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shǒu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zǎo
yán
jià
xíng
jiāng
yuǎn
yóu
yuǎn
yóu
zhī
guó
wèi
chóu
jiāng
chěng
wàn
dōng
ān
yóu
jiāng
jiè
duō
bēi
fēng
huái
chí
liú
yuàn
qīng
zāi
fāng
zhōu
xián
fēi
zhì
gān
xīn
guó
yōu

译文

车夫早已装备好车马,我即将外出去远游。问我远游要去到哪里,去征伐东吴,我们的国仇。要驰骋就驰骋在万里的疆场,东归的路哪里值得走。江边吹来一阵阵的悲风,淮河和泗水奔涌急流。我想轻易地渡过河对岸,奈何不见双桨与方舟。闲居无事并非我毕生的志愿,我甘愿舍弃性命来为国分忧。

逐句剖析

"仆夫早严驾":车夫早已装备好车马,

# 严驾:装备好车马。

"吾行将远游":我即将外出去远游。

"远游欲何之":问我远游要去到哪里,

# 何之:之何,到哪里去。

"吴国为我仇":去征伐东吴,我们的国仇。

"将骋万里途":要驰骋就驰骋在万里的疆场,

# 万里途:指南下攻伐吴国的漫长道路。,骋:骑马奔驰。

"东路安足由":东归的路哪里值得走。

# 由:走。,安:岂。,东路:指从洛阳返回东藩鄄(juàn)城。鄄城县,在今山东省鄄城北旧城。

"江介多悲风":江边吹来一阵阵的悲风,

# 江介:江边。

"淮泗驰急流":淮河和泗水奔涌急流。

# 淮泗:两水名,是征讨东吴的必经之地。这两句隐喻正直贤士所处环境的险恶。

"愿欲一轻济":我想轻易地渡过河对岸,

# 愿欲:“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这两句比喻自己当时没有权柄,难以一展抱负胸襟。

"惜哉无方舟":奈何不见双桨与方舟。

# 无方舟:比喻自己当时没有权柄。

"闲居非吾志":闲居无事并非我毕生的志愿,

"甘心赴国忧":我甘愿舍弃性命来为国分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诗七首(其五)》是三国时期曹植写的述志诗。“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二句比喻自己空怀壮志却不被任用、报效无门。“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这是他发自肺腑的心声,他不愿闲居,甘愿为国家的忧患赴汤蹈火。整首诗表达了他不愿虚度光阴,一心想为国家效力、建功立业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赠白马王彪》诗中亦有“怨彼东路长”之句,推断这首大约同作于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诗人辞别洛阳东归封地鄄城的途中。诗人不得不奉命归藩,然而他的心却向往着南征东吴,征战沙场。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通过描绘远行的场景和心志的抒发,显示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述志诗,诗的开篇表明诗人欲征战远方,可现实是他只能无奈地踏上东归之路。接着描绘了江边风急、淮水泗水奔流的景象,是说诗人想率军南征,却因无权而无法实现。最后“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不甘闲居,愿为国分忧的壮志豪情。整首诗体现了曹植渴望报国却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夸张:“将骋万里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万里途”并非实指具体的万里路程,诗人用“万里”来极言路途之遥远,强调自己想要奔赴远方去征伐吴国、解除国忧的急切和决心,突出了其志向的高远和宏大。渲染:“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运用了渲染的手法。“悲风”渲染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急流”则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险恶和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江上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出征途的艰难和危险,烘托出自己内心的忧虑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为下文“惜哉无方舟”表达无法实现抱负的感慨做铺垫。比喻:“惜哉无方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方舟”在这里不仅仅是指实际渡江的船只,更是比喻实现自己“赴国忧”、征伐吴国这一理想抱负的途径和条件。诗人想要为国效力,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和条件,就像想要渡江却没有船一样,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他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哀。设问:作者用一个顶真格的设问句“远游欲何之”,引出对远游目的地和原因的补叙。

3. 分段赏析

开篇“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说主仆早早备好车马准备出发,这个突然的开头一下抓住读者眼球。紧接着用顶真手法抛出“远游欲何之”的问题,顺势道出远游缘由——讨伐仇敌吴国。这句慷慨激昂,像战斗誓言,赋予远行悲壮豪迈色彩,一个热血报国的志士形象跃然纸上。“将骋万里途”承接上文,表明南征决心,“万里途”夸张写出路途遥远,而“骋”字又尽显出征豪迈。但这只是愿望,回归现实,“东路安足由”一句反诘,道出满腔委屈。“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转而写景,描绘出江风凄厉、浪急水涌的画面。这些地方是南征必经之路,对风浪的描写既暗喻路途艰险,也衬托出作者“愿欲一轻济”的决心。其实这雄浑壮阔的景象,既展现了他渴望建功的豪情,也暗含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景与情交融,感染力十足。在此基础上。“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借景抒情,用想渡江却没船,比喻自己空有壮志却无权报国,“惜哉”二字满是无奈与惋惜。理想和现实矛盾尖锐。诗的结尾,作者喊出“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一心想为国效力,不愿虚度光阴。

4. 作品点评

钟嵘评价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这主要源于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曹植的诗大多展现出对建功立业的执着渴望,以及积极入世的进取态度。即便身处困境,他也从不消极颓废,面对挫折不逃避,艰难处境下仍坚守责任担当。正是这些特质,造就了他诗作“骨气奇高”的独特风格,而《仆夫早严驾》就是典型代表,堪称魏晋诗歌中的最强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张载《霖雨诗》

下一篇:魏晋·曹操《气出唱(游君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