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shén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méng
méng
huáng
zhú
xià
yǒu
shàng
tóu
hàn
lěi
jūn
dòu
mán
chóu
huái
怀
rén
jìng
xiàng
yuè
shì
zhǐ
dōng
liú
wáng
lüè
ān
zhī
ēn
hóu
xiāng
yuán
shí
zhù
jīn
jìn
yán
zhōu
gōng
míng
lèi
fān
shào
yóu

译文

在雾气弥漫的竹林之下,有条小路通向壶头山。当年汉代的营垒如今只有獐子和鼯鼠在争斗,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溪边,雾气弥漫,细雨如含哀愁。缅怀古人,对伏波将军的遗像满怀敬意,感叹世事变迁,不禁指向那滔滔东流的江水。马援自恃有辅佐君主成就霸王之业的雄才大略,却怎会料到遭那些受皇帝恩泽的权贵陷害。他辞别故乡出征,把全部精力都耗尽在这炎热的南方之地。一旦被功名所牵累,反而回想起从弟马少游(淡泊名利)的话。

逐句剖析

"蒙蒙篁竹下":在雾气弥漫的竹林之下,

# 篁竹:丛生的竹林。

"有路上壶头":有条小路通向壶头山。

# 壶头:山名,在今湖南省沅陵县。

"汉垒麏鼯斗":当年汉代的营垒如今只有獐子和鼯鼠在争斗,

# 麏鼯:獐子与大飞鼠。,汉垒:指马援所筑的营垒。

"蛮溪雾雨愁":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溪边,雾气弥漫,细雨如含哀愁。

"怀人敬遗像":缅怀古人,对伏波将军的遗像满怀敬意,

# 怀人:怀念马援。

"阅世指东流":感叹世事变迁,不禁指向那滔滔东流的江水。

# 阅世:阅历世事。

"自负霸王略":马援自恃有辅佐君主成就霸王之业的雄才大略,

# 霸王略:图王图霸的谋略。

"安知恩泽侯":却怎会料到遭那些受皇帝恩泽的权贵陷害。

# 恩泽侯:凭借皇帝的恩宠封侯。

"乡园辞石柱":他辞别故乡出征,

# 石柱:在今陕西省咸阳市。

"筋力尽炎洲":把全部精力都耗尽在这炎热的南方之地。

# 炎洲:泛指炎热的南方。

"一以功名累":一旦被功名所牵累,

"翻思马少游":反而回想起从弟马少游(淡泊名利)的话。

# 马少游:马援的堂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经伏波神祠》由唐代刘禹锡所作。此诗写于诗人途经壶头山伏波神祠之际,诗人借凭吊马援,以景衬情,用典叙事。开篇描绘竹径山路、古迹雾溪之景,营造沧桑氛围;接着怀人阅世,引发感慨;后叙述马援事迹,借其功过反思。全诗旨意含蓄,借古抒怀,既展现诗人对马援的敬慕与同情,也体现出自身在追求功名与向往淡泊间的矛盾心境,尽显刘禹锡诗歌用典精妙、寓意深刻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刘禹锡途经伏波神祠,描绘了蒙蒙篁竹、汉垒蛮溪等景象,通过对马援事迹的叙述与感慨,展现了马援征战炎洲的功绩与最终因功名受累的遭遇,体现出历史的沧桑感。同时,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在建功立业和恬退归隐之间的矛盾心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壶头”描绘出竹林小径通往壶头的景象,“汉垒麏鼯斗,蛮溪雾雨愁”刻画了汉垒荒芜、雾雨弥漫的画面,借这些清幽、凄凉之景,烘托出历史的沧桑感,表达对马援的缅怀及自身的感慨。对比:将马援的壮志豪情与他最终因功名被诬陷的悲惨结局对比,如“自负霸王略,安知恩泽侯”,凸显世事无常;同时以马援的遭遇映衬自己在永贞革新后的被贬经历,表达对不公命运的愤懑。

3. 分段赏析

“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壶头”:开篇点题,“蒙蒙”生动描绘出竹林间雾气弥漫的景象,营造出幽深氛围。“有路上壶头”,简洁交代行经之路,为后文怀古铺垫。“汉垒麏鼯斗,蛮溪雾雨愁”:运用对比与拟人。昔日汉军营垒如今成了野兽争斗之所,以今昔变化凸显历史沧桑感;“愁”字将雾雨拟人化,烘托出凄凉氛围,暗示马援当年征战环境恶劣。“怀人敬遗像,阅世指东流”:“怀人敬遗像”直白体现诗人对马援的敬重。“阅世指东流”借滔滔东流之水喻世事变迁,将自身遭际与历史悲剧相联系,含无限感慨。“自负霸王略,安知恩泽侯”:高度概括马援的雄心壮志与悲惨结局。马援有辅佐君主成就霸业之才,却未料到遭小人陷害,表达诗人对马援的同情与对世事不公的愤慨。“乡园辞石柱,筋力尽炎洲”:“辞”“尽”二字精炼,写出马援离开家乡、在炎荒之地耗尽心力征战的情形,展现其为国奉献的精神。“一以功名累,翻思马少游”:既说马援因功名受累,晚年反思从弟劝言;也借马援之事影射自身,以马援自比,抒发自己因革新被贬的悲愤,对命运不公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经伏波神祠》是刘禹锡怀古诗中的佳作。在文学地位上,它展现了刘禹锡怀古题材诗歌的创作水准,丰富了唐代怀古诗的内涵。写作特色方面,诗人巧妙地将对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凭吊与自身被贬的遭际相融合,借景抒情、用典叙事,使诗歌情感深沉真挚。以清幽凄凉之景烘托历史沧桑,借马援典故抒发对其遭遇的同情及自身愤懑,慷慨苍凉之感溢于言表。其语言凝练含蓄,如“一以功名累,翻思马少游”,短短数字蕴含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让诗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后世怀古诗创作在借古抒怀、情感表达和典故运用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平蔡州三首》

下一篇:唐·李贺《春归昌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