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
·
chuī
·
·
fāng
shù

朝代:唐作者:卢照邻浏览量:1
fāng
shù
běn
duō
nián
huá
zài
jié
cuì
chéng
xīn
kāi
hóng
mǎn
zhī
fēng
guī
huā
luàn
yǐng
cēn
róng
zhāo
zhāo
luò
jūn
jūn
zhī

译文

芳树姿质本不寻常,正值青枝绿叶开花的好年华。树冠聚结,宛如新织的绿帽帐,枝上开满了红花。繁花被风吹拂,阳光移动,落在地上的影子也参差不齐。容颜日复一日地渐渐老去,思念着你,你却全然不知。

逐句剖析

"芳树本多奇":芳树姿质本不寻常,

"年华复在斯":正值青枝绿叶开花的好年华。

"结翠成新幄":树冠聚结,宛如新织的绿帽帐,

# 幄:幔帐。这里指枝叶下垂,形似幔帐。,结翠:指花的叶子繁茂。

"开红满故枝":枝上开满了红花。

# 故:一作“旧”。

"风归花历乱":繁花被风吹拂,

# 历乱:花的繁盛烂漫。,花:一作“声”。指花朵。

"日度影参差":阳光移动,落在地上的影子也参差不齐。

# 日度:太阳移动。

"容色朝朝落":容颜日复一日地渐渐老去,

"思君君不知":思念着你,你却全然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乐府诗。诗中先写芳树姿态奇异、花开繁茂,展现春日生机;又描绘风吹花落、光影变幻的景象,暗示美好易逝;最后以“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直抒胸臆,将芳树凋零与女子容颜老去相联系,表达无人赏识、青春虚度的悲哀。诗人借芳树自喻,托物言志,以景衬情,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慨巧妙融合。全诗语言清丽,意象丰富,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寄寓深沉的情感,含蓄地传达出怀才不遇的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卢照邻在《乐府杂诗序》里,对当时乐府诗创作中《落梅》《芳树》之类题材千篇一律的套路提出批评,呼吁打破一味模仿古人的风气。他写下这首《芳树》,正是要践行自己新题乐府的主张,对传统乐府旧题加以改造,把闺中怨情的主题和对生命的思考融合在一起,这也恰恰体现了初唐乐府诗在发展中“自觉求变”的文学史转折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芳树写春景的乐府诗,介绍其枝叶繁茂、花开艳丽及风吹花落之景,以花喻人,表达女子青春流逝、思君不遇的悲哀,也暗含才士不遇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比喻:尾联“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以花喻人,将芳树花朵的凋零比作女子容颜的衰老,生动展现出青春易逝的无奈。同时借女子单相思的愁绪,表达才士不遇的悲慨,让抽象情感变得具体可感,意味深长。起兴:以“芳树本多奇”开篇起兴,先赞芳树天生奇丽,既点明歌咏对象,又以树之“奇”暗喻女子青春美好。借芳树的天然风姿引出下文,为后文写花开花落、容颜易逝铺垫,起笔便将景物与情思勾连,藏惜花惜时之意。双关:“容色朝朝落”以“容色”双关花色与容颜,既写芳树花瓣朝开暮落,又暗喻思妇青春日渐凋零。花之易逝与容颜衰老相呼应,将自然之景与闺中情思交织,借花的“容色落”写人的“思君不知”,深婉表达出时光流逝中无人懂的怅惘与孤寂。铺陈:“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旧枝”绘枝叶苍翠、红花满枝之景,“风归花历乱”“日度影参差”写风起花落、日移影动之态,层层铺陈芳树从盛到衰的过程。以花事荣枯细致展现时光流转,为“容色朝朝落”的转折蓄势,暗含对青春易逝的叹惋。

3. 分段赏析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一开篇就点明芳树本就姿态奇特不凡,而美好的年华正与它同在。这里用“多奇”突出芳树的与众不同,“年华复在斯”则将芳树的生机与时光的美好相联系,仿佛芳树就是青春年华的象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美好的感觉。“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旧枝”,进一步描绘芳树的繁茂与艳丽。翠绿的叶子层层叠叠,仿佛结成了一顶崭新的帷帐,充满了生命的张力;红色的花朵在旧枝上绽放,开得满满当当,鲜艳夺目。“结翠”“开红”色彩对比鲜明,“成新幄”“满旧枝”则形象地展现了芳树枝叶和花朵的繁茂状态,让人眼前浮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风归花历乱,日度影参差”,笔锋转向动态的场景。当风吹过,花瓣纷纷飘落,显得杂乱而又凄美;阳光移动,树影也随之参差摇曳,变幻不定。“风归”“日度”写出了时间和自然的变化,“花历乱”“影参差”则通过花瓣和树影的动态,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易逝,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最后一联以花喻人,情感陡然转变。花朵的颜色一天天褪去、凋零,就像女子的容颜逐渐衰老。而女子心中思念着心上人,他却全然不知。这里将芳树的凋零与女子的青春流逝联系起来,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女子在无望等待中青春逝去的悲哀和无奈。“思君君不知”更是直接点明了单相思的痛苦,让人感受到那种深情不被回应的失落与伤感。

4. 作品点评

作为初唐乐府诗革新的代表作,这首诗有三方面突出成就:突破传统,打破旧题乐府单一叙事的局限,构建起“物象—情感—哲理”的三维抒情框架。体式上进行创新,融合五言绝句的凝练峭拔与乐府歌行的铺陈舒展,在句式节奏上兼具灵动与绵密。清代沈德潜曾评其“脱尽齐梁浮艳气,得陈子昂《感遇》之骨”,既肯定它摆脱了南朝诗风的绮靡,又点出其承继了初唐诗歌重风骨的革新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惜春》

下一篇:唐·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