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髻飘萧绿":她高耸的发髻乌绿飘逸,
# 飘萧:飘动的样子。
"花颜旖旎红":姣好的容颜如花朵般柔美艳丽。
# 旖旎:柔美。
"双眸剪秋水":一双眼眸就像秋水一样清澈明亮,
# 双眸剪秋水:形容弹筝女两眼明如秋水。
"十指剥春葱":十根手指如同春天刚刚生长出来的鲜嫩葱茎般纤细柔美。
# 十指剥春葱:十根手指如同春天刚刚生长出来的鲜嫩葱茎般纤细柔美。
"楚艳为门阀":楚地艳丽的乐风成为弹奏的风格基础,
# 门阀:本指祖先建立功勋的家世,这里借用。,楚艳:古楚国歌曲。
"秦声是女工":秦地的音乐特色是她擅长的演奏风格。
# 秦声:秦地歌曲。
"甲明银玓瓅":弹筝所用的义甲明亮得如同闪耀的银饰,
# 玓瓅:明珠的光泽。一作均砾。,甲:指套在指甲上弹拨的义甲。
"柱触玉玲珑":筝柱在拨弄下发出清脆、悦耳如玉石碰撞般玲珑的声音。
# 玲珑:玉击声。,柱:筝弦柱。
"猿苦啼嫌月":筝声像猿猴发出凄苦的啼叫,仿佛在嫌怨月亮的清冷,
"莺娇语䛏风":又像黄莺娇柔地啼鸣,好像在亲昵地和微风对话。
# 䛏:一作泥。软求缠磨,此处是以莺啼入风喻筝声。,莺:一作鸾。
"移愁来手底":弹筝人把愁绪转移到了手指之下,
"送恨入弦中":将怨恨注入到了琴弦之中。
"赵瑟清相似":琴声和赵地的瑟发出的清幽之声有些相似,
# 清:一作情。,赵瑟:泛指其他弹拨乐器。
"胡琴闹不同":但和胡琴喧闹的声音截然不同。
# 闹:一作调。
"慢弹回断雁":慢慢地弹奏,那声音好像能让飞远的断雁回返,
"急奏转飞蓬":快速地弹奏时,声音又像飞旋的蓬草一样急促。
"霜佩锵还委":筝声有时像玉佩铿锵作响后又委顿下来,
# 委:委地。,霜佩:白色佩玉。
"冰泉咽复通":有时又像冰封的泉水先是呜咽着流不畅,接着又通畅地流淌。
"珠联千拍碎":乐声像成串的珍珠在千百次的节拍中迸碎,
"刀截一声终":又像一刀截断,戛然而止。
"倚丽精神定":女子凭借着自己的美丽,精神专注而安定,
# 倚丽:即绮丽。
"矜能意态融":在炫耀自己高超技艺时,神态和意趣都非常融洽。
# 矜能意态融:指弹筝女矜持、自豪而又和融的神态。
"歇时情不断":乐曲停歇了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没有断绝,
"休去思无穷":乐曲结束了但引发的思绪却无穷无尽。
"灯下青春夜":在灯火照耀下,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夜晚,
# 青春夜:一作清歌夜。
"尊前白首翁":在酒杯之前坐着的是我这样一位头发斑白的老翁。
# 白首翁:诗人自指。
"且听应得在":暂且好好聆听这美妙的筝乐吧,应该还能听得真切,
"老耳未多聋":好在我的衰老的耳朵还没有完全失聪。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排律诗,也是一首音乐题材的诗。描绘了一位容貌秀丽、技艺精湛的弹筝女艺人,通过对其仪态、指法以及筝乐旋律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古筝艺术的精妙绝伦。同时,借乐声中的“移愁送恨”,表达了深沉的愁绪,营造出“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的动人意境,抒发了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深沉感怀。
2. 写作手法
比喻:“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弹筝女子的眼睛比作秋水,手指比作春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灵秀动人的形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她的美丽与灵动。通感:“猿苦啼嫌月”“冰泉咽复通”诗人将听觉上的乐声,转化为视觉(猿啼、冰泉)、触觉(咽)等其他感官可感知的意象,把抽象的音乐具象化,使读者能更真切地体会到筝乐的悲欢起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白居易的《筝》一诗,开篇白居易以细腻之笔描绘出弹筝女子的容貌。“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女子拥有乌黑的秀发,面容娇艳,双眼清澈,手指纤细,其姣好形象为后续描写弹奏技艺做了铺垫。“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甲明银玓瓅,柱触玉玲珑”,表明女子出身于以楚地艳丽闻名的家族,弹秦地音乐是其擅长之事,且所用之筝,甲片光亮如银,筝柱玲珑似玉,尽显乐器的精美。在对筝音的呈现上,“猿苦啼嫌月,莺娇语妮风。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把筝音比作月下猿啼的悲苦、风中莺语的娇柔,同时融入女子的愁绪与怨恨。“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通过与赵瑟、胡琴对比,突出筝音的独特,且借“慢弹”“急奏”两种弹奏方式,展现出筝音的变化,慢弹时悠扬,急奏时有力。“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运用比喻描绘出筝音丰富多样的变化,时而铿锵,时而呜咽,时而如珠碎,时而戛然而止。“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描写弹筝女子演奏时专注且自信,意态融入演奏之中,即便曲终,情感仍在延续。结尾“灯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将青春的弹筝女子与白首老翁置于同一画面,形成对比,体现出筝乐的感染力,诗人庆幸自己耳力尚可,能够聆听这美妙的筝音,整首诗对筝乐的呈现细腻且生动。
4. 作品点评
白居易在《筝》中,勾勒出一位美丽弹筝女艺人,称赞其技艺精湛、曲音美妙。“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一句,巧妙揭示音乐美学里的“移情”命题,即艺人将内心愁绪、怨恨融入拨弦动作,赋予乐曲浓烈情感,尽显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上一篇:唐·白居易《洛阳春》
下一篇:唐·白居易《自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