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各异气":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
# 八方各异气:“八方”二句:以各地气候不同起兴,引出下文边海人民生活特别贫困的感慨。八方:东、南、西、北四方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合称八方,这里泛指各地。各:各有。异气:气候不同。气:气候。
"千里殊风雨":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 殊风雨:风雨甚不相同。殊:不同。,千里:喻各地相距遥远。
"剧哉边海民":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
# 边海民:边民与海民。边海:靠海,临海。,剧哉:艰巨啊。剧,艰难。《说文》剧,甚也。
"寄身于草墅":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
# 草墅:一作:草野。野外、原野。,寄身:居住,生活。
"妻子象禽兽":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
# 象禽兽:形容极其贫困落后的非人生活。象:类似;好像。后作“像”。禽兽:飞禽走兽。,妻子:妻子儿女。
"行止依林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 林阻:山林险阻之地。,依:依凭。依傍。,行止:行进与止停。行步止息,犹言动和定。活动。行为。举动。
"柴门何萧条":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
# 萧条:冷清。,何:何其,多么。,柴门:以柴木为门,喻居处穷困。这句感叹边海民居处荒凉,很少有人来往。
"狐兔翔我宇":狐兔在房屋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 宇:房宇。地域,疆土。《说文》宇,屋边也。,翔:飞翔。悠闲自在地行走。,狐兔:狐和兔。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民生题材诗。描绘边海百姓生活艰难,从居住、衣着、生计等正面呈现,借萧瑟环境、野兽出没侧面烘托,映射百姓凄惨境遇,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言简意赅,尽显贫民悲惨生活。
2. 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毫不避讳地呈现边海百姓的非人生活。“寄身草野”点明居无定所,只能栖息荒野;“妻子象禽兽”以震撼之语,描绘他们像野兽般生存,生吃食物、穴居巢息,因极度贫困丧失基本体面;“行止依林阻”则道出他们为躲避灾祸,日常活动全依赖山林险阻,白天不敢出林,夜晚不敢点灯出声,将百姓的惊恐、艰难具象化,让读者深切感知其苦难。烘托:“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借各地环境气候不同,侧面衬托出边海地区环境恶劣,百姓生存条件最为艰难,以大环境对比突出边海民的困苦处境,为下文详述他们的悲惨生活铺垫。“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从侧面着墨,描绘逃民家园荒芜,狐兔肆意穿梭的景象,暗示百姓逃亡、村落衰败。诗人未直接写百姓伤心,却让读者透过这画面,想见他们背井离乡、泪洒荒野的悲痛,还折射出生产停滞、社会凋敝的大图景,拓展了诗境,引发深沉思考。白描:“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诗人不事雕琢,直白地勾勒出边海百姓的模样与生活状态,他们像野兽般穴居野外,日常行动只能依靠山林险阻来掩护,将百姓艰难求生的惨状如实呈现,没有过多渲染,却力透纸背。正衬:“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作为“剧哉边海民”的衬托,先从大环境着笔,描绘出广阔天地间气候各异、风雨不同的多样景象,而在这宏大背景下,边海之地的百姓却生存艰难,寄身草野,强烈反差凸显出边海民境遇的悲惨,突出了他们是恶劣环境下最受苦的群体,让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溢于言表。
3. 分段赏析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从大处着笔,以各地气候的不同起兴,实则为引出“剧哉边海民”作铺垫,强调边海之地环境的极端恶劣与独特。在这广袤天地间,边海百姓承受着最为艰难的生存境遇,对比之下,他们的困苦愈发凸显。“剧哉边海民”此句将视角聚焦到海边百姓,一个“剧”字饱含诗人对边海民艰难处境的深切感叹,“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诗人在此处运用正面描写,毫不留情地撕开了边海百姓生活的残酷真相。他们没有安稳的居所,只能藏身荒野草丛,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如野兽般在山林中觅食、栖息,行为举止皆受限于山林险阻。为躲避未知的危险,他们白天隐匿于山林,夜晚也不敢大声喧哗、生火照明,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生存的重压让他们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尊严,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揪心。而“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堪称全诗的点睛之笔,笔锋一转,从现实场景进入想象空间。曾经的家园如今柴门紧闭,一片萧条,狐兔肆意穿梭、跳跃,将这里当作自己的乐园。这一场景,一方面深刻映照出百姓逃亡后家园的荒芜,他们与狐兔争食争地,只为在绝境中求生存;另一方面,这两句诗以小见大,拓展了全诗的视野,让读者透过这一扇破败的柴门,看到整个社会生产凋敝、村落衰败的惨状,引发无限的联想与深沉的悲悯。
# 《泰山梁甫行》对那些“妻子像禽兽,行止依林阻”的灾难深重的人民寄以深切的同情,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与关怀人民疾苦的精神。
近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学者任访秋《任访秋文集·古代文学研究》
# 《泰山梁甫行》原是挽歌,此篇是曹植借用旧题写荒远地区贫民的困苦生活。全诗八句,是一首叙事短歌。诗中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海边贫民的艰苦穷困生活。他们寄身于草野,过着如同禽兽一般的野人生活。这是曹植唯一的直接描写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值得重视。
不详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殷义祥《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三曹诗选译》
下一篇:魏晋·嵇康《四言诗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