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ài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nài
bái
zǒu
ér
zhū
yán
tuí
shǎo
wǎng
ér
lǎo
cuī
shēng
zhě
zhù
zhě
huí
kuàng
chǒng
fēng
cuì
zhī
wài
yòu
cháng
shí
ér
lái
wǎn
lái
tuī
nài
yān
zāi
wéi
tiān
cháng
ér
jiǔ
qián
shǐ
hòu
zhōng
jiē
shēng
zhī
shùn
zhōng
yòu
tài
cāng
zhī
wěi
wàn
zhōng
dào
xiāo
yáo
wěi
huà
cóng
róng
zòng
xīn
fàng
zhì
xiè
xiè
róng
róng
wèi
fēn
ài
è
shēng
yōu
qióng
tōng
jué
jiàng
suǐ
xīn
xiōng
bīng
tàn
jiāo
zhàn
zhǐ
jué
gōng
zào
zhě
yún
wéi
huà
zhě
yún
suí
huò
huò
chuī
huò
shèng
huò
shuāi
suī
qiān
biàn
wàn
huà
wěi
shùn
guàn
zhī
wéi
fēi
wéi
shì
shuí
míng
xīn
mèng
dié
zhī
huò
fēi
fēi
xiōng
shuí
guān
sàng
zhī
wēng
wéi
qiū
háo
zhī
miǎo
jiàn
xiǎo
wéi
tài
shān
zhī
ā
jiàn
duō
shì
rén
jìng
wěn
rán
yīn
dòng
hào
rán
yáng
tóng
wěi
shùn
ér
shú
zhī
shí
xié
mìng
xié
nài
wěi
xié
shùn
xié
nài
liǎng
nài
rán
hòu
néng
míng
zhì
shùn
ér
tài
suǒ
yǐn
tài
kòu
zhì
shùn
ér
wèi
nài
zhī

译文

无可奈何啊,时光飞逝,红颜不再。青春岁月流逝,老年逐日逼近,生者留不住,死者唤不回。何况宠辱、兴衰等身外之物,哪一样不是十去才来一?逝去的无法挽回,到来的无法拒绝,无可奈何啊,只能如此罢了。唯有天地永恒长久,无始无终。叹我生命何其短暂,不过是天地间的片刻停留。如同大粮仓中的一粒稊米,渺小地寄托于万千谷物之中。为何不与大道逍遥相伴,从容顺应自然变化,放宽心怀,自在和乐。为何要在生死之间区分爱憎,为困窘与显达忧虑欢喜。让骨髓倔强固执,使心胸矛盾纠结。如同冰炭相交般内耗,只会自寻痛苦。造物主,为何要有所作为?顺应变化者,为何不跟随自然?万物或暖或寒,或盛或衰,纵有千变万化,唯有顺应可贯穿始终。何为非,何为是?谁能领悟此中真谛,唯有如“梦蝶”的庄子。哪有祸不是福,哪有吉不是凶?谁能通达此理,唯有“塞翁失马”的老者。即使我如秋毫之末,也自感满足,不觉得渺小;即使我如泰山之麓,也不感多余,不觉得宏大。所以通达之人,静时与阴柔相合,动时与阳刚同波。唯有顺应自然,其他皆不必知。时运也好,命运也罢,我无法改变它们;但我顺应自然,它们也无法左右我。当双方都“无可奈何”时,便能与至顺之道相合,融入太和之气。因此,我汲取太和之气,遵循至顺之道,写下这《无可奈何歌》。

逐句剖析

"无可奈何兮":无可奈何啊,

"白日走而朱颜颓":时光飞逝,红颜不再。

"少日往而老日催":青春岁月流逝,老年逐日逼近,

"生者不住兮死者不回":生者留不住,死者唤不回。

"况乎宠辱丰悴之外物":何况宠辱、兴衰等身外之物,

"又何常不十去而一来":哪一样不是十去才来一?

"去不可挽兮来不可推":逝去的无法挽回,到来的无法拒绝,

"无可奈何兮":无可奈何啊,

"已焉哉":只能如此罢了。

"惟天长而地久":唯有天地永恒长久,

"前无始兮后无终":无始无终。

"嗟吾生之几何":叹我生命何其短暂,

"寄瞬息乎其中":不过是天地间的片刻停留。

"又如太仓之稊米":如同大粮仓中的一粒稊米,

"委一粒于万钟":渺小地寄托于万千谷物之中。

"何不与道逍遥":为何不与大道逍遥相伴,

"委化从容":从容顺应自然变化,

"纵心放志":放宽心怀,

"泄泄融融":自在和乐。

"胡为乎分爱恶于生死":为何要在生死之间区分爱憎,

"系忧喜于穷通":为困窘与显达忧虑欢喜。

"倔强其骨髓":让骨髓倔强固执,

"龃龉其心胸":使心胸矛盾纠结。

"合冰炭以交战":如同冰炭相交般内耗,

"只自苦兮厥躬":只会自寻痛苦。

"彼造物者":造物主,

"云何不为":为何要有所作为?

"此与化者":顺应变化者,

"云何不随":为何不跟随自然?

"或喣或吹":万物或暖或寒,

"或盛或衰":或盛或衰,

"虽千变与万化":纵有千变万化,

"委一顺以贯之":唯有顺应可贯穿始终。

"为彼何非":何为非,

"为此何是":何为是?

"谁冥此心":谁能领悟此中真谛,

"梦蝶之子":唯有如“梦蝶”的庄子。

"何祸非福":哪有祸不是福,

"何吉非凶":哪有吉不是凶?

"谁达此观":谁能通达此理,

"丧马之翁":唯有“塞翁失马”的老者。

"俾吾为秋毫之杪":即使我如秋毫之末,

"吾亦自足":也自感满足,

"不见其小":不觉得渺小;

"俾吾为泰山之阿":即使我如泰山之麓,

"吾亦无余":也不感多余,

"不见其多":不觉得宏大。

"是以达人静则吻然与阴合迹":所以通达之人,静时与阴柔相合,

"动则浩然与阳同波":动时与阳刚同波。

"委顺而已":唯有顺应自然,

"孰知其他":其他皆不必知。

"时邪命邪":时运也好,

"吾其无奈彼何":命运也罢,我无法改变它们;

"委邪顺邪":但我顺应自然,

"彼亦无奈吾何":它们也无法左右我。

"夫两无奈何":当双方都“无可奈何”时,

"然后能冥至顺而合太和":便能与至顺之道相合,融入太和之气。

"故吾所以饮太和":因此,我汲取太和之气,

"扣至顺":遵循至顺之道,

"而为无可奈何之歌":写下这《无可奈何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无可奈何歌》是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杂言古诗,出自《白氏长庆集》。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提到,白日流逝,朱颜憔悴,年少时光一去不返,生死交替,宠辱得失皆为外物。作者认为,生命如太仓中的稊米般渺小短暂,不应被生死爱恶、穷通忧喜所束缚。他主张与道逍遥,委顺自然,放纵心志,以达到至顺合和的境界。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的人生思考和哲学观点,强调了顺其自然、放下执念的重要性。其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具有白诗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描写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等场景,如岁月蹉跎、理想难酬的怅惘。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慨叹,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以及在无奈中对人生的思考,字里行间流露着怅然与释然交织的复杂心绪。

2. 分段赏析

“无可奈何兮,白日走而朱颜颓。少日往而老日催,生者不住兮死者不回。况乎宠辱丰悴之外物,又何常不十去而一来?去不可挽兮来不可推,无可奈何兮,已焉哉。”诗人开篇感叹时光飞逝,容颜老去,生命短暂,生死无常。进而指出宠辱等身外之物变化不定,难以把握,表达出对人生种种无奈的感慨,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惟天长而地久,前无始兮后无终。嗟吾生之几何,寄瞬息乎其中。又如太仓之稊米,委一粒于万钟。”将天地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渺小进行对比,以太仓中的一粒稊米来形容人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进一步强化了生命的渺小感和短暂感。“何不与道逍遥,委化从容,纵心放志,泄泄融融。胡为乎分爱恶于生死,系忧喜于穷通。倔强其骨髓,龃龉其心胸。合冰炭以交战,只自苦兮厥躬。”诗人在此提出应顺应自然之道,逍遥自在,不要在生死、穷通等问题上过于执着,徒增烦恼。批评了那些在内心将冰炭般对立的事物交战,让自己痛苦的行为,倡导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彼造物者,云何不为?此与化者,云何不随?或喣或吹,或盛或衰,虽千变与万化,委一顺以贯之。为彼何非,为此何是?谁冥此心,梦蝶之子。何祸非福,何吉非凶?谁达此观,丧马之翁。”诗人追问为何不顺应自然造化,指出万物变化无常,应遵循顺应的原则。通过“梦蝶之子”“丧马之翁”等典故,说明事物的是非、祸福、吉凶都是相对的,不应片面地看待。“俾吾为秋毫之杪,吾亦自足,不见其小;俾吾为泰山之阿,吾亦无馀,不见其多。是以达人静则吻然与阴合迹,动则浩然与阳同波。委顺而已,孰知其他。时邪命邪,吾其无奈彼何;委邪顺邪,彼亦无奈吾何。夫两无奈何,然后能冥至顺而合太和。故吾所以饮太和,扣至顺,而为无可奈何之歌。”诗人表示无论自己处于微小还是宏大的地位,都能感到满足,因为大小都是相对的。接着描述了通达之人顺应阴阳变化,委顺自然,不为时运和命运所左右,最终达到与太和之气融合的境界,点明了创作此歌是为了表达对这种境界的追求和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府酒五绝·招客》

下一篇:唐·张祜《过石头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