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曾奏数行书":我担任左拾遗期间曾上奏过几次,
# 拾遗:自称,因诗人曾官至左拾遗。
"懒性从来水竹居":但我生性懒散更适合在水竹旁居住。
"奉引滥骑沙苑马":当年我作为“奉引”随意骑着皇家的马,
# 沙苑马:苑囿中的马。,奉引:为皇帝前导引车。
"幽栖真钓锦江鱼":现如今幽居在锦江边,是真正爱钓江中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您如谢安不吝惜宾客登临的耗费,
# 费:一作赏。
"阮籍焉知礼法疏":我似阮籍未知礼法相信您能给予宽恕。
"枉沐旌麾出城府":如果您能枉驾出城到草堂来,
# 旌麾:旗帜,这里指严武出行的车马仪仗,借指严武。,枉沐:一作何日。白白地蒙受。
"草茅无径欲教锄":我可以在杂草丛生的门前用锄头开出一条路来。
# :一作荒。,草茅:杂草。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说自己更倾心于“水竹居”的闲适生活;颔联进一步对比昔日出仕生活的不自在和如今闲居的潇洒;颈联诗人借用了谢安和阮籍的典故,来抒发自己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尾联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也展现了他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既表达了对友人盛情的感谢,又委婉而坚定地谢绝了出仕的邀请,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坚守。
2. 写作手法
用典:“谢安”和“阮籍”借用典故,通过两个典故,既表达了对严武慷慨资助的感激,也委婉地表明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出仕为官的拒绝。对比:“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前句回忆在朝为官时的情景,后句则描绘了诗人现在幽居垂钓的闲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双关:“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运用了双关手法。表面上,诗人表示如果严武来访,他会清除门前的杂草,以示欢迎。但实际上,诗人引用了屈原《卜居》中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宁愿锄草力耕,也不愿游说于达官贵人之间以求成名,委婉地拒绝了严武的出仕邀请。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自嘲口吻回顾担任左拾遗时上书的经历(“数行书”),转而强调本性疏懒,更爱水竹环绕的隐居生活。颔联回忆昔日随驾骑御马(“沙苑马”)的虚浮仕途,对比当下垂钓锦江(“真钓”)的闲适真实。颈联以谢安(东晋名臣)喻严武的盛情邀约,以阮籍(魏晋狂士)自喻不拘礼法。尾联表面欢迎严武来访(“教锄”除草开径),实则化用《楚辞·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表明躬耕决心。
# 原诗款曲殷勤,公诗和平委婉,解者指嚴为语多讽刺,指公为始终傲岸,两失作者之意。
清仇兆鼇
上一篇:唐·袁晖《七月闺情》
下一篇:唐·白居易《题令狐家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