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ān
lín
chū
yǐng
yàn
cháo
shì
jiǔ
láo
shēng
zǎo
nián
yǒu
yān
xiá
zhì
suì
wǎn
shēn
ān
shì
qíng
yún
zhēng
lóng
wěi
dào
qián
xíng
cóng
ěr
jiè
yīng
qīng
jìng
miǎn
jiàn
jiū
jiū
huǐ
shēng
cháng
sōng
shù
xià
xiǎo
tóu
bān
鹿
tāi
jīn
bái
qiú
yào
chá
yuán
wéi
chǎn
lín
shì
jiāo
yóu
yún
shēng
jiàn
cháng
rùn
lán
yǐn
shān
chú
huǒ
zhú
yōu
zuì
ài
quán
xīn
yǐn
qīng
líng
rào
jiē
liú
gāo
shuì
yóu
yōng
xiǎo
zhòng
qīn
hán
ài
zhōng
zhěn
tīng
xiāng
fēng
xuě
lián
kàn
kuāng
biàn
便
shì
táo
míng
réng
wéi
sòng
lǎo
guān
xīn
tài
shēn
níng
shì
guī
chù
xiāng
zài
cháng
ān
huàn
xīn
cháng
bié
shì
shì
cóng
jīn
kǒu
yán
zhǐ
xíng
hái
tóng
jiān
jiāng
shòu
寿
yāo
rèn
qián
kūn
xiōng
zhōng
zhuàng
yóu
qiǎn
shēn
wài
róng
lùn
hái
yǒu
tiáo
hèn
shì
gāo
jiā
mén
guǎn
wèi
chóu
ēn

译文

欣喜地进入山林,开始停下奔波的身影,厌倦了长期在朝廷和集市间劳碌的生活。早年就稍有归隐山林的志向,年纪大了后深深了解世俗的人情世故。已经决定在虎溪般的云间栖息,不再争抢在龙尾道上前行。从此耳边应该清净。避免听到那些叽叽喳喳的毁谤和赞誉声。在高大的松树下面,小溪的源头,头戴鹿皮帽,身穿白布裘。把药圃和茶园当作产业,与野生的麋鹿和山林中的仙鹤为交往的朋友。云气在山涧的门户处生成,打湿了衣裳,山岚遮蔽了山厨,里面的火烛显得很幽暗。最喜爱新引来的一股泉水,泉水清凉曲折地绕着台阶流淌。太阳升高,睡足了还是慵懒地不想起床,在小阁中盖着厚厚的被子不怕寒冷。斜靠着枕头听遗爱寺传来的钟声,拨开帘子看香炉峰上的积雪。庐山就是我逃避声名的地方,我身为司马这个官职,仍可在此安度晚年。内心安定、身体安宁的地方就是归宿,故乡又何必只是长安呢。从此心中与仕途长久告别,从今以后对世间之事不再开口谈论。岂止是身体像土木一样,并且将寿命长短都听任天地安排。胸中的壮志豪情仍然需要排遣,身外的虚荣又哪里值得谈论。还有一件遗留遗憾的事情,高家门馆对我的恩情还没有报答。

逐句剖析

"喜入山林初息影":欣喜地进入山林,开始停下奔波的身影,

"厌趋朝市久劳生":厌倦了长期在朝廷和集市间劳碌的生活。

"早年薄有烟霞志":早年就稍有归隐山林的志向,

"岁晚深谙世俗情":年纪大了后深深了解世俗的人情世故。

"已许虎溪云里卧":已经决定在虎溪般的云间栖息,

"不争龙尾道前行":不再争抢在龙尾道上前行。

"从兹耳界应清净":从此耳边应该清净。

"免见啾啾毁誉声":避免听到那些叽叽喳喳的毁谤和赞誉声。

"长松树下小溪头":在高大的松树下面,小溪的源头,

"班鹿胎巾白布裘":头戴鹿皮帽,身穿白布裘。

"药圃茶园为产业":把药圃和茶园当作产业,

"野麋林鹤是交游":与野生的麋鹿和山林中的仙鹤为交往的朋友。

"云生涧户衣裳润":云气在山涧的门户处生成,打湿了衣裳,

"岚隐山厨火烛幽":山岚遮蔽了山厨,里面的火烛显得很幽暗。

"最爱一泉新引得":最喜爱新引来的一股泉水,

"清泠屈曲绕阶流":泉水清凉曲折地绕着台阶流淌。

"日高睡足犹慵起":太阳升高,睡足了还是慵懒地不想起床,

"小阁重衾不怕寒":在小阁中盖着厚厚的被子不怕寒冷。

# 衾:一作“裘”。

"遗爱寺钟欹枕听":斜靠着枕头听遗爱寺传来的钟声,

# 钟:一作“泉”。

"香炉峰雪拨帘看":拨开帘子看香炉峰上的积雪。

"匡庐便是逃名地":庐山就是我逃避声名的地方,

"司马仍为送老官":我身为司马这个官职,仍可在此安度晚年。

"心泰身宁是归处":内心安定、身体安宁的地方就是归宿,

"故乡何独在长安":故乡又何必只是长安呢。

# 何:一作“可”。

"宦途自此心长别":从此心中与仕途长久告别,

"世事从今口不言":从今以后对世间之事不再开口谈论。

"岂止形骸同土木":岂止是身体像土木一样,

"兼将寿夭任乾坤":并且将寿命长短都听任天地安排。

"胸中壮气犹须遣":胸中的壮志豪情仍然需要排遣,

"身外浮荣何足论":身外的虚荣又哪里值得谈论。

# 荣:一作“云”。

"还有一条遗恨事":还有一件遗留遗憾的事情,

"高家门馆未酬恩":高家门馆对我的恩情还没有报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重题》乃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共含4小节。第一首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第二首展现了一种宁静、闲适的隐居生活和诗人的喜爱之情。第三首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惬意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第四首抒发了历经沧桑后的无奈、感慨以及未酬恩的遗憾。此诗生动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情境,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历经世事沧桑后,决意远离官场喧嚣与纷争的心境。虽诗中尽显恬淡的归隐之意,但在末节仍可察觉,诗人心中实则藏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全诗巧妙运用对比手法,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久劳生”,将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与对朝市奔波的厌倦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心境的转变和对归隐的向往。用典:“已许虎溪云里卧”,借用“虎溪”这一典故,暗示自己将像古代隐士一样归隐山林,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借景抒情:“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烛幽。最爱一泉新引得,清泠屈曲绕阶流”,通过描绘山林中云气、山厨、清泉等景色,抒发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直抒胸臆:开篇“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久劳生”直接表明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官场奔波的厌倦,毫不隐晦地传达出内心感受。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两联“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久劳生。早年薄有烟霞志,岁晚深谙世俗情”,诗人开篇直抒胸臆,表达对山林的喜爱和对朝市的厌倦,回顾早年就有归隐之志,随着年龄增长更了解世俗,为全诗奠定基调。后两联“已许虎溪云里卧,不争龙尾道前行。从兹耳界应清净,免见啾啾毁誉声”,表明决心归隐山林,不再参与官场争斗,期望能耳根清净,远离官场的是非毁誉。第二首:前两联“长松树下小溪头,班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描绘归隐后的生活场景,在长松下、小溪边,身着朴素,以药圃茶园为业,与野麋林鹤为友,展现闲适自在的生活。后两联“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烛幽。最爱一泉新引得,清泠屈曲绕阶流”,进一步刻画山林景色,云气湿润衣裳,山岚遮蔽山厨,尤其喜爱新引的清泉绕阶流淌,体现对归隐生活环境的喜爱。第三首:前两联“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写诗人日高仍懒起,在小阁拥厚被,不惧寒,尽显闲适自在。从听钟、看雪角度,展现诗人于庐山中惬意赏景的悠然。后两联“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表明庐山是避世佳处,诗人愿以司马之职在此终老,流露出厌官场、求宁静之情。直抒胸臆,称内心安宁处即归宿,不必念长安故乡,尽显豁达超脱。第四首:前两联“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岂止形骸同土木,兼将寿夭任乾坤。”直言与宦途决裂,不再谈世事,尽显官场失意之无奈。以形若土木、听任寿夭,极言对世事心灰意冷、消极认命。后两联“胸中壮气犹须遣,身外浮荣何足论。还有一条遗恨事,高家门馆未酬恩。”虽有壮气待排遣,但已视身外荣华如无物,心态超脱。点明遗憾是未报高家恩,于消极中见重情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日高犹慵起,此是闲客常理,今出睡足而犹慵起,此便是南郭子虚仰天长啸,嗒焉自丧境界,固非心未降伏人所得冒滥也。三、四倚枕听钟,拨帘看雪,须知不是夸语新堂好景,便是此老身心放倒、得大快活之实在供据,看后解自知之(首四句下)。前解本写得好,何意后解又暏伧父?至于“心泰身宁”等字,凡雅盖复尽情矣(末四句下)。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触境怡情,及时行乐,迁谪之感毫不挂怀,全是一团真趣流露笔墨间。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答春》

下一篇:唐·白居易《醉吟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