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ú
chuā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cháng
ài
wǎng
chuān
zhú
chuāng
dōng
běi
láng
bié
shí
zǎi
jiàn
zhú
wèi
céng
wàng
jīn
chūn
èr
yuè
chū
zài
xīn
chāng
wèi
xiá
zuò
jiù
qiě
xiān
yíng
táng
kāi
chuāng
zhǐ
zhòng
zhú
háng
běi
yán
xià
chuāng
zhú
xiāng
dāng
rào
shēng
rén
cāng
cāng
yān
tōng
yǎo
ǎi
yuè
tòu
líng
lóng
guāng
shì
shí
sān
tiān
tiān
tāng
zhú
chuāng
xià
cháo
huí
jiě
cháng
qīng
shā
jīn
xiǎo
diàn
liù
chǐ
chuáng
jìn
jìng
yǒu
fēng
zhōng
liáng
nǎi
zhī
qián
rén
yán
shì
ān
xiáng
qīng
fēng
běi
chuāng
ào
huáng

译文

曾经钟爱辋川寺,竹制的窗户位于东北长廊。离别已十多年,再见到竹子仍记忆犹新。今年二月初,我选择定居在新昌里。来不及建造马厩和仓库,暂且先筑造一间厅堂。开窗不糊窗纸,种竹不按行列。特意将窗设于北屋檐下,与竹子相映成趣。竹声淅淅环绕屋舍,竹色苍翠扑面而来。烟雾朦胧中竹影摇曳,月光穿透竹隙洒下清辉。此时正值三伏酷暑,天气如沸水般炎热。独坐竹窗之下,退朝归来解开官服。头戴轻纱巾,卧于六尺竹席床。无客来访终日寂静,夜风徐来通宵凉爽。方知古人所言不虚,深谙生活真谛。卧于北窗清风中,心境高傲如上古羲皇。

逐句剖析

"常爱辋川寺":曾经钟爱辋川寺,

# 辋川寺:在陕西蓝田县南。王维晚年在此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后来舍之为寺。

"竹窗东北廊":竹制的窗户位于东北长廊。

"一别十余载":离别已十多年,

"见竹未曾忘":再见到竹子仍记忆犹新。

"今春二月初":今年二月初,

# 今春:指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821)春。

"卜居在新昌":我选择定居在新昌里。

# 新昌:新昌坊,在长安城。,居:选择居所,这里指购置住宅。

"未暇作厩库":来不及建造马厩和仓库,

# 厩:马棚。

"且先营一堂":暂且先筑造一间厅堂。

"开窗不糊纸":开窗不糊窗纸,

"种竹不依行":种竹不按行列。

"意取北檐下":特意将窗设于北屋檐下,

"窗与竹相当":与竹子相映成趣。

# 相当:相对。

"绕屋声淅淅":竹声淅淅环绕屋舍,

"逼人色苍苍":竹色苍翠扑面而来。

"烟通杳霭气":烟雾朦胧中竹影摇曳,

# 霭气:深远貌。,烟通:指竹林的烟霭与深远的雾气相连。

"月透玲珑光":月光穿透竹隙洒下清辉。

"是时三伏天":此时正值三伏酷暑,

"天气热如汤":天气如沸水般炎热。

"独此竹窗下":独坐竹窗之下,

"朝回解衣裳":退朝归来解开官服。

# 朝回:去朝廷办公回来。

"轻纱一幅巾":头戴轻纱巾,

"小簟六尺床":卧于六尺竹席床。

# 簟:竹席。

"无客尽日静":无客来访终日寂静,

"有风终夜凉":夜风徐来通宵凉爽。

"乃知前古人":方知古人所言不虚,

"言事颇谙详":深谙生活真谛。

# 谙详:熟悉详尽。

"清风北窗卧":卧于北窗清风中,

"可以傲羲皇":心境高傲如上古羲皇。

# 羲皇:即传说中的伏羲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竹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诗中开篇提及诗人常爱辋川寺的竹窗东北廊,十余年后仍对竹念念不忘。今春二月初于新昌卜居,无暇顾及厩库,先营建一堂,且特意让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列,使北檐下窗与竹相对。竹绕屋而生,声淅淅、色苍苍,烟月相伴,景致清幽。时处三伏天,酷热难耐,唯有竹窗下清凉惬意,诗人朝回解衣,铺小簟、披轻纱,整日无客静谧,终夜有风舒爽。诗人由此感慨前人所言不虚,在这北窗之下卧享清风,逍遥自在,仿若可与上古羲皇相比。全诗描绘了诗人新居竹窗景致及夏日惬意生活,展现出诗人对清幽之境的追求,于自然平淡中尽显悠然闲适之情,富有生活意趣,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感受那份静谧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尝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两句开篇点明曾经喜爱辋川寺的竹窗东北廊,奠定了对竹窗喜爱的情感基调,引出下文对竹窗的回忆和描述。“一别十余载,见竹未曾忘”此句写与辋川寺竹窗分别十多年,却始终难以忘怀,强调了竹窗在诗人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突出了其对竹窗情感的深厚。“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这两句交代了时间(今春二月初)和事件(在新昌选择居所),为后文写新居所的竹窗做了铺垫。“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表明诗人在新居所还没来得及建造厩库,就先营造一堂,体现出对居住空间中堂的重视,也暗示了对后续营造与竹相关环境的期待。“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描述了开窗不糊纸的独特做法以及种竹不按行列的随性,展现出一种自然、随意的生活态度和居住风格。“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说明选择在北檐下,让窗与竹相对的意图,体现出诗人对竹与窗搭配的用心,为营造独特的居住氛围做准备。“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出竹子绕屋,风吹时发出淅淅的声音,竹子的青色扑面而来,生动地描绘出竹的神韵和氛围。“烟通杳霭气,月透玲珑光”这两句描绘了烟雾透过竹子弥漫出杳霭之气,月光穿过竹枝洒下玲珑之光的美妙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空灵的意境。“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点明时间是三伏天,天气酷热,为后文写竹窗下的清凉做对比和铺垫。“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写出诗人在炎热天气里,独独在竹窗下,上朝回来便解开衣裳,突出了竹窗下环境的舒适宜人。“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描写了诗人在竹窗下的装扮(戴轻纱一幅巾)和所用之物(六尺小簟床),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从“静”和“凉”两个方面,写出竹窗下没有客人时整日的安静,有风时整夜的凉爽,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环境的惬意。“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谙详”诗人由此感悟到前人所说之事很是熟悉详细,体现出对前人关于类似生活情境描述的认同。“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化用典故,表达自己在竹窗下,卧于清风之中,能有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甚至可傲视羲皇时人的心境,展现出一种旷达、超脱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纶《和赵给事白蝇拂歌》

下一篇:唐·李治《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