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魏多奇节":韩魏多有轻生重义、为知己者死的游侠,
# 韩魏: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带。
"倜傥遗名利":洒脱不拘留下名利。
# 名利:南朝宋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一作:声利。名:集作声。,倜傥:洒脱,潇洒。
"共矜然诺心":少年游侠者重然诺、好结交,
# 然诺:允诺。引申为言而有信,矜:尊崇,崇尚。
"各负纵横志":各负凌云之志。
# 纵横:原指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联合六国抗秦,被称为“合纵”,张仪分化瓦解六国的联合,被称为“连横”。此处代指驰骋天下。
"结友一言重":然而一言九鼎,
# 友:集作交。
"相思千里至":一旦结交,即千里相会。
# 思:集作期。
"绿沈明月弦":绿带缠绕在如月的弓弦上,
# 明月弦:指弓。,绿沈:浓绿色。晋陆翙《邺中记》:“(石虎)用牙桃枝扇,其上竹或绿沉色,或木兰色,或作紫绀色,或作郁金色。”皮日休《新竹》:“一架三百本,绿沉森冥冥。”
"金络浮云辔":金丝绦络住如云的马辔头。
# 浮云:白马。
"吹箫入吴市":伍子胥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
# 吹箫入吴市: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从楚国逃到吴国,曾在吴国吹箫乞食。《史记·范雎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击筑游燕肆":高渐离为欲前去刺杀秦王的荆轲击筑送行。
# 击筑游燕肆:荆轲欲前去刺杀秦王,其友高渐离在易水击筑为他送行。《史记·刺客列传》:“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寻源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
# 寻源博望:指汉代的张骞,汉武帝命其穷黄河之源,因出使西域。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二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城郭如州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榰机石与骞而还。”
"结客远相求":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之志。
"少年重一顾":只要君王一垂顾,
# 一顾:此指赏识。,重:集作怀。
"长驱背陇头":肝脑涂地、流血野草也在所不辞,都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 陇头: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斤江水》:“陇山、终南山、惇物山在扶风、武功县西南也。”后来的诗词中常指边塞。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焰焰霜戈动":刀光剑影映照着游侠儿矫健的身影,
# 霜戈:集作戈霜。
"耿耿剑虹浮":强弓劲弩尽显少年侠士的身手。
"天山冬夏雪":天山无论是冬日夏日都会飞雪,
"交河南北流":交河南北向流淌着。
"云起龙沙暗":云从漠北边塞升起,
# 龙沙:河北喜峰口外卢龙山后的大漠,后泛指漠北边塞之地。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旌节龙沙,轩旗象浦。”
"木落雁行秋":雁门关的秋日草木早已凋零。
# 雁行:长城上重要的关隘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北部。行:集作门。
"轻生殉知己":游侠为知己者死,
"非是为身谋":不是为自己谋名利。
# 为身:为自己。
“唐初四大书家”之一,诗人
虞世南(558~638),唐代书法家、诗人。字伯施,谥文懿,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人。虞世南的一生经历陈、隋、唐三代的变革,其间征乱不断。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早期的诗歌呈现出婉缛、绮丽、藻饰的特点。入唐后,其作品的描写重点由场面转到景物,诗歌风格由婉缛变为清新。代表作品有《春夜》《咏舞》《蝉》等。传世书法作品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还有传为他的行草墨迹《汝南公主墓志铭》。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乐府诗,也是一首游侠题材诗。诗歌通过描写少年侠客的豪迈言行和边塞征战,展现了他们重诺轻利、为知己赴死的侠义精神。
2. 写作手法
首尾呼应:开篇“遗声利”点明游侠轻利重义的特质,结尾“非是为身谋”再次强调其舍生取义的精神,前后呼应,完整呈现游侠的人格魅力。用典:诗中“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寻源博望侯”三处典故的运用最为精妙。伍子胥吹箫乞食终报父仇、高渐离击筑刺秦为友复仇、张骞出使西域开拓疆土,这三个典故分别从“忍辱负重”、“重义轻生”、“建功立业”三个维度,层层递进地塑造出游侠少年完整的精神品格,使侠义形象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具现实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两句点明主旨,后文皆围绕"奇节"二字展开。从“共矜然诺心”到“击筑游燕肆”这八句,具体描写了少年游侠重信守诺的品格和豪迈洒脱的气概。“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十个字,通过描写精致的弓箭和华美的马具,生动展现了少年侠客英姿勃发的形象。“吹箫入吴市”说的是伍子胥的故事。他本有治国安邦之才,因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其父兄,被迫逃到吴国。在吴都梅里(今无锡梅村)时,穷困潦倒,只能靠吹箫乞食度日。后来得到公子光赏识,帮助其夺取王位,成就一番事业。“击筑游燕肆”讲的是高渐离的事迹。他与荆轲交好,常在燕国集市上饮酒作乐。《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后来燕国灭亡,高渐离为秦王击筑时,暗中在筑中藏铅企图行刺,可惜未能成功。这些游侠之士虽然有时处境艰难,但始终保持着不屈的志气。正是这种气节支撑着他们忍辱负重,最终实现自己的诺言。从“寻源博望侯”到“非是为身谋”这十二句,借张骞出使西域的典故,将主题转向游侠从军报国的壮举。张骞曾远赴西域探寻黄河源头,直至昆仑山下。《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之迹,元因博望;始究河源,旋窥海上。”他开拓疆土的功业令人难忘,“博望侯”这个封号也成为英雄的代名词,与侠义精神紧密相连。“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两句,表明这些游侠少年也像张骞一样,怀着建功边关的抱负。尽管边塞环境艰苦,北风呼啸,草木凋零,却丝毫不能动摇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他们甘愿身披铠甲浴血奋战,甚至不惜马革裹尸,只为报答知遇之恩。最后以“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作结,既与开篇“遗声利”相呼应,又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4. 作品点评
全文气韵生动、情致摇曳,悲壮豪迈间透出清雅之致。
# 独饶风骨。
明陆时雍《唐诗镜》
# 虞世南入唐,一变新声,振复古道,实为唐世五言古诗之始,读此尝其一脔矣。
明程元初《唐诗绪笺》
# 周珽曰:首二语已概一篇之旨,中铺叙尽侠客之态,正“多奇节”处。“一言重”、“垂一顾”、“千里至”、“远相求”,俱映照有情。结应起语,见遗名利以相谋,总是士为知己者用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上一篇:唐·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下一篇:唐·崔橹《题云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