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清禁闼":深邃庄严的宫廷门户,
# 清禁闼:是说岑参所居宫物,幽深闲静。,窈窕:深远貌。
"罢朝归不同":退朝之后我们各自回去的方向不同。
# 罢朝归不同:岑参官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甫官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左为东而右为西,退朝归路不同。
"君随丞相后":你跟随着丞相后面,
"我往日华东":我则前往日华门的东边。
# 往:一作住。
"冉冉柳枝碧":柔软下垂的柳枝呈现出碧绿的颜色,
"娟娟花蕊红":美好秀丽的花蕊鲜艳娇红。
"故人得佳句":老朋友你写出了优美的诗句,
"独赠白头翁":单独把它赠送给我这个白发老人。
# 独:一作犹。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这两句景语,既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又烘托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使情与景相互交融,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对比:“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将岑参跟随丞相之后的路径与自己往日前往日华东的路径进行对比,暗示出两人官职地位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为轨迹的差异,在对比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感慨。细节描写:“冉冉”“娟娟”这两个叠词,细腻地描绘出柳枝的轻柔、花蕊的娇美,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春日景色,同时也通过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美好的氛围。用典:诗中虽无明显的用典痕迹,但“白头翁”一词,可视为一种隐性用典或文化意象的借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白头”常象征着年老、沧桑,“白头翁”也常被用来指代年老者,这里杜甫以“白头翁”自称,暗示了自己历经岁月沧桑、仕途坎坷的人生经历,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以小见大:诗人从日常的朝会散后的情景写起,通过自己与友人不同的归途,以及途中所见的细微景物,如柳枝、花蕊,来反映出自己与友人在官场中的不同处境,进而抒发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和人生感慨,以小的场景和细节,展现出较大的人生主题和情感内涵。
2. 分段赏析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首联“窈窕清禁闼,罢朝归不同”:点明了地点和事件背景。“窈窕”形容宫廷深邃幽美,“清禁闼”指宫廷的门户,突出了宫廷的庄严和肃穆。“罢朝归不同”则直接说明两人在退朝之后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为下文的叙述做了铺垫,也暗示了两人不同的官职和工作安排。颔联“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进一步具体描述了两人罢朝后的去向。“君随丞相后”表明岑参跟随丞相,可能是有相关的公务要处理,暗示岑参在朝中的职责;“我往日华东”则说自己前往日华门之东,交代了自己的行踪。这两句诗简洁明了地展现了两人不同的官场轨迹,同时也为律诗增添了一种生活气息。颈联“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笔锋一转,描绘了春日的景色。“冉冉”形容柳枝柔软下垂、随风摇曳的样子,“碧”字写出了柳枝的嫩绿颜色;“娟娟”形容花蕊美好秀丽,“红”字突出了花蕊的鲜艳色彩。这两句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氛围,不仅为律诗增添了美感,也暗示了两人之间情谊的美好,起到了情景交融的作用。尾联“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点明了律诗的主旨,回应了诗题“奉答岑参补阙见赠”。“故人”指岑参,“得佳句”说明岑参写出了优美的诗句;“独赠白头翁”则强调了岑参将这些佳句单独赠送给自己,“白头翁”是杜甫自指,表达了杜甫对岑参赠诗的珍视以及对这份友情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岁月流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
上一篇:唐·周贺《冬日山居思乡》
下一篇:唐·秦韬玉《问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