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朝代:唐作者:虞世南浏览量:1
chūn
yuàn
yuè
péi
huí
zhú
táng
qīn
kāi
jīng
niǎo
pái
lín
fēng
huā
shuǐ
lái

译文

春天的林苑里,月自天穹缓缓移动,而竹林掩映下的厅堂在夜色中打开了。喧闹声惊起林间宿鸟,掠过林子穿飞而去,隔岸花木的花香隔着春水远远地送将过来。

逐句剖析

"春苑月裴回":春天的林苑里,月自天穹缓缓移动,

# 裴回:同“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掠动、走动。,苑:花园或园林。

"竹堂侵夜开":而竹林掩映下的厅堂在夜色中打开了。

# 侵夜:近夜,入夜。侵,入、临近。

"惊鸟排林度":喧闹声惊起林间宿鸟,掠过林子穿飞而去,

# 排林度:夜鸟归林,排行而过。,惊鸟:从休息场地或啄食场地惊起的鸟。

"风花隔水来":隔岸花木的花香隔着春水远远地送将过来。

# 风花隔水来:写隔岸花木的花香隔着春水远远地送将过来。风花,春风吹送的花香。隔:一作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夜》是初唐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刻画月光下林苑中漫步的主人公所见,春夜月光徘徊,竹堂在夜深时悄然敞开;后两句叙写受惊的群鸟成排掠过树林,微风带着落花的香气从水的对岸飘来。全诗以浅近的语言,呈现春夜园林里灵动的鸟影与飘散的花馨,营造出静谧清新的意境,展现了自然景物在春夜中的清幽之美与生机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初四大书家”之一,诗人

虞世南(558~638),唐代书法家、诗人。字伯施,谥文懿,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人。虞世南的一生经历陈、隋、唐三代的变革,其间征乱不断。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早期的诗歌呈现出婉缛、绮丽、藻饰的特点。入唐后,其作品的描写重点由场面转到景物,诗歌风格由婉缛变为清新。代表作品有《春夜》《咏舞》《蝉》等。传世书法作品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还有传为他的行草墨迹《汝南公主墓志铭》。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春夜》是初唐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五言绝句。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虞世南获封富庶的永兴县作为封地,世人称其“虞永兴”。贞观十一年(637年),虞世南于高陵城(据《湖广方舆纪要・湖广七十六》记载,高陵城址设在永兴县长乐乡宣化里深湖口,现陶港镇潘桥乡吴东陈处)度过丁酉年春节,春夜游园时,触景生情,创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诗歌描绘了春夜苑囿中月光徘徊、竹堂夜开的静谧场景,以及惊鸟排林、风花隔水的动态画面。前两句通过“春苑”“月”“竹堂”等意象,展现诗人月下漫步林苑的悠然情境;后两句以“惊鸟”“风花”的瞬间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全诗通过动静交织的描写,营造出清幽而富有生机的春夜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与闲适心境。​

2. 写作手法

白描:“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以白描手法勾勒春夜苑囿图景:“春苑月裴回”借“裴回”(同“徘徊”)状月光流转之态,赋予静态月色以轻柔动感;“竹堂侵夜开”点明时间与环境,“侵夜”暗合夜深人静,竹堂悄然敞开的画面,隐含诗人月下漫步、闲赏幽景的悠然身影。动静结合:“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以静态的月光、竹堂勾勒清幽背景,后两句“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通过惊鸟飞度、风花飘来的动态描写,形成动静对比,增强画面层次感与生机感。意象组合:“月”“竹堂”“惊鸟”“风花”等自然意象,以白描手法串联成春夜园林图景,通过意象的时空交织,自然传递出静谧而灵动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以白描手法勾勒春夜苑囿图景:“春苑月裴回”借“裴回”(同“徘徊”)状月光流转之态,赋予静态月色以轻柔动感;“竹堂侵夜开”点明时间与环境,“侵夜”暗合夜深人静,竹堂悄然敞开的画面,隐含诗人月下漫步、闲赏幽景的悠然身影。景物描写虚实相生,既见园林雅致,亦显人物闲适心境。“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聚焦瞬间动态:“惊鸟排林度”中,“排”字精准描绘群鸟受惊后列阵飞越树林的秩序感,“度”字强化画面的流动速度,展现自然生机;“风花隔水来”以“隔”字营造空间层次,落花随夜风从水面彼端飘来,嗅觉与视觉交织,传递春夜的清幽与灵动。两句动静相衬,通过对“惊鸟”“风花”等偶然景象的捕捉,体现诗人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锐观察,语言浅近而意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春夜》是初唐诗人虞世南所作的五言绝句,以浅近自然的语言描绘春夜游园之景,全诗风格静谧清新,通过月光、竹堂等静景与惊鸟、风花等动景的交织,营造出清幽而富有意趣的春夜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与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一诗颇相似,捕捉的是瞬间的美景,表现的是修辞的工巧。虽无诗人之“情”的流露,但却抓住了自然景象之“趣”,因此仍不失为一首好诗。

不详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

# 他(虞世南)现存的几首古乐府仍是六朝诗人照猫画虎模拟古人的路数,而大批的奉和、应诏诗虽然有些小巧的秀句,但大多还是啰里啰嗦排列丽词的六朝腔调,倒是偶尔一两首随意写出的小诗,却显得还不繁芜不俗气,颇有韵味,像《春夜》《秋雁》和《蝉》。

不详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唐诗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胡歌》

下一篇:唐·孟浩然《登望楚山最高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