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dòng
tíng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3
guāng
qiū
yuè
liǎng
xiāng
tán
miàn
fēng
jìng
wèi
yáo
wàng
dòng
tíng
shān
shuǐ
cuì
bái
yín
pán
qīng
luó

译文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未打磨的镜子。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逐句剖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

# 和:和谐(xié),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未打磨的镜子。

# 磨:指打磨,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制作的,镜子表面需要经过打磨。,潭面:指湖面。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指洞庭湖中的君山。,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遥:遥远。

"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洞庭》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秋夜月光下,洞庭湖湖光与秋月相融、潭面平静的景象,以及远望中如白银盘与青螺般的山水。写作上善用比喻,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把洞庭湖山水喻为白银盘和青螺,想象丰富。从“湖光秋月两相和”可感受宁静氛围,“白银盘里一青螺”尽显景色之美。全诗展现出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赞美,体现其开阔的胸襟与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水准颇高,是描写洞庭景色的经典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望洞庭》由唐代刘禹锡所作。公元824年秋,刘禹锡从夔州刺史转任和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刘禹锡此前被贬逐南荒,多次往来洞庭,此次是他为数不多在秋天经过此地。旅途中他观览洞庭湖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记录下当时所见的洞庭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绝,也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湖光与秋月和谐相融,潭面平静,远望山水如白银盘与青螺的优美景象。通过对洞庭景色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体现出诗人壮阔的气度和高卓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比喻:“潭面无风镜未磨”将平静的潭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铜镜,生动展现湖面朦胧之态;“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君山比作青螺,形象地描绘出洞庭山水的优美轮廓。动静结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是静态描写,描绘出秋夜洞庭湖湖面平静、月光与湖光交融的宁静画面;而诗人的“遥望”动作则为动态,动静结合,使诗歌富有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字炼字精妙,生动展现湖光与秋月交融的和谐之美,营造出空灵宁静的境界。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描绘出湖面在月光下朦胧迷濛的质感,体现诗人对宁静优美之景的敏锐捕捉。“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点明视角,自然引出后句。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君山比作青螺,比喻新奇。“白银盘”展现湖面的澄澈、平静与光泽,“青螺”凸显君山的小巧、翠绿与秀丽。此句不仅体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还通过对山水的描绘,传达出其壮阔的气度与高卓的情致。

4. 作品点评

《望洞庭》是刘禹锡诗歌中的佳作,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诗人以清新笔触,运用精妙的比喻,如“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将洞庭湖的宁静朦胧与山水的秀丽巧妙呈现,使景色极具画面感与感染力。诗歌不仅展现了秋夜洞庭的优美风光,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更借景彰显出诗人壮阔的气度和高卓的情致。其意境空灵、风格明快,以小见大,于写景中见精神,为后人描绘了一幅经典的山水画卷,对后世山水诗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启发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禹锡尚书有《望洞庭》之句,雍使君陶有《咏君山》之诗,其如作者之才,往往暗合。刘《望洞庭》诗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咏君山》诗曰:“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五代十国何光远《鉴诫录》

# 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刘禹锡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谷点化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意巧则浅,若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是也。

明谢榛《四溟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秋夕》

下一篇: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