后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往昔在岐王宅、崔九堂前与李龟年频繁相见,身处开元盛世的情景,和如今在江南落花时节与李龟年重逢,处于安史之乱后动荡时世的情景相对比,突出了时世的变迁和人生的浮沉。用典:“岐王宅”“崔九堂”是借唐代贵族的宅邸,暗示开元盛世时期的繁华与文艺昌盛,让读者能感受到今昔的巨大反差。
3. 分段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寻常见”“几度闻”,平淡叙述往昔在岐王宅、崔九堂常与李龟年相见、听其演唱,却饱含对开元盛世的深切怀念。“岐王宅”“崔九堂”以特定地点唤起昔日美好记忆,对比如今,更显今昔落差。“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强调当下江南美景,却以“落花时节”营造出衰败氛围,“落花”既指暮春之景,也象征国运和人生的衰落。“又逢君”看似平常的重逢表述,实则蕴含着历经沧桑后的无限感慨,凸显出世事变迁。
# 四句浑浑说去,而世运之盛衰,年华之迟暮,两人之流落,俱在言表。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少陵七绝多类《竹枝》体,殊失正宗。此诗纯用止锋、藏锋,深得绝句之味。
清李鍈《诗法易简录》
# 含意未伸,有案无断;而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清胡本渊《唐诗近体》
# 绝句篇法:藏咏。
元范梈《木天禁语》
# 此诗与《剑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供奉操笔,亦无以过。乃知公于此体,非不能为正声,直不屑耳。有目公七言绝句为别调者,亦可持此解嘲矣。
清黄生《杜诗说》
# 一、二总藏一“歌”字。“江南”字见地,“落花时节”见时,四字将“好风景”三字衬润一层。“正是”字、“又”字紧醒前二句,明“岐宅”“崔堂”听歌之时,无非“好风景”之时也。今风景不殊,而回思天宝之盛,已如隔世,流离异地,旧人相见,亦复何堪?无限深情,俱藏于数虚字之内。杜有此七言绝而选者多忽之,信识真者之少也。
清黄生《唐诗摘钞》
# 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一篇《琵琶行》矣。“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刘禹锡之婉情;“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温庭筠之哀调。以彼方此,何其超妙!此千秋绝调也。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含意未伸,有案无断。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邵云:子美七绝,此为压卷。
清杨伦《杜诗镜铨》
# “落花时节又逢君”,多少盛衰今昔之思!上二句是追旧,下二句是感今,却不说尽,偏着“好风景”三字,而意含在“正是”字、“又”字内。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上二句极言其宠遇之隆,下二句陡然一转,以见盛衰不同,伤龟年亦所以自伤也。
清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
# 少陵为诗家泰斗,人无间言,而皆谓其不长于七绝。今观此诗,馀味深长,神韵独绝,虽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刘禹锡之“潮打空城”,群推绝唱者,不能过是。此诗以多少盛衰之感,千万语无从*起,皆于“又逢君”三字之中,蕴无穷酸泪。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下一篇:唐·白居易《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