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妖且闲":那个容貌美丽性格文静的姑娘,
# 闲:同“娴”,举止优雅。,妖:妖娆。
"采桑歧路间":正在乡间岔路口忙着采桑。
# 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
"柔条纷冉冉":桑树的枝条柔柔地垂摆,
# 冉冉:动貌。,柔条:垂柳的枝条。
"叶落何翩翩":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
# 翩翩:飘动的样子。
"攘袖见素手":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
# 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攘袖:捋起袖子。
"皓腕约金环":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
# 金环:金制的环。,约:缠束。,皓腕:洁白的手腕。
"头上金爵钗":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
# 金爵钗:雀形的金钗。“爵”,同“雀”。
"腰佩翠琅玕":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
# 琅玕:形状像珠子的美玉或石头。
"明珠交玉体":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
# 玉体:指美女的身体。
"珊瑚间木难":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
# 木难:碧色珠,传说是金翅鸟沫所成。
"罗衣何飘飘":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
#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轻裾随风还":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
# 还:转。
"顾盼遗光彩":她那回首顾盼留下迷人的光彩,
"长啸气若兰":吹口哨时流出的气息仿佛兰花的芳香。
# 啸:蹙口出声,今指吹口哨。
"行徒用息驾":赶路的人停下车驾不肯走开,
# 行徒用息驾:“行徒”二句:言走道的因她而停止,休息着的为她忘了吃饭。这诗用《陌上桑》的意思而压缩为两句。
"休者以忘餐":休息的人们傻看时忘记了用餐。
"借问女安居":有人打听这个姑娘家住哪里,
"乃在城南端":她的家就住在城的正南门。
# 城南端:城的正南门。
"青楼临大路":青漆的楼阁紧临大路,
# 青楼:涂饰青漆的楼,指显贵之家。
"高门结重关":高大的宅门用的是两道门栓。
# 重关:两道闭门的横木。
"容华耀朝日":姑娘的容光像早晨的太阳,
"谁不希令颜":谁不爱慕她动人的容颜。
# 希令颜:慕其美貌。“令”,善。
"媒氏何所营":媒人干什么去了呢,
# 媒氏:说合婚姻的人。
"玉帛不时安":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订下婚约。
# 玉帛不时安:这两句说:媒人在干什么呢?怎么不及时地让她被人聘娶呢?玉帛:指珪璋和束帛,古代用来定婚行聘。时安:即时安置。
"佳人慕高义":姑娘偏偏爱慕品德高尚的人,
# 佳人:美女。
"求贤良独难":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
"众人徒嗷嗷":众人徒劳地议论纷纷,
# 嗷嗷:形容众声喧杂。
"安知彼所观":怎知道她看中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 安知彼所观:这两句说一般人徒然七嘴八舌乱说,哪知道彼女自有她的见识呢?
"盛年处房室":青春年华在闺房里流逝,
# 房室:闺房。
"中夜起长叹":半夜里传来她一声声的长叹。
# 中夜:半夜。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歌描绘了绝代美人的姿容与盛年独居的苦闷,以美人自喻,表达了曹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恼与愤懑。
2. 写作手法
铺垫:“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交代美女在行人众多的岔路口采桑,为后文“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中众人因美女美貌而驻足忘食的场景做铺垫,使情节发展自然合理。烘托:“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通过描写行路人和休息者见到美女后的反应,侧面烘托出美女容貌之美,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承上启下:“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前承美女服饰的静态描写,后启“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对美女神态的刻画,由服饰过渡到神情,使诗歌内容衔接紧密。动静结合:“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等句是对美女服饰、肢体的静态描写,“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则展现动态,动静结合,生动地描绘出美女的婀娜身姿。侧面描写:“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不直接描写美女容貌,而是写众人被其美貌吸引的反应,从侧面突出美女的绝世风姿。正面描写:“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直接刻画美女的眼神和声音,展现其迷人光彩与优雅气质,使人物形象鲜活立体。引起下文:“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既总结美女的美貌,又以众人爱慕引出后文对美女择偶困境的描述,推动诗歌情节发展。比喻:“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以媒人不及时送来聘礼,比喻有志之士缺乏施展才华的机遇与途径;用佳人对贤良之人的渴慕,比喻志士对明主的向往;以众人无法理解佳人择偶标准,喻指世俗之人难以理解志士的理想追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3. 分段赏析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两句,开篇即点明人物与地点。诗中的女子容貌艳丽动人,性格娴静优雅,她正于岔路口采桑。“歧路间”作为人来人往之处,为后续描绘“行徒”“休者”被其吸引而倾倒的情景埋下伏笔,奠定了全诗围绕美女展开叙事抒情的基础。“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此句紧承“采桑”。诗人表面描写柔嫩桑枝随风轻轻摆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的景象,实则暗写美女采桑时那轻盈优美的动作。通过对桑树动态的刻画,从侧面烘托出采桑女的形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紧密相连,以景衬人,画面充满动态美感。“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上承桑枝桑叶的描写,因采桑需要挽袖,故而展现出美女洁白的手。为了采摘高处桑叶,素手高举,带着金手镯的洁白且光泽的手腕也随之映入眼帘。用词精准,从手部细节写起,层次清晰,生动呈现出采桑女劳作时的手部姿态。“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诗人将目光从美女的手和腕转移到头部与腰部。头上插着雀形金钗,精致而华丽;腰际佩戴翠绿色玉石,彰显其高贵气质。这两句通过对头腰装饰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美女形象,使人物更为立体。“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继续描绘美女身上的装饰品。明珠与美玉交相辉映,珊瑚与珍贵的木难珠相互点缀,全方位展现其服饰的华贵精美,从细节处凸显美女的高贵身份与出众气质。“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前几句多为静态描写美女身上的饰品,而此句笔锋一转,描绘美女轻薄的丝罗上衣,衣襟随风飘动,轻盈的裙摆也随风旋转。动静结合,生动展现出美女婀娜多姿的体态和轻盈飘逸的步态,将其身姿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以细腻精妙之笔勾勒美女神情。她回首顾盼间,光彩照人,令人着迷;轻轻呼气,气息芬芳如幽兰。短短两句,将美女的神态、气质生动呈现,使人仿佛亲眼见到其人、亲耳听闻其声,极具感染力。“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此二句从侧面着笔,通过描写行路之人见到美女后停车驻足,休息之人看到美女竟忘记吃饭的反应,生动形象地烘托出美女倾国倾城的美貌,让人深刻感受到其魅力之大。“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交代美女住处,点明其高贵门第。她居住在城南大路旁的高楼之中,“青楼”“高门”“重关”等词,表明她出身名门,并非普通人家女子,也为后文对其身份与内心世界的探讨做铺垫。“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前半句写美女容颜之美,光彩照人如同初升的朝阳,与前半首对美女外貌、服饰等描写相呼应;后半句则说面对如此美丽容颜,无人不心生爱慕,引出下文对美女情感与命运的叙述。“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诗人发出疑问,媒人究竟在忙什么,为何不及时送来聘礼定下婚约。这一疑问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平,从侧面暗示美女处境,引出美女难嫁的原因探讨。“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说明美女之所以难嫁,是因为她倾慕品德高尚之人,想要寻求一位贤德丈夫极为困难。这不仅是美女的主观追求,也借此隐喻志士虽有理想抱负,却难以实现的困境。“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众人只知纷纷议论,却全然不了解美女真正看重的是什么。这是用众人的不理解,来比喻一般人难以理解志士的高远理想,进一步强化了美女(志士)知音难觅的孤独感。“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美女正值青春盛年,却只能独居闺中,深夜难眠,发出声声长叹。此句以美女的遭遇,比喻志士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的苦闷与无奈,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愤懑与悲哀。
4. 作品点评
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传统手法,在《诗经》《楚辞》中多有运用。曹植的《美女篇》全篇采用比兴,以含蓄委婉的笔触,赋予诗歌深远的韵味。诗中所描绘的“美女”,实则是曹植自身的写照,借美女的境遇,隐喻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
# 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以为比。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三
# 《美女篇》意致幽眇,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
清叶燮
上一篇:魏晋·曹植《七哀诗》
下一篇:魏晋·张翰《思吴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