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绿雾起凉波":绿雾从江中清凉的波涛中升起,
# 凉波:清凉的水面。宋晏殊《浣溪沙》词:“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绿雾:青茫茫的雾气。团雾从碧绿的江波中升起,故称“绿雾”。宋苏轼《寿星院寒碧轩》诗:“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天上叠巘红嵯峨":天上红霞重叠,像高峻的山峰。
# 嵯峨:山峰高峻貌。,叠巘:本指层叠的山峦。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此形容晚霞。
"水风浦云生老竹":河边的云,水面的风,都像从老竹林里生出,
# 水风浦云生老竹:言竹木与江水相连,仿佛风和云都是从竹林中生出来的。
"渚暝蒲帆如一幅":洲渚暮色茫茫,众多蒲帆连成一片,不甚分明。
# 渚暝蒲帆如一幅:写黄昏时渡口众多的帆船相连成片,如一幅图画。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暝:昏暗。蒲帆:指用蒲草织成的船帆。
"鲈鱼千头酒百斛":鲈鱼千头醇酒百斛尽情享用,
# 百斛:泛指多斛。斛:量具名。古以十斗为斛,南宋末改为五斗。,鲈鱼:一种味道鲜美的鱼。江南鲈鱼自魏晋以来就为人所珍视。
"酒中倒卧南山绿":酒醉卧地,斜视着南山的绿影。
# 南山绿:此用陶渊明《饮酒》诗“悠然见南山”之意。,酒中倒卧:饮酒中间就醉倒了。酒中:指酒喝到一半。倒卧:横卧,横倒。
"吴歈越吟未终曲":信口唱支吴歌越曲,还未唱完,
# 吴歈越吟:指江南地方歌曲。吴歈:即吴歌。越吟:越歌。左思《吴都赋》:“荆艳楚舞,吴歈越吟。”
"江上团团帖寒玉":江月如圆玉,已在东方冉冉上升。
# 帖寒玉:喻初升之月映在江面上。寒玉: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此喻月。宋吕渭老《念奴娇·赠希文宠姬》词:“暮云收尽,霁霞明高拥一轮寒玉。”帖:一作贴。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江南弄》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与风物人情的诗。全诗以暮色下的江南为背景,笔触清新灵动,画面明艳动人,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心醉神迷,仿佛能将世间一切烦恼都消融于这秀丽山水之中,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对这片江南山水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渚暝”以“暝”替代直接描写光线,通过环境氛围的渲染暗示时间流逝,与前句“生老竹”的生机形成对比。比喻:“江上团团帖寒玉”,把月亮比作“寒玉”,“团团”勾勒出月轮形状,“寒”传达出月光清冷之感,“玉”体现月亮质地与颜色,“贴”字生动描绘出月亮如同被轻轻粘附、镶嵌在天幕之上的美妙姿态。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宛如一幅雄浑壮阔的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彼时,夕阳恰似一位倦游的旅人,缓缓沉入西山背后。平静的江面之上,水汽蒸腾、氤氲弥漫,那原本湛绿的江水,在层层水汽的笼罩下,愈发显得幽深浓重,恰似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添上了一抹朦胧的“绿雾”,且这绿雾如轻纱般,悠悠地向远方伸展而去。抬眼望向天际,西边残存的阳光,如灵动的丝线,从地平线的缝隙中穿梭而出,轻柔地洒落在云朵之上。那云朵的形状,由宽至窄,层层堆叠,仿若无数巍峨耸立的峰峦;其颜色,浓紫与鲜红交织,光影变幻,五彩斑斓,大自然竟在这广袤无垠的天地间,如此急切地挥洒着它的奇思妙想,勾勒出一幅伟大而壮观的奇异景象。三、四句则将笔触转向江上景物的细腻描绘。“水风浦云”,这风云本就随处可见,只因与江水相伴相依,便有了这般诗意的称谓。“生老竹”一句,与前文“起凉波”在句式上如出一辙,然而意境却大不相同。前文是实实在在的景象刻画,此处则更像是一种主观印象的抒发。傍晚时分,天气渐凉,而竹林自带的那份清寒之感,仿佛赋予了水上的微风、岸边的云霭以生命,让人错觉它们皆是从那片竹林之中孕育而生。天色渐暗,江中小洲被暮色悄然笼罩,一片苍茫。极目远眺,那江上的蒲帆,在朦胧的暮色中,宛如一幅静止的画卷,尽显静谧之美。诗人巧妙地捕捉到这种主观感受上的错觉,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出大自然在时光流转中悄然发生的微妙变化。五、六句笔锋一转,描绘起江南人民的生活画卷。鲈鱼,作为江南的珍馐美味,尤以松江所产为上品。《吴郡志》中记载:“天下之鲈两腮,惟松江之鲈四腮。”晋代张翰,在洛阳为官时,秋风乍起,便思念起家乡的菰菜羹、鲈鱼脍,毅然辞官归乡,这一故事更为鲈鱼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鲈鱼千头酒百斛”,在这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之下,江南人民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夕阳西下,薄暮之中,人们饮酒半醉,悠然卧于其间,抬眼望去,苍翠的山峦尽收眼底,那份悠闲自得,尽显江南生活的惬意与安然。最后两句承接前文,描绘出人们在青山绿水之间,酒兴正浓,不禁引吭高歌的欢乐场景。那婉转的歌声,仿佛带着江南的温婉与柔情,即便对于生长于北方的诗人而言,也定是别有一番风味。吟唱之声未绝,抬眼间,一轮圆月已悄然从江面升起,此情此景,人与自然已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江上团团贴寒玉”一句,描写精准而生动。“团团”精准地勾勒出月轮的形状,“寒”字细腻地传达出月光带来的清冷之感,“玉”则巧妙地比喻出月亮的质地与颜色,而一个“贴”字,更是将月亮比作明玉,生动地描绘出它如同被轻轻粘附、镶嵌在天幕之上的美妙姿态。
# 末句朦胧晚沉。
明陆时雍《唐诗镜》
# 长吉歌行艳称古今,大抵皆魔语耳。
明邢昉《唐风定》
# 极雕而佳。状月是昌谷独造(末句下)。
唐李贺《李长吉集》
# 此羡江南之景物艳冶也,绿务在水,红霞映天;翠筱阴凝,江船晚泛;鲈鱼美酒,山影垂尊;洗耳清音,月浮水面。自足令人神往矣。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世皆称长吉为鬼仙之才,语殊不谬。然其集中,亦自有清新俊逸者。如《崇义里滞雨》曰:“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候。”《伤心行》曰:“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曰:“不知船上月,谁掉满溪云?”《秋凉寄兄》曰:“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江南弄》曰:“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写景真是如画,何尝鬼语,亦何尝不佳?按“闭团贴寒玉”,注以为荷,余意或足言月,观上文“渚暝”可见,且与“吴歈越吟未终曲”句相应尤急。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此诗思致敏妙,无一毫怪诞处。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 语稚,不得以《左传》“如布帛之存幅”为解(“渚瞑蒲帆”句下)。
清方世举《李长吉诗集批注》
下一篇:唐·杜甫《得舍弟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