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
fēng
shī

朝代:魏晋作者:潘岳浏览量:2
wǎn
wǎn
bìn
zhǐ
zhī
zhī
jìng
shèn
zhǐ
zhuān
yǒu
shòu
zhī
míng
fěi
xīn
yǐn
yōu
kǒng
jiù
táng
gòu
fāng
xùn
jiā
dào
yǐng
yǐng
gǎn
huāng
níng
sān
xǐng

译文

束起乌黑发髻,发丝垂至鬓角,每日恭敬谨慎,不敢有丝毫懈怠。身体发肤皆非独有,皆受父母所赐。鸣鹤不能和谐共鸣,砍柴也不能担当重任。忧思深重如鲠在喉,家族传承岌岌可危。正道家风既已确立,家族道路必将昌盛。岂敢放纵懈怠,唯有每日三省吾身。

逐句剖析

"绾发绾发":束起乌黑发髻,

"发亦鬓止":发丝垂至鬓角,

"日祗日祗":每日恭敬谨慎,

"敬亦慎止":不敢有丝毫懈怠。

"靡专靡有":身体发肤皆非独有,

"受之父母":皆受父母所赐。

"鸣鹤匪和":鸣鹤不能和谐共鸣,

"析薪弗荷":砍柴也不能担当重任。

"隐忧孔疚":忧思深重如鲠在喉,

"我堂靡构":家族传承岌岌可危。

"义方既训":正道家风既已确立,

"家道颖颖":家族道路必将昌盛。

"岂敢荒宁":岂敢放纵懈怠,

"一日三省":唯有每日三省吾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家风诗》是西晋文学家潘岳创作的诗作。首段以束发为喻,强调青少年时期应培养敬慎品格;中段通过动物意象警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末段则总括家风规范对家族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家风诗》以凝练语言构建了“修身-齐家-传承”的完整逻辑体系,其“靡专靡有,受之父母”的孝悌观念,“析薪弗荷”的家族责任意识,对后世《颜氏家训》等家教著作产生深远影响。诗中“鹤鸣之士”的隐喻手法与“三省”的修身方法论,体现了魏晋时期儒道思想的交融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晋文学家

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祖籍荥阳中牟(今属河南)。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元康六年,由长安令召返洛阳,补博士,还未就职,以母疾辞官。潘岳是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与陆机齐名,两人并称“潘陆”。他的作品以诗赋见长,尤善哀诔之文,词藻华丽,风格妍巧绝丽。其诗歌语言流畅又锻炼工巧,文辞绮丽含情。代表作有《闲居赋》《悼亡诗》等。著有《潘黄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以“束发”为切入点,点明修身起点,呼应儒家“冠者礼”的成人仪式。叠字“绾绾”“祗祗”强化节奏感,凸显对家风训诫的敬畏。“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中“靡专靡有”出自《诗经》,强调家族财富非个人独占。“鸣鹤匪和”化用《诗经·小雅》,喻家族成员需同心;“析薪弗荷”引《左传》,批评不肖子孙。强调责任传承。以鹤喻家族声望,以“析薪”喻家业延续,体现儒家“光宗耀祖”的伦理观。“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提出“家风教育需以正道为本”的理念,成为魏晋士族家训的范本。陆机、左思等文人继踵其后,形成家风诗传统。“岂敢荒宁”以反问强化自律意识,“一日三省”化用《论语》,凸显儒家修身观的渗透。“岂敢荒宁,一日三省”收束全诗,强调修身需持续自省。“荒宁”(迷乱安逸)与“颖颖”(兴盛)形成对比,凸显家风传承的紧迫性。此句直接承袭《论语·学而》曾子之训,将儒家修身观融入家族伦理,成为后世家训的核心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植《吁嗟篇(吁嗟此转蓬)》

下一篇:魏晋·佚名《时人为任安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