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è
xiāo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luàn
hòu
shuí
guī
xiāng
shèng
xiāng
zhí
wèi
xīn
è
jiǔ
niàn
cún
wáng
shū
yóu
zài
qiè
fáng
jiù
quǎn
zhī
chóu
hèn
chuí
tóu
bàng
chuáng

译文

战乱之后谁还能够回到故乡,如今他乡反倒胜过了故乡。只是因为内心遭受了太多的痛苦折磨,长久以来都在牵挂着你是生还是亡。你的书信还留在墙壁上,你的妻妾却已经改嫁他方。家中的老狗似乎知道我的愁恨,垂着头靠在我的床旁。

逐句剖析

"乱后谁归得":战乱之后谁还能够回到故乡,

"他乡胜故乡":如今他乡反倒胜过了故乡。

"直为心厄苦":只是因为内心遭受了太多的痛苦折磨,

# 直:一作若。

"久念与存亡":长久以来都在牵挂着你是生还是亡。

# 与:一作汝。,念:一作得。

"汝书犹在壁":你的书信还留在墙壁上,

"汝妾已辞房":你的妻妾却已经改嫁他方。

# 妾:一作室。

"旧犬知愁恨":家中的老狗似乎知道我的愁恨,

"垂头傍我床":垂着头靠在我的床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得舍弟消息》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战乱后收到弟弟消息展开,开篇便发出战乱后难以归乡,他乡反倒胜过故乡的感慨,体现出乱世的无奈。接着表明因长久与弟弟生死未卜而内心悲苦。随后从弟弟书信仍在墙壁,妻子却已改嫁的细节,展现出生活的变故。最后借家中旧犬似知主人愁恨,垂头傍床,进一步烘托哀伤氛围。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细节描写等手法,层次分明地抒发了诗人对弟弟的牵挂以及对战乱的悲痛。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反映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极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起笔便点明战乱后的时代背景,以反问语气写出归乡之难,“他乡胜故乡”反常之语,实则饱含无奈,深刻体现出战争对家园的破坏,人们连故乡都难以归依,足见时局动荡。在语言上,质朴直白却力透纸背;从内容主题看,奠定了全诗愁苦的基调,反映出诗人对归乡和舍弟的担忧。颔联:“直为”强调内心的悲苦,“久念”突出对舍弟生死长久的牵挂。此联在表达上毫无保留地袒露诗人对舍弟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深沉,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其内心的煎熬。颈联:一“在”一“辞”,鲜明呈现出家中物是人非的变化。从形象塑造上,通过对家中留存书信与离去妾室的描写,勾勒出家庭离散的画面;在内容主题方面,进一步深化了战乱给家庭带来的创伤与痛苦。尾联:赋予旧犬愁恨之态,旧犬的垂头依傍,从侧面烘托出诗人的孤独与哀愁。从语言风格看,以平实之笔绘出动人场景;在内容主题上,将诗人对舍弟的思念之情渲染得更加浓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江南弄》

下一篇:唐·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