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yīng
shì
èr
shǒu
èr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qīng
shí
nán
jiā
huì
cháng
tiān
zhōng
rén
mìng
ruò
zhāo
shuāng
yuàn
zhǎn
yàn
嬿
wǎn
yǒu
zhī
shuò
fāng
qīn
bìng
sòng
zhì
jiǔ
yáng
zhōng
kuì
bīn
yǐn
jìn
shāng
ài
zhì
wàng
shēn
kuì
zhōng
cháng
shān
chuān
qiě
yuǎn
bié
huì
cháng
yuàn
wéi
niǎo
shī
gāo
xiáng

译文

太平的盛世很难经常遇到,欢乐的聚会也不会常有。天地悠悠没有最终的极限,人生寿命短得如早晨的薄霜一样。真希望能与你尽情欢畅相处,可你却要前往遥远的北方。亲友相聚欢送友人,孟津渡设宴饯别送行。难道酒宴酒菜太淡薄?宾客未能畅饮尽欢。爱到深处离苦更深,怎能不令人心中羞愧?此去山川阻隔道路遥远,离别匆匆再会面的时间却要等太长。但愿我们能化成一对比翼鸟,展开翅膀与你高高飞翔。

逐句剖析

"清时难屡得":太平的盛世很难经常遇到,

# 清时:太平之时,黄河变清,叫清时。

"嘉会不可常":欢乐的聚会也不会常有。

# 嘉会:欢会。

"天地无终极":天地悠悠没有最终的极限,

# 终极:穷尽。

"人命若朝霜":人生寿命短得如早晨的薄霜一样。

"愿得展嬿婉":真希望能与你尽情欢畅相处,

# 嬿婉:欢乐。

"我友之朔方":可你却要前往遥远的北方。

# 朔方:北方,指邺之冀州。,之:去,往。,我友:指应氏。

"亲昵并集送":亲友相聚欢送友人,

# 亲昵:朋友。

"置酒此河阳":孟津渡设宴饯别送行。

# 河阳:孟津渡,在河南省孟县南。

"中馈岂独薄":难道酒宴酒菜太淡薄?

# 中馈岂独薄:难道是预备的酒食不够吗?是因为在此离别之际,饮一千杯酒都还觉得不够罢了。中馈:酒食。

"宾饮不尽觞":宾客未能畅饮尽欢。

# 觞:古代的一种酒杯。

"爱至望苦深":爱到深处离苦更深,

# 爱至望苦深:犹言朋友之间情谊越深,离别时的悲苦就越深。

"岂不愧中肠":怎能不令人心中羞愧?

"山川阻且远":此去山川阻隔道路遥远,

"别促会日长":离别匆匆再会面的时间却要等太长。

# 别促会日长:离别的时间过得很快,再见面却遥遥无期。别促:分别的时间短促。

"愿为比翼鸟":但愿我们能化成一对比翼鸟,

"施翮起高翔":展开翅膀与你高高飞翔。

# 施翮:展翅。翮:鸟翎的茎,代指鸟的翅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应氏二首(其二)》为东汉曹植所作的一首诗。此诗承接第一首,聚焦于洛阳破败之境下,诗人与应玚兄弟的分别场景。诗人运用虚实相生、想象之法,紧扣“情”字,将离别之际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展现得极为充分。开篇感慨相聚难得,叹人生短暂,为全诗奠定伤感基调。接着描绘亲友于河阳置酒送行,却因离别之愁,宾主皆无心饮酒。后又道山川遥远,相聚日短,尽显不舍。全诗语言质朴,无华丽雕琢,在平实之中尽显内心深处无限的悲愤,以及其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建安十六年(211年),时年二十岁的曹植创作了相关诗作。诗中的应氏,指的是应瑒、应璩兄弟,他们是东汉应劭的侄子,其中应瑒更是位列“建安七子”,兄弟二人皆为曹植的挚友。回溯东汉末年,朝政被宦官与外戚交替把控,皇帝徒有虚名,沦为傀儡。地方军阀势力借镇压黄巾起义之机,逐渐发展壮大,董卓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彼时,董卓担任并州牧,驻军河东。中平元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与袁绍等人暗中召董卓率军进京(洛阳),意图以此胁迫太后、铲除宦官。然而,董卓军队尚未抵达,何进便因密谋泄露而惨遭杀害,宦官段圭等人挟持少帝与陈留王逃离京城。董卓得知消息后迅速赶来,在北邙山截住少帝和陈留王,随后进军洛阳,掌控了中央政权。紧接着,董卓废黜少帝,将其贬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为帝,即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春天,关东州郡联合起来,推举袁绍为盟主,兴兵讨伐董卓。董卓见状,打算迁都长安,以躲避关东诸军的锋芒。他先是派兵抓捕洛阳城中的富户,编造罪名加以杀害,掠夺他们的财产。在杀掉反对迁都的伍琼等人后,又强令洛阳百姓迁移,随后纵火焚烧洛阳城,完成迁都长安之举,自己则带兵驻扎在毕圭苑。自此,汉末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由此拉开帷幕。建安十六年七月,曹植跟随父亲曹操西征马超,途中经过洛阳。在这里,他与当时诗名颇盛的应氏兄弟相遇。不巧的是,应氏兄弟很快就要前往北方。亲朋好友为他们摆下饯行宴,在即将分别的时刻,曹植心中满是不舍,于是作诗送别。《昭明文选》中,刘良在这两首诗的题目下注释道:“送应璩、应瑒兄弟。当时董卓将献帝迁往西京,洛阳被焚烧,所以诗中多描述荒芜景象。”实际上,曹植创作此诗时,距离董卓作乱已过去二十多年。由于军阀混战持续不断,洛阳始终未能得到恢复,愈发显得荒凉破败。昔日繁华的京都,如今已满目疮痍。曹植面对这萧条景象,又念及马上要与友人分离,各奔东西,万千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送应氏二首》。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开篇感慨清平之时难得,欢聚难以长久,叹人生短暂如朝霜。接着描述亲朋友好于河阳置酒为友人送行,虽酒菜不薄,宾主却因离别而无心饮酒。后又感慨山川阻隔路途遥远,此次分别相聚无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以及对真挚友情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对偶:“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是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同时通过对偶强调了清时与嘉会的难得。对比:“天地无终极”与“人命若朝霜”形成鲜明对比,以天地的无穷无尽凸显出人生的渺小与短暂,更强烈地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比喻:“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句,以比翼鸟比喻朋友间情谊,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期望与朋友紧密相连、共同前行的美好愿景。想象:在“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中,诗人突破现实中即将与朋友分离的情境,想象自己和朋友化为比翼鸟一起展翅高飞,飞向美好的未来。这种想象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朋友共同追求理想的美好期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积极向上的情感。虚实相生:诗歌开篇“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是虚写,从感慨政治清明的时世难得,推及美好的聚会也难以经常,为下文实写送别惜别之情做了铺垫。“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则是实写送别的场景,亲朋聚集在河阳置酒送行,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惜别之情落到实处。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诗歌在表达情感时更加宛转曲折,富有韵味。

3. 分段赏析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开篇便以沉郁之笔点出时代困境与人生遗憾。政治清明的世道如同沧海遗珠般难得,而挚友相聚的美好时刻亦如昙花一现。这两句不仅构成工整的对偶,更暗藏因果逻辑:汉末战乱频仍、山河破碎,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时局下,国家尚未统一,社会难以安定,朋友间的欢聚自然也成了奢望。短短十字,既饱含对现实政治的深切忧虑,又流露出对当下相聚时光的珍视,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诗人将笔触从人间世情转向宇宙时空。天地悠悠,浩渺无垠,而个体生命却如朝露般转瞬即逝。与曹操在《短歌行》中从宴乐场景生发感慨、激昂陈词不同,曹植从天地永恒的宏大视角切入,以冷静而悲悯的笔触勾勒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无终极”与“若朝霜”形成强烈对比,表面是感叹人生苦短,实则暗含对友人的劝勉——正因相聚如此珍贵,更应珍惜这难得的时光,同时也隐隐透露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惆怅。应玚曾作为曹植的属僚,随曹操西征马超,途经洛阳。不久后,应玚受命转任五官将文学,不得不北上邺城投奔曹丕。“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在送别之际,曹植真诚地祝愿友人此去一路顺遂,万事胜意,寥寥数语,情谊真挚。“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亲朋好友齐聚河畔,设宴为应氏饯行。然而这场宴席却弥漫着压抑的氛围,众人饮酒不欢。诗人并未直接描写离别的悲伤,而是以“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的疑问,委婉道出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离愁,将惜别之情藏于酒盏之间,含蓄而深沉。“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诗人跳出对筵席的具体描写,转而倾诉内心复杂的情感。这份深沉的忧郁,或许与兄长曹丕被汉献帝任命为五官中郎将,权势日盛有关,其中既有对兄弟关系变化的隐忧,也有对未来局势的不安。“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曰长”,山川阻隔,路途迢迢,短暂的相聚之后,便是漫长的分别。这两句既是对离情别绪的直接抒发,又与前文“宾饮不尽觞”相呼应,如同劝酒之辞,劝友人珍惜当下,开怀畅饮。“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诗人以比翼鸟为喻,将朋友间的情谊比作鸟儿并肩高飞。在离别的伤感中,他并未沉溺于愁绪,而是以充满激情的想象,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愿与友人携手同行,共赴理想。这一结尾如洪钟巨响,振聋发聩,令人热血沸腾,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诗歌以虚笔勾勒聚会之难逢,实墨铺陈送别之离情,虚实交织间,情思流转婉转,步步叩击人心。对仗工整的联句于字里行间信手拈来,自然浑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送应氏二首》,赋也。……既伤洛阳被焚,荆棘荒秽,则清时之难得可知。复言游子久不归,念我平生居,则嘉会之常不可知矣。故于此叹人生之脆促,愿得常相欢洽,而今亲友远游北方,则其情念当何如哉!

元刘履《选诗补注》卷二

# 曹植诗中所见对友情如此强烈的赞美,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性质。……在曹植之后,友情成为中国诗歌最为重要的主题,它所占有的地位,如一男女爱情之于西洋诗。这个创始者就是曹植。换言之,是曹植发现了友情对于人生的价值。

不详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

下一篇:魏晋·繁钦《生茨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