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yún
piān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2
xīng
yún
gǎn
yīn
jiàn
qíng
lái
tài
xíng
yǒu
ruò
gōng
chéng
guī
cōng
lóng
hán
wǎn
jǐng
jié
bái
níng
qiū
huī
shēn
yín
hàn
xiān
rén

译文

云因阴气而兴起,它行动迅速,好似能洞察先机。晴天的时候,云悠悠地飘动,那姿态就好像大功告成后凯旋而归。傍晚时分,云色葱茏,蕴含着傍晚的景致,洁白的云朵,凝聚着秋日的光辉。夜深时,云朵在银河中穿行,那广袤无垠的样子,就如同仙人的衣裳一般。

逐句剖析

"兴云感阴气":云因阴气而兴起,

"疾足如见机":它行动迅速,好似能洞察先机。

# 足:一作走。

"晴来意态行":晴天的时候,云悠悠地飘动,

"有若功成归":那姿态就好像大功告成后凯旋而归。

"葱茏含晚景":傍晚时分,云色葱茏,蕴含着傍晚的景致,

"洁白凝秋晖":洁白的云朵,凝聚着秋日的光辉。

# 白:一作素。

"夜深度银汉":夜深时,云朵在银河中穿行,

"漠漠仙人衣":那广袤无垠的样子,就如同仙人的衣裳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观云篇》是唐代刘禹锡所作的五言古诗。此诗以观云为主题,生动描绘了云在不同天气下的多样状态,展现诗人观云时的独特感受。写作手法上,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云的形态变化。全诗围绕云展开,从其兴起、晴日姿态到夜晚景象,层层递进描绘。作品借对云的赞美,展现出自然之美,体现了刘禹锡诗歌自然流畅、善于捕捉自然之妙的特点,让读者领略到云的多变魅力与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云在不同天气中的多样状态,体现了诗人观云时的独特感受,借对云的描写展现出自然之美与诗人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

2. 写作手法

拟人:诗中“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赋予云以人的“意态”和“功成归”等行为与情感,将云在不同天气下的状态拟人化,使云具有了人的灵性与姿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云“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等不同时刻的景色,借云的各种形态与景象,抒发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叹之情。白描:全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对云进行描写,如“兴云感阴气”“晴来意态行”“洁白凝秋晖”等,直接描绘云在不同天气和时间下的状态,不加过多的修饰与渲染,便将云的特点清晰地展现出来,给读者以直观的感受。

3. 分段赏析

《观云篇》首二句“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写出云因阴气而生,行动迅速好似能洞察时机,展现云兴起时的动态。“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同样运用拟人,描绘出晴天时云的悠然自在,仿佛完成使命凯旋而归,赋予云以人的意态情感。“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则是白描与借景抒情,勾勒出云在傍晚时分葱茏且洁白的色泽,融入了傍晚与秋晖的背景,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氛围。“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将云在夜晚穿越银河的景象比作仙人的衣裳,想象奇特,借景抒发对云的赞美,同时也让云的形象更具奇幻色彩,整首诗从云的兴起、晴日状态到傍晚、夜晚的不同景象,多角度展现云的变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顾况《公子行》

下一篇:唐·孟郊《长安旅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