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bái
dōng
běi
lái
kōng
ān
guàn
shuāng
jiàn
lián
shàng
láng
jīn
shuí
jiàn
jìn
shí
zhǔ
jiàng
zhōng
shāng
zhàn
sāng
luàn
duō
mén
lèi
xiàn

译文

一匹白马从东北方向奔来,马鞍空空,只挂着两支箭。可怜那马上的人,他的意气风发如今还有谁能看到?最近主将被杀,半夜里在商於爆发了战斗。战乱中,死亡无处不在,令人悲痛的泪水如冰雹般落下。

逐句剖析

"白马东北来":一匹白马从东北方向奔来,

"空鞍贯双箭":马鞍空空,只挂着两支箭。

"可怜马上郎":可怜那马上的人,

"意气今谁见":他的意气风发如今还有谁能看到?

"近时主将戮":最近主将被杀,

"中夜商於战":半夜里在商於爆发了战斗。

# 商:一作伤。

"丧乱死多门":战乱中,死亡无处不在,

"呜呼泪如霰":令人悲痛的泪水如冰雹般落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马》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匹从东北方向而来的白马,马鞍上空空如也,只穿过了一对箭靶。诗人通过对白马的描写,暗示了马上郎的英勇与牺牲,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诗人对马上郎的英勇表示哀怜,他的意气风发如今已无人能见。“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诗人对马上郎的英勇表示哀怜,他的意气风发如今已无人能见。“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诗人感叹战乱导致死亡的方式多种多样,悲痛之情如同冰雹般倾泻而下。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凄婉,通过白马的空鞍和主人的失踪,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的无情摧残。诗人借助白马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战乱的反思,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在动荡乱世中所承受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诗人以“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开篇,描绘了一幅战乱中士兵战死、空鞍归来的情景。白马虽健,但鞍上无人,双箭空悬,暗示了主人的惨死,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第三、四句:“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诗人通过“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表达了对年轻战士的惋惜。曾经意气风发的战士如今已不在人世,只能让人徒增悲叹。第五、六句:“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诗人回顾了战乱的起因,指出主将被杀,战事在半夜爆发。这里的“商于”可能暗示了战争的地点或背景,进一步揭示了战乱的残酷。后两句:“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诗人以“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收束全诗,直接抒发了对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的悲痛。战争带来了无数的死亡,诗人只能以泪水表达内心的哀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远《吴越怀古》

下一篇:唐·杜牧《斑竹筒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