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和鼎实":王生参与调和鼎鼐之事(指参与国家政事),
"石子镇海所":石子镇守海边之地。
"亲友各言迈":亲友们各自说要远行,
"中心怅有违":心中惆怅,因为要与他们分别。
"保以叙离思":用什么来诉说离别的情思,
"携手游郊畿":携手一同到郊外游玩。
"朝发晋京阳":清晨从晋京的阳面出发,
"夕次金谷湄":傍晚停留在金谷园的水边。
"回溪萦曲阻":回环的溪流萦绕曲折且多阻碍,
"峻阪路威夷":险峻的山坡道路崎岖漫长。
"绿池泛淡淡":绿色的池塘泛着淡淡的波光,
"青柳何依依":青青的柳树多么轻柔摇曳。
"滥泉龙鳞澜":喷涌的泉水泛起如龙鳞般的波澜,
"激波连珠挥":激荡的水波如连珠般飞溅。
"前庭树沙棠":前庭种着沙棠树,
"后园植乌椑":后园种植着乌椑树。
"灵囿繁石榴":园林里繁茂地生长着石榴树,
"茂林列芳梨":茂密的树林中排列着芳香的梨树。
"饮至临华沼":饮酒来到华丽的池沼边,
"迁坐登隆坻":移动座位登上隆起的土丘。
"玄醴染朱颜":美酒染红了容颜,
"但诉杯行迟":只是抱怨酒杯传递得太慢。
"扬桴抚灵鼓":举起鼓槌敲击灵鼓,
"箫管清且悲":箫管声清越且带着悲伤。
"春荣谁不慕":春天的繁荣谁不羡慕,
"岁寒良独希":能如岁寒松柏般坚守的实在稀少。
"投分寄石友":把深厚情谊寄托给志同道合的朋友,
"白首同所归":直到头发花白都一同相伴。
西晋文学家
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祖籍荥阳中牟(今属河南)。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元康六年,由长安令召返洛阳,补博士,还未就职,以母疾辞官。潘岳是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与陆机齐名,两人并称“潘陆”。他的作品以诗赋见长,尤善哀诔之文,词藻华丽,风格妍巧绝丽。其诗歌语言流畅又锻炼工巧,文辞绮丽含情。代表作有《闲居赋》《悼亡诗》等。著有《潘黄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宴饮诗。诗人借描绘金谷园宴会上众人饯别的生动景象,将离情别绪展现得细腻而深沉,字里行间更流露出对友情的无比珍视。
2. 写作手法
烘托:诗作的中段,诗人巧妙地借助“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这类宴饮场景的描写,将众人相聚宴饮的欢快表象与即将到来的离别形成鲜明反差,从而更加深沉、含蓄地烘托出诗人内心那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使情感表达更显婉转动人。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王生和鼎实,石子镇海所。亲友各言迈,中心怅有违”:开篇点明人物,王生参与国家政事,石子镇守一方。接着写亲友们各自要远行,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不舍,为全诗奠定了离别惆怅的情感基调。中间十句“保以叙离思,携手游郊畿。朝发晋京阳,夕次金谷湄。回溪萦曲阻,峻阪路威夷。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滥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为排解离思,众人携手出游,清晨从晋京出发,傍晚到达金谷园。随后详细描绘金谷园周边的山水景色,回环曲折的溪流、险峻的山坡、泛着淡淡波光的绿池、依依的青柳,还有如鳞片般波澜的清泉、激场如连珠的水波,展现出一幅优美而富有生机的画面,烘托出众人在旅途中及到达金谷园后的愉悦心情,与前文的离别惆怅形成一定的反差。接下来八句“前庭树沙棠,后园植乌椑。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饮至临华沼,迁坐登隆坻。玄醴染朱颜,但诉杯行迟。生动描绘了在池沼边宴饮的欢乐场景。庭院前方种植着沙棠树,后园里栽种着乌椑树,神圣的园囿中石榴繁茂,幽深的树林里芳梨成列,展现出宴会场所周边环境的优美与丰富。众人饮酒至华美的池沼边,还迁移座位登上隆起的高地,尽兴享受这欢聚时刻。红色的美酒染红了众人的容颜,有人却还埋怨酒杯传递得太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宴饮时的欢乐情形,进一步凸显出这场集会轻松愉悦的氛围。最后四句“扬桴抚灵鼓,箫管清且悲。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宴饮时击鼓、吹箫箫管,箫管声清越而略带悲伤,乐声引发诗人感慨,如同春天的繁荣人人羡慕,而能像岁寒松柏般坚守情谊的却很少。诗人将深厚的情感寄托在石友身上,希望与朋友情谊长存,直至白首,升华了诗歌珍视友情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