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初生叶":红杏初长出新叶,
"青梅已缀枝":青梅已挂满枝头。
"阑珊花落后":繁花凋零后一片寂寥,
"寂寞酒醒时":在我从寂寞中酒醒的时候。
"坐闷低眉久":久坐烦闷,低眉垂目许久,
"行慵举足迟":行动慵懒,举步迟缓无力。
"少年君莫怪":年轻人莫要责怪我这般模样,
"头白自应知":待你白发苍苍时自会明白。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红杏初生叶,青梅已缀枝”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红杏刚长叶,青梅已挂枝,暗示时光的流转。“阑珊花落后”进一步渲染了繁花凋零、时光消逝的氛围,从而抒发诗人内心的感慨。直抒胸臆:“头白自应知”以直白语言点明主题,将个人体验升华为对生命规律的豁达认知,情感真挚。对比:以“少年”和“头白”(诗人自己)进行对比,最后一句“少年君莫怪,头白自应知”对年轻人进行劝诫,让他们理解随着年龄增长会有的心境变化。细节描写:“坐闷低眉久,行慵举足迟”通过对自己坐和行的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出诗人烦闷、慵懒的状态,体现出他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无奈和惆怅。
2. 分段赏析
首联“红杏初生叶,青梅已缀枝”以工整的对仗描绘暮春景象:红杏新叶初展,青梅已缀满枝头,看似生机盎然,实则暗含春光将逝的隐忧。颔联“阑珊花落后,寂寞酒醒时”陡然转折,“阑珊”二字既写花落之状,又喻指人生晚景,“寂寞酒醒”则将自然时序的更迭与个人心境的孤寂交融,形成双重悲慨。颈联“坐闷低眉久,行慵举足迟”聚焦人物情态:久坐低眉的烦闷与行动迟缓的慵懒,通过细节刻画将抽象的孤寂具象化为可感知的生活状态。尾联“少年君莫怪,头白自应知”以老者口吻作结,“头白”既是生理衰老的标志,也是生命智慧的象征,“自应知”三字既含对少年的宽谅,又透露出历经沧桑后的无奈与达观。全诗以景起兴,以情收束,在时序流转中完成对生命意义的诗意诠释。
下一篇:唐·崔颢《澄水如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