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zhū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zhū
shí
shān
xià
kāi
qīng
xiāng
hán
gèng
xìng
cóng
guì
huā
chuāng
qián
xiàng
qiū
yuè

译文

朱红色的山茱萸在山下盛开,在寒冷的季节中散发着清香。幸运的是,它与丛丛的桂花相伴,一起在窗前向着秋月绽放。

逐句剖析

"朱实山下开":朱红色的山茱萸在山下盛开,

# 朱实:一作“茱萸”。

"清香寒更发":在寒冷的季节中散发着清香。

# 更:愈加,更加。

"幸与丛桂花":幸运的是,它与丛丛的桂花相伴,

# 与:一作“有”。,幸:犹“正”。

"窗前向秋月":一起在窗前向着秋月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茱萸》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以“朱实”“清香”白描山茱萸秋日果实的鲜艳与香气的清冽,后两句借桂花与秋月的映衬,展现其与自然共生的幽静之美。全诗语言简淡而意蕴深远,既是对山茱萸物性之美的捕捉,亦暗含诗人对淡泊高洁品格的向往,体现了盛唐山水田园诗“以小见大”的典型特色,是王维“诗中有画”风格的精妙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山茱萸》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秋夜山茱萸为吟咏对象,前两句“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描绘其果实鲜红、香气清寒的特质;后两句“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通过桂花与秋月的映衬,展现山茱萸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全诗语言简淡,画面清幽,既是对山茱萸物性之美的捕捉,亦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典型风格。

2. 写作手法

衬托:正衬,以“寒”衬托山茱萸的清香在寒冷中更显浓郁,突出了山茱萸的香气特点。同时,将山茱萸与桂花相提并论,用桂花来衬托山茱萸,表明山茱萸和桂花一样具有美好品质,进一步表达了对山茱萸的赞美。拟人:“幸与丛桂花”一句赋予山茱萸和桂花以人的情感,仿佛两者因共赏秋月而欣然为伴,凸显植物间和谐共生的意趣。借景抒情:全诗通过“朱实”“清香”“秋月”等意象的叠加,营造出清幽淡雅的秋夜意境,含蓄传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与向往。

3. 分段赏析

《山茱萸》首句描写山茱萸红色的果实盛开在山下,一个“开”字生动地展现出山茱萸果实的生机与活力,点明了山茱萸生长的环境是在山下,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山景中点缀着红色果实的画面。次句写山茱萸的清香在寒冷的天气中愈发浓郁。“寒更发”强调了环境的寒冷,而山茱萸的清香却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突出,不仅写出了山茱萸香气的特点,也暗示了山茱萸具有不畏寒冷的品质。第三句说山茱萸有幸与一丛丛的桂花在一起。“幸”字表达了诗人对山茱萸与桂花共处的一种欣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山茱萸与桂花在诗人心中有着相似的地位,都值得欣赏。末句描绘出山茱萸和桂花在窗前对着秋月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山茱萸的美好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象的喜爱和赞美。

4. 作品点评

《山茱萸》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充满自然美感和人文精神的作品。它不仅描绘了山茱萸与桂花、秋月的和谐景致,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悟和情感。全诗语言凝练如画,意境清幽深远,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深度。诗中“清香寒更发”一句,既捕捉了山茱萸的物候特征(秋季果实成熟,香气清冷),又暗含士人于逆境中坚守气节的精神象征,是诗中的亮点,展现了王维诗歌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咸用《题友生丛竹》

下一篇:唐·李叔霁《死后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