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tiān
xiǎo
jiǎo
·
·
qián
kūn
wèi
liè

朝代:唐作者:吕岩浏览量:1
qián
kūn
wèi
liè
yǒu
bié
jiě
hóng
鸿
méng
shuō
zhī
zhī
shuō
miào
jué
zhēn
nán
chè
zhī
yīn
shì
suǒ
jué
yào
shí
yīn
yáng
diān
dǎo
yuè
zhōng
zhōng
yuè

译文

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存在的事物怎么去区分呢。即便能把宇宙初始的混沌之气剖开,也只能说自己不懂、真正懂的人不会去言说。这精妙的诀窍。实在难以彻底领悟。能理解它的知音在世间早已绝迹。要明白阴阳相互转化的道理,就像月亮中蕴含着太阳的特质、太阳中也蕴含着月亮的特质。

逐句剖析

"乾坤未裂":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

"有物如何别":存在的事物怎么去区分呢。

"解把鸿濛擘破":即便能把宇宙初始的混沌之气剖开,

"说不知、":也只能说自己不懂、

"知不说":真正懂的人不会去言说。

"妙诀":这精妙的诀窍。

"真难彻":实在难以彻底领悟。

"知音世所绝":能理解它的知音在世间早已绝迹。

"要识阴阳颠倒":要明白阴阳相互转化的道理,

"月中日、":就像月亮中蕴含着太阳的特质、

"日中月":太阳中也蕴含着月亮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霜天晓角・乾坤未裂》是唐代道士吕岩创作的一首富含道家哲理的词作。全词以宇宙初始的混沌状态为背景,探讨天地未分时的本质与玄机,提出“说不知、知不说”的玄妙观点,强调大道无声、只可意会的深意。下片进一步抒发对真理难悟、知音罕遇的慨叹,最终以“月中日、日中月”的阴阳交融之象,揭示道家阴阳互根、循环往复的宇宙观。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融玄理于意象之中,展现了作者对天道自然的深刻体悟与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道士,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吕岩(731?~?),唐代道士。字洞宾,号纯阳子。世传以为东平人,一说为河南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山西芮城县境)人。会昌年间两举进士不第,打算去游历华山,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受其点悟,弃儒习道,后擅剑术。被后世奉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金元以后被神化,为“八仙”之一。其诗多为题咏、赠答、劝度、修炼之作,题咏诗和赠答诗多不可考。劝度诗大部分见于《浑成集》上卷。修炼诗多言内、外丹事。代表作品有《吕祖全书》《百字碑》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乾坤未裂”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天地尚未分开的初始状态,为下文探讨宇宙本原铺垫背景,开篇便带出道家对天地起源的思考。“有物如何别”承接上句,追问在混沌状态中,万物如何区分,由对天地状态的描述转入对万物规律的思辨,引发读者对“区分”这一概念的联想。“解把鸿濛擘破”中的“鸿濛”指宇宙初始的混沌之气,此句设想剖开混沌的情景;“说不知、知不说”则点出这种本原之道的特性,能说清的不算真懂,真懂的不必言说,体现出对认知局限的感悟。“妙诀”二字直接点出其中蕴含的精妙道理;“真难彻”坦言这道理实在难以彻底领悟,承认了认知的难度。“知音世所绝”从道理的难懂延伸到人的理解,说能懂这道理的知音在世间极为稀少,暗含对知己难寻的感慨。“要识阴阳颠倒”点出核心认知,需明白阴阳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规律;“月中日、日中月”以形象的比喻阐释这一规律,说月亮中藏着太阳的特质,太阳中含着月亮的特质,让抽象的阴阳道理变得可感。全诗从天地初始写到阴阳规律,由虚及实,以思辨为主,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深刻的哲思,风格蕴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绮丽》

下一篇:唐·高适《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