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piān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měi
yāo
qiě
xián
cǎi
sāng
jiān
róu
tiáo
fēn
rǎn
rǎn
luò
piān
piān
rǎng
xiù
jiàn
shǒu
hào
wàn
yuē
jīn
huán
tóu
shàng
jīn
jué
chāi
yāo
pèi
cuì
láng
gān
míng
zhū
jiāo
shān
jiān
nán
luó
piāo
piāo
qīng
suí
fēng
xuán
pàn
guāng
cǎi
cháng
xiào
ruò
lán
xíng
yòng
jià
xiū
zhě
wàng
cān
jiè
wèn
ān
nǎi
zài
chéng
nán
duān
qīng
lóu
lín
gāo
mén
jié
chóng
guān
róng
huá
yào
耀
zhāo
shuí
lìng
yán
méi
shì
suǒ
yíng
shí
ān
jiā
rén
gāo
qiú
xián
liáng
nán
zhòng
rén
áo
áo
ān
zhī
suǒ
guān
shèng
nián
chǔ
fáng
shì
zhōng
cháng
tàn

译文

那个容貌美丽性格文静的姑娘,正在乡间岔路口忙着采桑。桑树的枝条柔柔地垂摆,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她那回首顾盼留下迷人的光彩,吹口哨时流出的气息仿佛兰花的芳香。赶路的人停下车驾不肯走开,休息的人们傻看时忘记了用餐。有人打听这个姑娘家住哪里,她的家就住在城的正南门。青漆的楼阁紧临大路,高大的宅门用的是两道门栓。姑娘的容光像早晨的太阳,谁不爱慕她动人的容颜。媒人干什么去了呢,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订下婚约。姑娘偏偏爱慕品德高尚的人,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众人徒劳地议论纷纷,怎知道她看中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青春年华在闺房里流逝,半夜里传来她一声声的长叹。

逐句剖析

"美女妖且闲":那个容貌美丽性格文静的姑娘,

# 闲:同“娴”,举止优雅。,妖:妖娆。

"采桑歧路间":正在乡间岔路口忙着采桑。

# 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

"柔条纷冉冉":桑树的枝条柔柔地垂摆,

# 冉冉:动貌。,柔条:垂柳的枝条。

"叶落何翩翩":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

# 翩翩:飘动的样子。

"攘袖见素手":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

# 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攘袖:捋起袖子。

"皓腕约金环":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

# 金环:金制的环。,约:缠束。,皓腕:洁白的手腕。

"头上金爵钗":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

# 金爵钗:雀形的金钗。“爵”,同“雀”。

"腰佩翠琅玕":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

# 琅玕:形状像珠子的美玉或石头。

"明珠交玉体":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

# 玉体:指美女的身体。

"珊瑚间木难":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

# 木难:碧色珠,传说是金翅鸟沫所成。

"罗衣何飘飘":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

#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轻裾随风还":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

# 还:转。

"顾盼遗光彩":她那回首顾盼留下迷人的光彩,

"长啸气若兰":吹口哨时流出的气息仿佛兰花的芳香。

# 啸:蹙口出声,今指吹口哨。

"行徒用息驾":赶路的人停下车驾不肯走开,

# 行徒用息驾:“行徒”二句:言走道的因她而停止,休息着的为她忘了吃饭。这诗用《陌上桑》的意思而压缩为两句。

"休者以忘餐":休息的人们傻看时忘记了用餐。

"借问女安居":有人打听这个姑娘家住哪里,

"乃在城南端":她的家就住在城的正南门。

# 城南端:城的正南门。

"青楼临大路":青漆的楼阁紧临大路,

# 青楼:涂饰青漆的楼,指显贵之家。

"高门结重关":高大的宅门用的是两道门栓。

# 重关:两道闭门的横木。

"容华耀朝日":姑娘的容光像早晨的太阳,

"谁不希令颜":谁不爱慕她动人的容颜。

# 希令颜:慕其美貌。“令”,善。

"媒氏何所营":媒人干什么去了呢,

# 媒氏:说合婚姻的人。

"玉帛不时安":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订下婚约。

# 玉帛不时安:这两句说:媒人在干什么呢?怎么不及时地让她被人聘娶呢?玉帛:指珪璋和束帛,古代用来定婚行聘。时安:即时安置。

"佳人慕高义":姑娘偏偏爱慕品德高尚的人,

# 佳人:美女。

"求贤良独难":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

"众人徒嗷嗷":众人徒劳地议论纷纷,

# 嗷嗷:形容众声喧杂。

"安知彼所观":怎知道她看中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 安知彼所观:这两句说一般人徒然七嘴八舌乱说,哪知道彼女自有她的见识呢?

"盛年处房室":青春年华在闺房里流逝,

# 房室:闺房。

"中夜起长叹":半夜里传来她一声声的长叹。

# 中夜:半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美女篇》是汉末三国文学家曹植所创作的乐府诗。前半部分描绘了一位容貌绝美、仪态娴静的女子,从服饰装扮到举止神态进行细致刻画,尽显其优雅华贵与动人风姿;中间以旁观者的反应侧面烘托女子魅力,同时点明其居住环境;最后揭示这位佳人因追求高尚情义,难遇贤良之人,只能在盛年独居空闺,深夜长叹。全诗以美女喻志士,借女子的怀才不遇,委婉抒发了诗人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构思精巧,含蓄深沉,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曹植心怀政治抱负,渴望在仕途上施展才华。然而,在曹丕父子掌权期间,他备受迫害,虽有济世之才,却长期处于被禁锢的状态,无法实现政治理想。在此境遇下,他创作《美女篇》,以美女盛年未嫁的形象,隐喻自身怀才不遇的处境,抒发心中的愤懑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歌描绘了绝代美人的姿容与盛年独居的苦闷,以美人自喻,表达了曹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恼与愤懑。

2. 写作手法

铺垫:“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交代美女在行人众多的岔路口采桑,为后文“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中众人因美女美貌而驻足忘食的场景做铺垫,使情节发展自然合理。烘托:“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通过描写行路人和休息者见到美女后的反应,侧面烘托出美女容貌之美,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承上启下:“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前承美女服饰的静态描写,后启“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对美女神态的刻画,由服饰过渡到神情,使诗歌内容衔接紧密。动静结合:“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等句是对美女服饰、肢体的静态描写,“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则展现动态,动静结合,生动地描绘出美女的婀娜身姿。侧面描写:“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不直接描写美女容貌,而是写众人被其美貌吸引的反应,从侧面突出美女的绝世风姿。正面描写:“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直接刻画美女的眼神和声音,展现其迷人光彩与优雅气质,使人物形象鲜活立体。引起下文:“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既总结美女的美貌,又以众人爱慕引出后文对美女择偶困境的描述,推动诗歌情节发展。比喻:“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以媒人不及时送来聘礼,比喻有志之士缺乏施展才华的机遇与途径;用佳人对贤良之人的渴慕,比喻志士对明主的向往;以众人无法理解佳人择偶标准,喻指世俗之人难以理解志士的理想追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3. 分段赏析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两句,开篇即点明人物与地点。诗中的女子容貌艳丽动人,性格娴静优雅,她正于岔路口采桑。“歧路间”作为人来人往之处,为后续描绘“行徒”“休者”被其吸引而倾倒的情景埋下伏笔,奠定了全诗围绕美女展开叙事抒情的基础。“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此句紧承“采桑”。诗人表面描写柔嫩桑枝随风轻轻摆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的景象,实则暗写美女采桑时那轻盈优美的动作。通过对桑树动态的刻画,从侧面烘托出采桑女的形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紧密相连,以景衬人,画面充满动态美感。“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上承桑枝桑叶的描写,因采桑需要挽袖,故而展现出美女洁白的手。为了采摘高处桑叶,素手高举,带着金手镯的洁白且光泽的手腕也随之映入眼帘。用词精准,从手部细节写起,层次清晰,生动呈现出采桑女劳作时的手部姿态。“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诗人将目光从美女的手和腕转移到头部与腰部。头上插着雀形金钗,精致而华丽;腰际佩戴翠绿色玉石,彰显其高贵气质。这两句通过对头腰装饰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美女形象,使人物更为立体。“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继续描绘美女身上的装饰品。明珠与美玉交相辉映,珊瑚与珍贵的木难珠相互点缀,全方位展现其服饰的华贵精美,从细节处凸显美女的高贵身份与出众气质。“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前几句多为静态描写美女身上的饰品,而此句笔锋一转,描绘美女轻薄的丝罗上衣,衣襟随风飘动,轻盈的裙摆也随风旋转。动静结合,生动展现出美女婀娜多姿的体态和轻盈飘逸的步态,将其身姿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以细腻精妙之笔勾勒美女神情。她回首顾盼间,光彩照人,令人着迷;轻轻呼气,气息芬芳如幽兰。短短两句,将美女的神态、气质生动呈现,使人仿佛亲眼见到其人、亲耳听闻其声,极具感染力。“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此二句从侧面着笔,通过描写行路之人见到美女后停车驻足,休息之人看到美女竟忘记吃饭的反应,生动形象地烘托出美女倾国倾城的美貌,让人深刻感受到其魅力之大。“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交代美女住处,点明其高贵门第。她居住在城南大路旁的高楼之中,“青楼”“高门”“重关”等词,表明她出身名门,并非普通人家女子,也为后文对其身份与内心世界的探讨做铺垫。“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前半句写美女容颜之美,光彩照人如同初升的朝阳,与前半首对美女外貌、服饰等描写相呼应;后半句则说面对如此美丽容颜,无人不心生爱慕,引出下文对美女情感与命运的叙述。“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诗人发出疑问,媒人究竟在忙什么,为何不及时送来聘礼定下婚约。这一疑问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平,从侧面暗示美女处境,引出美女难嫁的原因探讨。“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说明美女之所以难嫁,是因为她倾慕品德高尚之人,想要寻求一位贤德丈夫极为困难。这不仅是美女的主观追求,也借此隐喻志士虽有理想抱负,却难以实现的困境。“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众人只知纷纷议论,却全然不了解美女真正看重的是什么。这是用众人的不理解,来比喻一般人难以理解志士的高远理想,进一步强化了美女(志士)知音难觅的孤独感。“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美女正值青春盛年,却只能独居闺中,深夜难眠,发出声声长叹。此句以美女的遭遇,比喻志士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的苦闷与无奈,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愤懑与悲哀。

4. 作品点评

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传统手法,在《诗经》《楚辞》中多有运用。曹植的《美女篇》全篇采用比兴,以含蓄委婉的笔触,赋予诗歌深远的韵味。诗中所描绘的“美女”,实则是曹植自身的写照,借美女的境遇,隐喻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以为比。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三

# 《美女篇》意致幽眇,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

清叶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植《七哀诗》

下一篇:魏晋·张翰《思吴江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