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jié
shào
nián
cháng
xíng

朝代:唐作者:虞世南浏览量:1
hán
wèi
duō
jié
tǎng
míng
gòng
jīn
rán
nuò
xīn
zòng
héng
zhì
jié
yǒu
yán
zhòng
xiāng
qiān
zhì
绿
chén
míng
yuè
xián
jīn
luò
yún
pèi
chuī
xiāo
shì
zhù
yóu
yān
xún
yuán
wàng
hóu
jié
yuǎn
xiāng
qiú
shào
nián
zhòng
cháng
bèi
lǒng
tóu
yàn
yàn
shuāng
dòng
gěng
gěng
jiàn
hóng
tiān
shān
dōng
xià
xuě
jiāo
nán
běi
liú
yún
lóng
shā
àn
luò
yàn
háng
qiū
qīng
shēng
xùn
zhī
fēi
shì
wèi
shēn
móu

译文

韩魏多有轻生重义、为知己者死的游侠,洒脱不拘留下名利。少年游侠者重然诺、好结交,各负凌云之志。然而一言九鼎,一旦结交,即千里相会。绿带缠绕在如月的弓弦上,金丝绦络住如云的马辔头。伍子胥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高渐离为欲前去刺杀秦王的荆轲击筑送行。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之志。只要君王一垂顾,肝脑涂地、流血野草也在所不辞,都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刀光剑影映照着游侠儿矫健的身影,强弓劲弩尽显少年侠士的身手。天山无论是冬日夏日都会飞雪,交河南北向流淌着。云从漠北边塞升起,雁门关的秋日草木早已凋零。游侠为知己者死,不是为自己谋名利。

逐句剖析

"韩魏多奇节":韩魏多有轻生重义、为知己者死的游侠,

# 韩魏: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带。

"倜傥遗名利":洒脱不拘留下名利。

# 名利:南朝宋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一作:声利。名:集作声。,倜傥:洒脱,潇洒。

"共矜然诺心":少年游侠者重然诺、好结交,

# 然诺:允诺。引申为言而有信,矜:尊崇,崇尚。

"各负纵横志":各负凌云之志。

# 纵横:原指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联合六国抗秦,被称为“合纵”,张仪分化瓦解六国的联合,被称为“连横”。此处代指驰骋天下。

"结友一言重":然而一言九鼎,

# 友:集作交。

"相思千里至":一旦结交,即千里相会。

# 思:集作期。

"绿沈明月弦":绿带缠绕在如月的弓弦上,

# 明月弦:指弓。,绿沈:浓绿色。晋陆翙《邺中记》:“(石虎)用牙桃枝扇,其上竹或绿沉色,或木兰色,或作紫绀色,或作郁金色。”皮日休《新竹》:“一架三百本,绿沉森冥冥。”

"金络浮云辔":金丝绦络住如云的马辔头。

# 浮云:白马。

"吹箫入吴市":伍子胥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

# 吹箫入吴市: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从楚国逃到吴国,曾在吴国吹箫乞食。《史记·范雎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击筑游燕肆":高渐离为欲前去刺杀秦王的荆轲击筑送行。

# 击筑游燕肆:荆轲欲前去刺杀秦王,其友高渐离在易水击筑为他送行。《史记·刺客列传》:“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寻源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

# 寻源博望:指汉代的张骞,汉武帝命其穷黄河之源,因出使西域。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二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城郭如州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榰机石与骞而还。”

"结客远相求":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之志。

"少年重一顾":只要君王一垂顾,

# 一顾:此指赏识。,重:集作怀。

"长驱背陇头":肝脑涂地、流血野草也在所不辞,都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 陇头: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斤江水》:“陇山、终南山、惇物山在扶风、武功县西南也。”后来的诗词中常指边塞。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焰焰霜戈动":刀光剑影映照着游侠儿矫健的身影,

# 霜戈:集作戈霜。

"耿耿剑虹浮":强弓劲弩尽显少年侠士的身手。

"天山冬夏雪":天山无论是冬日夏日都会飞雪,

"交河南北流":交河南北向流淌着。

"云起龙沙暗":云从漠北边塞升起,

# 龙沙:河北喜峰口外卢龙山后的大漠,后泛指漠北边塞之地。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旌节龙沙,轩旗象浦。”

"木落雁行秋":雁门关的秋日草木早已凋零。

# 雁行:长城上重要的关隘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北部。行:集作门。

"轻生殉知己":游侠为知己者死,

"非是为身谋":不是为自己谋名利。

# 为身:为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结客少年场行》是隋末唐初诗人虞世南的一首五言乐府诗。开篇以“韩魏多奇节”定调,揭示侠士超越名利的倜傥风骨;中间通过兵器意象与伍子胥、高渐离等典故的层叠运用,立体展现其隐忍守诺的刚毅品格;后段笔锋转向边塞,以张骞凿空西域的壮举喻示侠客报国之志;末句“轻生殉知己”如黄钟大吕,将个人义气升华至为国捐躯的崇高境界。全诗气韵生动,既有边塞征战的豪迈,又不失清雅之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初四大书家”之一,诗人

虞世南(558~638),唐代书法家、诗人。字伯施,谥文懿,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人。虞世南的一生经历陈、隋、唐三代的变革,其间征乱不断。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早期的诗歌呈现出婉缛、绮丽、藻饰的特点。入唐后,其作品的描写重点由场面转到景物,诗歌风格由婉缛变为清新。代表作品有《春夜》《咏舞》《蝉》等。传世书法作品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还有传为他的行草墨迹《汝南公主墓志铭》。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结客少年场行》是虞世南以游侠为题材创作的乐府诗。古代文人多有任侠使气的情怀,借此乐府旧题写下诸多慷慨激昂的诗篇。然而,鲍照之作多市侩之气,李白诗风稍显轻浮;刘孝威诗偏谄媚,刘绍安诗染名利之俗,卢照邻诗气韵稍滞。相比之下,虞世南此诗写得较为格调沉着浑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乐府诗,也是一首游侠题材诗。诗歌通过描写少年侠客的豪迈言行和边塞征战,展现了他们重诺轻利、为知己赴死的侠义精神。

2. 写作手法

首尾呼应:开篇“遗声利”点明游侠轻利重义的特质,结尾“非是为身谋”再次强调其舍生取义的精神,前后呼应,完整呈现游侠的人格魅力。用典:诗中“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寻源博望侯”三处典故的运用最为精妙。伍子胥吹箫乞食终报父仇、高渐离击筑刺秦为友复仇、张骞出使西域开拓疆土,这三个典故分别从“忍辱负重”、“重义轻生”、“建功立业”三个维度,层层递进地塑造出游侠少年完整的精神品格,使侠义形象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具现实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两句点明主旨,后文皆围绕"奇节"二字展开。从“共矜然诺心”到“击筑游燕肆”这八句,具体描写了少年游侠重信守诺的品格和豪迈洒脱的气概。“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十个字,通过描写精致的弓箭和华美的马具,生动展现了少年侠客英姿勃发的形象。“吹箫入吴市”说的是伍子胥的故事。他本有治国安邦之才,因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其父兄,被迫逃到吴国。在吴都梅里(今无锡梅村)时,穷困潦倒,只能靠吹箫乞食度日。后来得到公子光赏识,帮助其夺取王位,成就一番事业。“击筑游燕肆”讲的是高渐离的事迹。他与荆轲交好,常在燕国集市上饮酒作乐。《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后来燕国灭亡,高渐离为秦王击筑时,暗中在筑中藏铅企图行刺,可惜未能成功。这些游侠之士虽然有时处境艰难,但始终保持着不屈的志气。正是这种气节支撑着他们忍辱负重,最终实现自己的诺言。从“寻源博望侯”到“非是为身谋”这十二句,借张骞出使西域的典故,将主题转向游侠从军报国的壮举。张骞曾远赴西域探寻黄河源头,直至昆仑山下。《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之迹,元因博望;始究河源,旋窥海上。”他开拓疆土的功业令人难忘,“博望侯”这个封号也成为英雄的代名词,与侠义精神紧密相连。“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两句,表明这些游侠少年也像张骞一样,怀着建功边关的抱负。尽管边塞环境艰苦,北风呼啸,草木凋零,却丝毫不能动摇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他们甘愿身披铠甲浴血奋战,甚至不惜马革裹尸,只为报答知遇之恩。最后以“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作结,既与开篇“遗声利”相呼应,又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4. 作品点评

全文气韵生动、情致摇曳,悲壮豪迈间透出清雅之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独饶风骨。

明陆时雍《唐诗镜》

# 虞世南入唐,一变新声,振复古道,实为唐世五言古诗之始,读此尝其一脔矣。

明程元初《唐诗绪笺》

# 周珽曰:首二语已概一篇之旨,中铺叙尽侠客之态,正“多奇节”处。“一言重”、“垂一顾”、“千里至”、“远相求”,俱映照有情。结应起语,见遗名利以相谋,总是士为知己者用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下一篇:唐·崔橹《题云梦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