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ǎn
zhào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fǎn
zhào
kāi
xiá
hán
kōng
bàn
yǒu
àn
jìn
bái
yán
àn
qiū
shuǐ
sōng
mén
huà
niú
yáng
shí
tóng
yīng
chuán

译文

夕阳的返照照亮了巫峡,寒空在光影中似有似无。太阳已低,鱼复浦渐渐昏暗,白盐山高耸孤立。荻草遍布的江岸犹如秋水茫茫,松门的景色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图。牛羊都认识牧童,傍晚时分牧童应该在呼喊它们归圈。

逐句剖析

"返照开巫峡":夕阳的返照照亮了巫峡,

"寒空半有无":寒空在光影中似有似无。

"已低鱼复暗":太阳已低,鱼复浦渐渐昏暗,

"不尽白盐孤":白盐山高耸孤立。

"荻岸如秋水":荻草遍布的江岸犹如秋水茫茫,

"松门似画图":松门的景色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图。

"牛羊识僮仆":牛羊都认识牧童,

"既夕应传呼":傍晚时分牧童应该在呼喊它们归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返照》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767年,创作地点在今重庆。此诗描绘了巫峡在返照下的独特景色,以及江边傍晚的生活场景。开篇写返照照亮巫峡,寒空若隐若现;接着描写鱼复浦在光影下变暗,白盐山孤独耸立;再写荻岸如秋水般苍茫,松门如画;最后以牧童呼唤牛羊归圈收尾。全诗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语言凝练,将自然景色与生活画面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萧索而宁静的氛围,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深沉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巫峡返照、寒空、鱼复浦、白盐山、荻岸、松门等景色,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含蓄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对偶:“已低鱼复暗,不尽白盐孤”,“已低”对“不尽”,“鱼复”对“白盐”,“暗”对“孤”,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动静结合:诗中既有“返照开巫峡”“荻岸如秋水,松门似画图”等静态的景色描写,也有“牛羊识童仆,既夕应传呼”中牧童呼喊牛羊的动态场景,动静相生,使画面更加生动。

2. 分段赏析

《返照》首联“返照开巫峡,寒空半有无”,“开”字生动地写出了返照照亮巫峡的情景,“半有无”则形象地描绘出寒空在光影下若有若无的朦胧感,奠定了全诗的氛围。颔联“已低鱼复暗,不尽白盐孤”,“低”和“暗”描绘出随着太阳西沉,鱼复浦逐渐陷入黑暗的画面,而“不尽”“孤”则突出了白盐山的高耸与孤独,寓情于景。颈联“荻岸如秋水,松门似画图”,运用比喻,将荻岸比作秋水,松门比作画图,展现出景色的优美,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尾联“牛羊识童仆,既夕应传呼”,描绘了傍晚牧童呼唤牛羊归圈的生活场景,充满生活气息,以动衬静,使整首诗更具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应物《贵游行》

下一篇:唐·郑锡《望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