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lóu

朝代:汉作者:王粲浏览量:2
dēng
lóu
wàng
liáo
jiǎ
xiāo
yōu
lǎn
zhī
suǒ
chù
shí
xiǎn
chǎng
ér
guǎ
chóu
xié
qīng
zhāng
zhī
tōng
zhī
cháng
zhōu
bèi
fén
yǎn
zhī
guǎng
广
lín
gāo
zhī
liú
běi
táo
西
jiē
zhāo
qiū
huā
shí
shǔ
yíng
chóu
suī
xìn
měi
ér
fēi
céng
shǎo
liú
zāo
fēn
zhuó
ér
qiān
shì
màn
jīn
qíng
juàn
juàn
ér
huái
怀
guī
shú
yōu
zhī
rèn
píng
xuān
jiàn
yáo
wàng
xiàng
běi
fēng
ér
kāi
jīn
píng
yuán
yuǎn
ér
jīng
shān
zhī
gāo
cén
wēi
ér
xiū
jiǒng
chuān
yàng
ér
shēn
bēi
jiù
xiāng
zhī
yōng
héng
zhuì
ér
jìn
zhī
zài
chén
yǒu
guī
zhī
tàn
yīn
zhōng
yōu
ér
chǔ
zòu
zhuāng
xiǎn
ér
yuè
yín
rén
qíng
tóng
huái
怀
qióng
ér
xīn
wéi
yuè
zhī
mài
qīng
wèi
wáng
dào
zhī
píng
jiǎ
gāo
ér
chěng
páo
guā
zhī
xuán
wèi
jǐng
xiè
zhī
shí
chí
bái
jiāng
fēng
xiāo
ér
bìng
xīng
tiān
cǎn
cǎn
ér
shòu
kuáng
qiú
qún
niǎo
xiāng
míng
ér
yuán
rén
zhēng
xíng
ér
wèi
xīn
chuàng
gǎn
dāo
ér
cǎn
xún
jiē
chú
ér
xià
jiàng
jiāo
fèn
xiōng
cān
bàn
ér
mèi
chàng
pán
huán
fǎn

译文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借此日来解除忧虑。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终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仍说家乡越国的方言。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我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逐句剖析

"登兹楼以四望兮":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

# 兹:此。关于王粲所登何楼,向有异说。《文选》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以为是当阳城楼。《文选》刘良注则说为江陵城楼。按赋中所述“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和“西接昭丘”的位置,应为当阳东南、漳沮二水之间的麦城城楼。

"聊暇日以销忧":暂且借此日来解除忧虑。

# 销忧:解除忧虑。,暇日:假借此日。暇:通“假”,借。,聊:姑且,暂且。

"览斯宇之所处兮":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

# 斯宇之所处: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

"实显敞而寡仇":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

# 实显敞而寡仇:此楼的宽阔敞亮很少能有与它相比的。寡,少。仇,匹敌。

"挟清漳之通浦兮":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

# 挟清漳之通浦: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挟,带。清漳,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

"倚曲沮之长洲":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 倚曲沮之长洲: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倚,靠。曲沮,弯曲的沮水。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南漳。当阳,与漳水会合。长洲,水中长形陆地。

"背坟衍之广陆兮":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

# 背坟衍之广陆:楼北是地势较高的广袤原野。背:背靠,指北面。坟:高。衍:平。广陆:广袤的原野。

"临皋隰之沃流":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

# 临皋隰之沃流:楼南是地势低洼的低湿之地。临:面临,指南面。皋隰:水边低洼之地。沃流:可以灌溉的水流。

"北弥陶牧":北边的终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

# 北弥陶牧: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弥:接。陶牧: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牧:郊外。湖北江陵西有他陶朱公墓,故称陶牧。

"西接昭邱":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

# 昭邱:楚昭王的坟墓,在当阳郊外。邱,一作丘。

"华实蔽野":花果遮蔽原野,

# 华实蔽野:放眼望去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华:同“花”。

"黍稷盈畴":谷物布满田地。

# 黍稷盈畴:农作物遍布田野。黍稷:泛指农作物。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

# 吾土:这里指作者的故乡。,信美:确实美。

"曾何足以少留":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 曾何足以少留:怎能暂居一段。

"遭纷浊而迁逝兮":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

# 遭纷浊而迁逝: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纷浊:纷乱混浊,比喻乱世。

"漫逾纪以迄今":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

# 漫逾纪以迄今:这种流亡生活至今已超过了十二年。逾:超过。纪:十二年。迄今:至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

# 眷眷:形容念念不忘。

"孰忧思之可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

# 孰忧思之可任:这种忧思谁能经受的住呢?任,承受。

"凭轩槛以遥望兮":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

# 凭:倚,靠。

"向北风而开襟":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

# 开襟:敞开胸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

"蔽荆山之高岑":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

# 蔽荆山之高岑:高耸的荆山挡住了视线。荆山,在湖北南漳。高岑:小而高的山。

"路逶迤而修迥兮":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

# 路逶迤而修迥:道路曲折漫长。修,长。迥,远。

"川既漾而济深":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

# 川既漾而济深:河水荡漾而深,很难渡过。这两句是说路远水长归路艰难。

"悲旧乡之壅隔兮":悲叹故乡被阻隔,

# 悲旧乡之壅隔兮:想到与故乡阻塞隔绝就悲伤不已。壅,阻塞。

"涕横坠而弗禁":眼泪横流情不能禁。

# 涕横坠而弗禁:禁不住泪流满面。涕,眼泪。弗禁,止不住。

"昔尼父之在陈兮":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

# 昔尼父之在陈兮:“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蔡绝粮时感叹:“归欤,归欤!”尼父,指孔子。

"有归欤之叹音":发出过“归欤”的叹息。

"钟仪幽而楚奏兮":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

# 钟仪幽而楚奏兮:指钟仪被囚,仍不忘弹奏家乡的乐曲。《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被郑国作为俘虏献给晋国,晋侯让他弹琴,晋侯称赞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庄舄显而越吟":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仍说家乡越国的方言。

# 庄舄显而越吟:指庄舄身居要职,仍说家乡方言。《史记·张仪列传》载,庄舄在楚国作官时病了,楚王说,他原来是越国的穷人,现在楚国作了大官,还能思念越国吗?便派人去看,原来他正在用家乡话自言自语。

"人情同于怀土兮":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

# 人情同于怀土兮:人都有怀念故乡的心情。

"岂穷达而异心":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 岂穷达而异心:哪能因为不得志和显达就不同了呢。

"惟日月之逾迈兮":念及时光的流逝,

# 惟日月之逾迈兮:日月如梭,时光飞逝。惟,发语词,无实义。

"俟河清其未极":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

# 俟河清其未极:黄河水还没有到澄清的那一天。俟,等待。河,黄河。未极,未至。

"冀王道之一平兮":我期望王道平易,

# 冀王道之一平:希望国家统一安定。冀,希望。

"假高衢而骋力":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

# 假高衢而骋力:自己可以施展才能和抱负。假,凭借。高衢:大道。

"惧匏瓜之徒悬兮":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

# 惧匏瓜之徒悬:担心自己像匏瓜那样被白白地挂在那里。《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比喻不为世所用。

"畏井渫之莫食":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

# 畏井渫之莫食:害怕井淘好了,却没有人来打水吃。渫,淘井。《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比喻一个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重用的人。

"步栖迟以徙倚兮":漫步游息徘徊,

# 步栖迟以徙倚:在楼上漫步徘徊。栖迟,徙倚都有徘徊、漫步义。

"白日忽其将匿":太阳很快就下山了。

# 白日忽其将匿:太阳将要沉没。匿,隐藏。

"风萧瑟而并兴兮":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

# 风萧瑟而并兴:林涛阵阵,八面来风。萧瑟,树木被风吹拂的声音。并兴,指风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吹起。

"天惨惨而无色":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

# 天惨惨而无色:天空暗淡无光。

"兽狂顾以求群兮":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

# 兽狂顾以求群:野兽惊恐地张望寻找伙伴。狂顾:惊恐地回头望。

"鸟相鸣而举翼":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

# 鸟相鸣而举翼:鸟张开翅膀互相地鸣叫。

"原野阒其无人兮":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

# 原野阒其无人:原野静寂无人。阒,静寂。

"征夫行而未息":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

# 征夫行而未息:离家远行的人还在匆匆赶路。

"心凄怆以感发兮":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

# 心凄怆以感发:指自己为周围景物所感触,不禁觉得凄凉悲怆。

"意忉怛而惨恻":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

# 意忉怛而惨恻:指心情悲痛,无限伤感。这两句为互文。憯,同“惨”。

"循阶除而下降兮":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

# 循阶除而下降:沿着阶梯下楼。循,沿着。除,台阶。

"气交愤于胸臆":心中却气愤难平。

# 气交愤于胸臆:胸中闷气郁结,愤懑难平。

"夜参半而不寐兮":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

# 夜参半而不寐:即直到半夜还难以入睡。

"怅盘桓以反侧":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 怅盘桓以反侧:惆怅难耐,辗转反侧。盘桓,这里指内心的不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楼赋》为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所作的一篇赋。生逢乱世的王粲,长期客居荆州,此赋以“登楼”为线索,抒发了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殷切期盼。开篇写登楼所见之景,“华实蔽野,黍稷盈畴”,看似生机盎然,却难掩异乡漂泊的孤寂;继而直抒胸臆,“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末段以“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收尾,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道出壮志难酬的焦灼。全赋结构严谨,语言质朴自然,巧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用典浑然天成,情感真挚深沉,既展现了建安文学“慷慨以任气”的风骨,又以柔曼婉转的笔调,成为后世抒情小赋的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汉魏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177~217),汉魏间诗人。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初平四年,王粲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荆州,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并称为“曹王”。其诗、赋辞气慷慨,亦讲求骈俪华彩。代表作品有《七哀诗》《登楼赋》。今人辑有《王粲集》,并附其《英雄记》。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登楼赋》收录于《文选》卷十一,乃东汉末年王粲南投刘表期间之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关中大地因李傕、郭汜之乱陷入动荡,王粲被迫离开长安,南下荆州投奔刘表。然而,他并未得到刘表的赏识重用,只能在襄阳度过漫长的十余年漂泊时光。建安九年(204年)秋,距离初至荆州已过去十三个年头,王粲怀着浓烈的思乡之情,登上当阳东南的麦城城楼。极目远眺之际,往昔的孤寂失意与当下的家国之思交织奔涌,促使他挥笔写下这篇饱含深情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抒情小赋,作者登楼时,先描绘了周围显敞的环境,随后诉说自己因乱世漂泊多年,思乡之情浓烈,最后表达对时世的忧虑,渴望施展抱负却又担忧被埋没,通过傍晚到深夜的情感变化,全面抒发了思乡与怀才不遇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描绘傍晚萧瑟、惨淡之景,借景烘托内心的凄怆与孤独,强化思乡与怀才不遇的情感。用典:文中多次用典,比如“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运用了孔子在陈绝粮的典故。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国被困,粮食断绝,随从的弟子都饿病了,孔子发出了“归欤!归欤!”的感叹,表达了他渴望回到鲁国的心情。王粲在此引用这个典故,是将自己与孔子类比。当时他避难荆州,不得志,如同孔子在陈国被困一样,抒发了自己在异乡漂泊、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借古人的遭遇来安慰和抒发自己的心境。铺陈:“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先以“信美非吾土”直言对异乡的疏离,否定眼前美景的价值;继而铺陈身世:因“纷浊”(乱世)被迫迁徙,“逾纪”(超过十二年)的漫长漂泊加剧乡愁;以“眷眷怀归”“忧思难任”层层推进,将个体的怀乡之情升华为乱世中士人的普遍困境。情景交融:“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以“萧瑟”之风、“惨惨”天色渲染出凄凉氛围,又以“狂顾求群”的兽、“相鸣举翼”的鸟,暗喻自身漂泊无依的孤独;而“阒其无人”的原野与“行而未息”的征夫,既写实景,又寄寓着对故乡的眷恋与归乡不得的怅惘。天地的萧瑟、万物的惶惶,与作者内心的悲苦浑然一体,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这里的“清漳”“曲沮”勾勒出水流蜿蜒之姿,“广陆”“沃流”展现土地广袤肥沃之态,“华实蔽野”“黍稷盈畴”更是铺陈出花果遍地、庄稼丰茂的繁盛景象——这是一派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的乐景。然而,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纵然眼前景物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故乡,这份异乡的繁华盛景,反而成了触动乡愁的药引。美好的景致越动人,越反衬出他漂泊他乡、归乡不得的孤寂与悲苦,乐景与哀情形成强烈对比,将思乡之愁渲染得愈发深沉。烘托:“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这里以“萧瑟”之风、“惨惨”天色勾勒出压抑的天地氛围,又以“狂顾求群”的野兽、“相鸣举翼”的飞鸟,侧面烘托出万物对“群”的渴求——实则暗喻作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而“阒其无人”的原野与“行而未息”的征夫形成对照,既渲染出旷野的寂寥,又以征夫的奔波反衬自身滞留异乡的无奈。整段文字未直接言“愁”,却通过自然景象的萧瑟、万物的惶惶之态,将内心的孤苦、思乡的悲戚层层烘托出来,使抽象的情感借由具体情境的渲染变得可感可触。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诗人登楼本欲消忧,看到城楼所处之地,地理位置优越,山水环绕,田野肥沃,物产丰富。然而,如此美景却非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一句转折,将前面的乐景与自己的哀情形成鲜明对比,直接表达出思乡之情,在景物描摹中暗藏着“忧思”,而“望”与“忧”二字,更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第二段:“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开篇四句承接前文“非吾土”的感慨,抒发思乡之情,“遭纷浊而迁逝兮”句,概括了当时动荡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悲惨不幸的遭遇;而“凭轩槛以遥望兮”中的“望”字,更将眼前景物化作了内心的情思。诗人叙述自己因乱世迁徙,已过多年,思乡之情愈发浓烈,难以承受。凭栏遥望故乡,却被高山大河阻隔,不禁涕泪横流。随后连用三个典故,孔子、钟仪、庄舄,说明无论处境如何,人皆怀恋故土,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集中展现了作者心底沉重的忧思。第三段:“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两句,表达了作者时不我待、急欲乘时而起的紧迫感;“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两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急于建功立业的使命感。总之,作者通过登楼四望,抒发了浓重的故土之思,倾吐了宏图难展的悲慨,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诗人感慨时光流逝,期望天下太平,能有机会施展才华,却又担心自己如匏瓜空悬、井水无人饮用般怀才不遇,对思乡之情深入开掘,显露出“忧思”背后深层的政治内涵。此时,白日西匿,秋风萧瑟,天色惨淡,野兽求群,飞鸟相鸣,原野无人,征夫未息,描绘出一幅凄凉的画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怆与忧惧。最后,诗人因忧愁无法入眠,在辗转反侧中表达出对自身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4. 作品点评

这篇赋作巧借登楼抒怀,将眼前景致化为情感载体,以忧思贯穿全篇。全文构思精巧,前后呼应,脉络分明而浑然一体。其语言清丽洗练,意境沉郁苍凉,虽篇幅精悍却意蕴丰厚,令读者在品读间自然领略其悠远韵味与动人魅力,堪称建安抒情小赋中的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登楼》名高,恐未可越耳。

晋陆云《与兄平原书》

# 犹过曹植、潘岳、陆机愁咏、闲居、怀旧众作,盖魏之赋极此矣。

宋朱熹《楚辞后语》

# 发声微吟,山川奔进,风声、云气与歌声并至。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 因登楼而四望,因四望而触动其忧时感事、去国怀乡之思。凡三易韵,段落自明,文意悠然不尽。

清李元度《赋学正鹄》

# 《登楼赋》情真语至,使人读之,堪为泪下。

清浦铣《复小斋赋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下一篇:汉·王逸《九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