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í
chuā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chí
wǎn
lián
fāng
xiè
chuāng
qiū
zhú
shēn
gèng
rén
zuò
bàn
wéi
duì
zhāng
qín

译文

池中荷花调零了,窗外竹叶也泛黄了。这寂静的秋天,也只有琴声为伴了。

逐句剖析

"池晚莲芳谢":池中荷花调零了,

# 莲芳:莲花。

"窗秋竹意深":窗外竹叶也泛黄了。

"更无人作伴":这寂静的秋天,

"唯对一张琴":也只有琴声为伴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池窗》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作于大和五年,白居易六十岁,于洛阳任河南尹。这首小诗言近意远,表达了作者秋夜独坐的孤寂与寒落。通过“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的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闲适。后两句“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表达了诗人独处时的孤独。这首诗采用拟人和对比等手法,展现了诗人以琴为伴的闲适与自得其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句以“莲芳谢”点明秋日的萧瑟与时光的流逝,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莲花的凋零不仅是自然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年华老去的感慨。第二句竹影的“深意”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隐逸情怀。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与坚韧,此处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第三句直抒胸臆,点明孤独的主题。这句与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孤寂与落寞。第四句以“琴”收束全诗,含蓄而深刻。琴不仅是诗人的伴侣,也象征了他在孤独中寻求慰藉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句既表达了孤独,也透露出一种闲适与自得其乐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泌《女冠子·露花烟草》

下一篇:唐·白居易《八月三日夜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