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jūn
liǔ

朝代:汉作者:司马迁浏览量:2
wén
zhī
hòu
liù
nián
xiōng
biān
nǎi
zōng
zhèng
liú
wéi
jiāng
jūn
jūn
shàng
zhù
hóu
wéi
jiāng
jūn
jūn
mén
nèi
shǒu
wéi
jiāng
jūn
jūn
liǔ
bèi
shàng
láo
jūn
zhì
shàng
mén
jūn
zhí
chí
jiāng
xià
sòng
yíng
ér
zhī
liǔ
jūn
jūn
shì
jiǎ
ruì
bīng
rèn
gòu
gōng
chí
mǎn
tiān
xiān
zhì
xiān
yuē
:“
:“
tiān
qiě
zhì
!”
!”
jūn
mén
wèi
yuē
:“
:“
jiāng
jūn
lìng
yuē
jūn
zhōng
wén
jiāng
jūn
lìng
wén
tiān
zi
zhī
zhào
shàng
zhì
yòu
shì
shàng
nǎi
shǐ
使
shǐ
使
chí
jié
zhào
jiāng
jūn
:“
:“
láo
jūn
。”
。”
nǎi
chuán
yán
kāi
mén
mén
shì
wèi
cóng
shǔ
chē
yuē
:“
:“
jiāng
jūn
yuē
jūn
zhōng
chí
。”
。”
shì
tiān
nǎi
àn
pèi
xíng
zhì
yíng
jiāng
jūn
chí
bīng
yuē
:“
:“
jiè
zhòu
zhī
shì
bài
qǐng
jūn
jiàn
。”
。”
tiān
wèi
dòng
gǎi
róng
shì
chē
shǐ
使
rén
chēng
xiè
:“
:“
huáng
jìng
láo
jiāng
jūn
。”
。”
chéng
ér
chū
jūn
mén
qún
chén
jiē
jīng
wén
yuē
:“
:“
jiē
zhēn
jiāng
jūn
nǎng
zhě
shàng
mén
jūn
ruò
ér
ěr
jiāng
ér
zhì
ér
fàn
?”
?”
chēng
shàn
zhě
jiǔ
zhī

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灞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问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驰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不久来到细柳的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进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问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策马疾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控制住车马,缓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拱手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陛下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问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便离开了。已经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群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灞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像是儿戏,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称赞他很久。

逐句剖析

"文帝之后六年":汉文帝后元六年,

# 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名恒。

"匈奴大入边":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 入边:侵入边境。,大:大规模,大举。,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

# 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军霸上":驻军在灞上;

# 军霸上:驻军霸上。霸上,地名,亦作“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 祝兹侯:封号。

"军棘门":驻军在棘门;

# 棘门:地名,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

# 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军细柳":驻军在细柳:

"以备胡":以防备匈奴侵扰。

# 胡: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匈奴。,备:防备,戒备。

"上自劳军":皇上亲自去慰问军队。

# 自劳军: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劳,慰劳。军,军队。,上:特指皇帝。

"至霸上及棘门军":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

"直驰入":直接驱驰而入,

"将以下骑送迎":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

"已而之细柳军":不久来到细柳的军营,

# 之:到,往。,已而:不久。

"军士吏被甲":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

# 被:通“披”,穿着。

"锐兵刃":手持锋利的兵器,

# 锐兵刃:锋利的兵器。

"彀弓弩":开弓搭箭,

# 弩:用机械发箭的弓。,彀:张开。

"持满":弓拉满,戒备森严。

# 持满:把弓拉满。

"天子先驱至":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

#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不得入":不准进入。

"先驱曰":先行的卫队说:“

"天子且至":皇上将要驾到。”

# 且:将要。

"军门都尉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

# 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

"将军令曰":将军有令:

"‘":‘

"军中闻将军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

"不闻天子之诏":不听从皇帝的命令。

# 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

"居无何":过了不久,

# 居无何:过了不久。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无何,不久。

"上至":皇上驾到,

"又不得入":也不让进入军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

# 持节: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吾欲入劳军":我要进营慰问军队。”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 壁:营垒。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

# 车骑:车马。

"将军约":将军规定,

"军中不得驱驰":军营中不准策马疾驰。”

# 驱驰:策马疾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控制住车马,缓慢前行。

# 徐:慢,缓慢。,按辔:控制住车马。辔,马缰绳。

"至营":到了大营前,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拱手行礼,说:“

# 持兵揖:手持兵器行礼。揖,拱手行礼。

"介胄之士不拜":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

# 介胄之士不拜: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士,将领。

"请以军礼见":请陛下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天子为动":皇上被感动,

# 为动:被感动。

"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

# 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

"使人称谢":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

#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皇帝敬劳将军":皇帝敬重地慰问将军。”

"成礼而去":劳军礼仪完毕后便离开了。

"既出军门":已经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

# 既:已经。

"群臣皆惊":群臣都深感惊诧。

"文帝曰":文帝感叹地说:“

"嗟呼":啊,

# 嗟呼:叹词,表示慨叹。

"此真将军矣":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曩者霸上、":先前的灞上、

# 曩:先前。

"棘门军":棘门的军营,

"若儿戏耳":简直像是儿戏,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

# 固:必,一定。

"至于亚夫":至于周亚夫,

"可得而犯邪":难道能够侵犯吗?”

# 邪:语气词,表示反问。

"称善者久之":称赞他很久。

# 之: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周亚夫军细柳》是西汉司马迁所作的一篇史传文,它详细记述了汉文帝刘恒前往慰问驻扎于细柳营的周亚夫这一历史事件。在叙事过程中,着重通过描绘汉文帝在细柳营的独特经历,充分展现出周亚夫忠于职守、不卑不亢的高尚品格。与此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汉文帝深明大义、知人善任的明君风范,进而凸显出制度信仰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全文巧妙运用对比与反衬手法,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的作者

司马迁(前14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出身史官世家,司马谈之子。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曾参与历法改革。因李陵之祸,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完成《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此书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影响。后世尊称司马迁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周亚夫军细柳》是西汉司马迁所作,绛侯周勃出身于沛县的普通平民家庭,自追随刘邦征战天下起,便屡建奇功,是汉朝当之无愧的开国功臣,也是丰沛集团的关键成员之一。后来,他与丞相陈平共同谋划,成功诛灭诸吕势力,并拥立汉文帝即位,又一次立下赫赫功勋。周亚夫作为周勃之子,起初担任河内郡守一职。因其兄长绛侯周胜之获罪,他得以受封条侯,延续了绛侯家族的封号。周亚夫历经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仕途顺遂,先后出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诸职,一时权势滔天。他以卓越的统兵才能和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行事风格闻名于世。然而,后来因触怒景帝,被下放到狱中,最终绝食而亡。本文所记载的,正是他担任河内郡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阐述了创作此篇文章的缘由:“诸吕相互勾结,企图削弱京师皇室的力量,而周勃行事虽看似背离常规,却在剪灭诸吕一事上契合权宜变通之道;吴楚等地叛军起兵作乱时,周亚夫驻军昌邑,成功遏制了齐赵之军,却放弃救援向他求救的梁王。基于这些事迹,故而创作《绛侯世家》,列为第二十七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赞美周亚夫的文,全文通过对周亚夫在细柳营的事迹描述,高度赞扬了他忠于职守、治军严明、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借二人突出强调了军法的信仰价值。

2. 写作手法

对比:“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汉文帝将霸上、棘门军比作儿戏,认为其将领易被袭击俘虏,对周亚夫则称赞有加,坚信其不可侵犯。通过汉文帝对两支军队截然不同的评价,突出周亚夫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军严谨的特点。反衬:文中霸上、棘门军的种种表现,军纪松弛、对天子劳军队伍的随意迎送,从反面衬托出细柳军的军纪严明以及周亚夫治军的严谨,强化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以霸上、棘门军的松懈反衬细柳军在周亚夫治理下的令行禁止,使周亚夫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正面描写:“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此句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动作与语言,生动展现他身为将军,即便面对天子,也坚守军礼、刚正不阿的形象,体现其不卑不亢的性格特点,是对周亚夫的正面刻画。侧面描写:“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此句通过描写细柳营中士兵们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的状态,侧面烘托出周亚夫治军的严谨,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军队训练和管理的严格要求,虽未直接写周亚夫,却处处体现他的治军成效。

3. 分段赏析

文章可分为三个段落。首段开门见山,点明边境局势紧张,匈奴大规模入侵,汉文帝迅速做出战略部署,派遣刘礼、徐厉、周亚夫分别率军驻守霸上、棘门与细柳,以护卫长安。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局势的严峻,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第二段则将笔触聚焦于汉文帝劳军的历程,尤其着重描述了他在细柳营的特殊经历。此段生动展现了周亚夫从严治军、严守军法的大将风范。汉文帝劳军队伍先至霸上与棘门军营,皆能畅行无阻,将领们恭敬迎送,尽显常规礼仪。然而,当来到细柳营时,画风突变。营外军士全副武装,刀出鞘、弓满弦,严阵以待。天子的先驱到达,被拒之门外,面对“天子且至”的传呼,军门都尉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强硬回应。即便汉文帝亲临,依旧不得入内。直至文帝派人持符节下诏,周亚夫才传令开启营门。车驾入营后,守门吏又传达将军之令“军中不得驱驰”,汉文帝无奈,只能勒住缰绳缓缓前行。这一系列情节,层层递进,将细柳营军纪的严明以及周亚夫对军法的坚守,刻画得淋漓尽致。第三段讲述劳军结束后,汉文帝对周亚夫的高度评价。汉文帝毫不吝啬对周亚夫的赞美,称其为“真将军”,同时将霸上、棘门军比作儿戏,直言其将领易被袭击俘获,与周亚夫形成鲜明对比。此段不仅体现了汉文帝的深明大义与知人善任,更从侧面进一步凸显了周亚夫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军严谨的品质。通观全文,作者通过对周亚夫在细柳营事迹的详尽叙述,高度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优秀品格,同时也展现了汉文帝的英明睿智。两人的形象相互辉映,共同强调了军法的权威性与信仰价值。文中对周亚夫“真将军”的认定,并非基于赫赫战功,而是源于他出色的治军能力和对军令的严格执行。在描写手法上,文章巧妙融合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与对比描写。尽管旨在塑造周亚夫这一核心人物,但直接对他的描述并不多。作者巧妙地将大量笔墨置于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之中,通过对细柳军严明军纪的刻画,侧面烘托出周亚夫的威严与风范。例如,细柳军将士言必提及“将军令曰”“将军约”,虽周亚夫尚未露面,但其“真将军”的形象已呼之欲出。而文中仅有的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如“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虽着墨不多,却犹如画龙点睛,使周亚夫的形象瞬间鲜活生动,跃然纸上。作者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的场景,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此外,文章的叙事风格曲折回环,跌宕起伏,充满张力。开篇“匈奴大入边”,短短几字,便营造出烽火连天、胡尘蔽日的紧张氛围,让周亚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登场,为文章注入了一股雄浑激昂之气。在描写劳军过程时,作者笔锋一转,从紧张的战争局势陡然过渡到天子劳军的细致刻画,情节发展出人意料。在细柳营,从守门军士拒绝天子先驱、天子本人,到周亚夫稳坐中军、以军礼参见天子,再到汉文帝不仅未责怪,反而对周亚夫的威严整肃表示敬意,情节一波三折,变化多端。其事如波澜起伏,其文似奇峰罗列,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场景之中。劳军结束后,“群臣皆惊”与汉文帝的赞叹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突出了周亚夫行为的与众不同以及汉文帝的识人之明。

4. 作品点评

全文围绕周亚夫于细柳营的事迹展开叙述,深切赞誉了他忠于职守、治军严谨、不卑不亢且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与此同时,汉文帝深明大义、知人善任的特质也得以彰显。通过对这两位人物的刻画,着重突出并强调了军法所蕴含的信仰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条侯细柳军容,写得浩瀚沉雄,真有云垂海立意象。

清汤谐《史记半解·绛侯周勃世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佚名《西北有高楼》

下一篇:汉·王粲《登楼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