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微星斗拱琼宫":像天上的星斗拱卫着太微星一样,周围的群山拱卫着秀丽的天柱山,
# 太微:星名,即太微。三垣之一,位于北斗之南,轸、翼之北,大角之西,轩辕之东,诸星以五帝座为中心,作屏藩状。
"圣祖琳宫镇九垓":山上天君的道观镇守着九州。
# 九垓:九天,九重天。,琳宫:指南岳庙。,圣祖:此指汉武帝。
"天柱一峰擎日月":天柱山高高的主峰擎住了天上的日月,
"洞门千仞锁云雷":司元洞深深的洞门锁住了千古的云雷。
# 洞门:指司元洞门。《潜山县志》:三台“旁有狮岩,曰大狮,曰小狮,其岩槎牙如座,其中有洞,曰司元,空邃可容万人……”
"玉光白橘相争秀":玉光峰、白橘峰竞相争奇,
"金翠佳莲蕊斗开":金翠洞、佳莲洞互竞幽邃。
"时访左慈高隐处":有时人们访问左慈隐居的地方,
# 左慈:汉末方士,字元放,庐江人。少居天柱山,习炼丹补导之术。《潜山县志》:“有炼丹台三,相传为左慈炼丹处。”
"紫清仙鹤认巢来":还能看到从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飞来的仙鹤来认它的以前的巢穴。
# 紫清:指天上,神仙居处。唐李白《春日行》:“深宫高楼人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天柱峰的雄伟姿态,如“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展现其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特点。诗人通过近景描写,以“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的新奇比喻,细腻地刻画了峰上石骨的形态。“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融入传说元素,增添了神秘色彩。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天柱峰壮丽景色的惊叹与赞美,以及对其蕴含的文化底蕴的探寻之意。
2. 写作手法
夸张:“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将天柱峰夸张为能擎起日月,洞门高达千仞可锁住云雷,极言天柱峰的雄伟高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比喻:“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把天柱峰上的石骨比作白橘和佳莲,形象地描绘出石骨的形态与色泽,展现出新奇的视觉效果。
3. 分段赏析
首联“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诗人以“太微星斗拱琼宫”的奇幻景象起笔,描绘星斗环绕琼宫,又言“圣祖琳宫镇九垓”,营造出天柱山如被神圣宫殿镇守般的庄严氛围,奠定了全诗超凡脱俗的基调,暗示天柱峰的神圣地位。颔联“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运用夸张手法,“擎日月”极言天柱峰高耸,仿佛能撑起日月;“锁云雷”则形容洞门高深,好似能锁住云雷,生动展现出天柱峰的雄伟险峻与威严神秘。颈联“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从细节处着笔,将天柱峰上的石骨比作“玉光白橘”和“金翠佳莲”,“相争秀”“蕊鬬开”赋予其动态感,展现出山峰景色的生机与绚烂,体现诗人观察的细致入微。尾联“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引用左慈隐居的典故,“时访左慈高隐处”表明诗人对高士隐居之地的探寻,“紫清仙鹤认巢来”增添了仙气,使全诗更具神秘色彩,也进一步烘托出天柱峰的不凡,表达了诗人对其的赞叹之情。
上一篇:唐·孙元晏《吴·濡须坞》
下一篇:唐·魏万《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