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清晨梳白头":清晨,我正在梳理白发,
"玄都道士来相访":玄都观的道士前来拜访。
"握发呼儿延入户":我正在梳理头发,呼唤儿子过来请客人进屋,
# 延:引进,请进。,发:一作手。
"手提新画青松障":他手里拿着一幅新画的青松障子。
"障子松林静杳冥":这幅画上的松林静谧幽深,
# 杳冥:极幽深貌。
"凭轩忽若无丹青":仿佛凭轩望去,画中的景色与真实无异。
# 无丹青:不再是画,赞画松如同真松。,凭轩:靠着窗槛。
"阴崖却承霜雪干":画中的松树生长在阴崖之上,承受着霜雪,
# 霜雪干:傲霜雪的树干。雪:一作露,又作雾。,承:一作成。
"偃盖反走虬龙形":树干弯曲如虬龙,形态生动。
# 虬:无角的龙,此状松树枝干盘曲的形状。,偃盖:形容松树枝叶横垂,张大如金盖之状。
"老夫平生好奇古":我平生喜爱奇古之物,
"对此兴与精灵聚":面对这幅画,仿佛与画中的精灵相聚。
# 精灵:指画中具有灵气的形象。,此:指松障。
"已知仙客意相亲":我知道画家与我心意相通,
# 意相亲:情趣相投。,仙客:指李尊师。
"更觉良工心独苦":更感受到他创作时的良苦用心。
# 苦:良苦。,良工:优秀画师。
"松下丈人巾屦同":画中的松下有一位老者,头戴巾帽,脚穿麻鞋,
# 屦:麻、葛制成的单底鞋。,丈人:老人。
"偶坐似是商山翁":然坐下,仿佛是商山四皓之一。
# 商:一作南。,似:一作自。,偶坐:并坐。
"怅望聊歌《紫芝曲》":我怅然地望着这幅画,不禁唱起《紫芝曲》,
# 聊:聊且。,怅望:一作惆怅。惘怅地望着。
"时危惨澹来悲风":感叹时局的艰难,心中涌起阵阵悲风。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这首诗通过对李尊师所绘松树画作的生动描写,展现了画中松树的高妙与神韵。诗中“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握发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诗人描绘了清晨与李尊师相会的场景,引出下文对画作的描写。“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诗人通过对画中松林的描写,展现了画作的逼真与传神,仿佛画中的景物与现实融为一体。“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诗人进一步描绘画中松树的形态,如虬龙般蜿蜒曲折,生动传神。“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诗人通过对画中松树的赞美,表达了对李尊师画艺的钦佩,同时也流露出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诗中通过“握发呼儿延入户。”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李尊师的交往场景,使诗歌更具生活气息。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画中松树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松下丈人巾屦同,偶坐似是商山翁。”,通过画中的老人形象,引发对商山四皓的联想,进而抒发归隐之情。对比:诗中将画中的静谧松林与现实中的动荡时局形成对比,“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诗人清晨梳理白发,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此时,玄都观的道士来访,为诗篇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玄都观是道教仙境的象征,道士的到来为后续的题画情节埋下伏笔。第三、四句:“握发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诗人急忙握发呼儿,邀请道士进入屋内。道士手中提着一幅新画的青松障子。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道士的欢迎以及对画作的期待。第五、六句:“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诗人描写画中的松林静谧幽深,仿佛与真实无异。诗人凭轩而望,画中的景色仿佛融入了现实,让人分不清真假。第七、八句:“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诗人进一步描绘画中的松树:松树生长在阴崖之上,承受着霜雪,树枝弯曲如虬龙,形态生动。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画作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赋予了松树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第九、十句:“老夫平生好奇古,对此兴与精灵聚。”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古物和自然美的热爱。面对这幅画,诗人感到一种与自然精灵相聚的愉悦。这一联不仅赞美了画作,也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第十一、十二句:“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诗人意识到画家与自己心意相通,同时也感受到画家创作时的良苦用心。这一联通过“仙客”与“良工”的对比,突出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和艺术精神。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句:“松下丈人巾屦同,偶坐似是商山翁。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诗人描绘了画中松下一位老者,衣着朴素,仿佛是商山四皓之一。诗人怅然望远,吟唱隐士的歌谣,感慨时局的艰难。这一联不仅赞美了画作,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忧虑。
上一篇:唐·贯休《战城南二首》
下一篇:唐·韩愈《条山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