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ú
jiǔ
cáo
zhèng
xiá
qiū
shí
mén
yà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qiū
shuǐ
qīng
xiāo
rán
jìng
xīn
yuàn
cáo
chéng
xìng
ān
xiāng
xún
néng
féng
lián
huá
yán
zhí
jīn
wǎn
lái
héng
chuī
hǎo
hóng
xià
lóng
yín

译文

澄澈的潭水深不见底,这清幽静寂的环境涤荡着客人的内心。官吏们骑着马,乘着雅兴,来到这富有野趣的山林。两位能力强的官吏珠联璧合,这么丰盛的酒宴得花足足一两白银。天色渐晚,席间助兴的笛声多么美妙,潭水深处,仿佛有蛟龙随着笛声低吟。

逐句剖析

"秋水清无底":澄澈的潭水深不见底,

"萧然静客心":这清幽静寂的环境涤荡着客人的内心。

# 萧然:空寂,这里指环境清幽。

"掾曹乘逸兴":官吏们骑着马,乘着雅兴,

# 掾曹:佐治官吏称“掾”,职官治事分科称“曹”。两者并用,指担任低级官职的人。

"鞍马去相寻":来到这富有野趣的山林。

# 去相寻:一作“到荒林”。

"能吏逢联璧":两位能力强的官吏珠联璧合,

# 联璧:并列在一起的两块玉。此喻刘、郑二人。

"华筵直一金":这么丰盛的酒宴得花足足一两白银。

# 一金:并非实质,就是用来表示宴席昂贵。唐代一般用“钱”计量费用。一两白银绝非小数目。,直:通“值”。

"晚来横吹好":天色渐晚,席间助兴的笛声多么美妙,

# 横吹:《古今乐录》:“横吹,羌乐也。”即横笛。

"泓下亦龙吟":潭水深处,仿佛有蛟龙随着笛声低吟。

# 泓下亦龙吟:一作“尊酒亦如此,人生复至今。白头逢晚岁,相顾一悲吟”。龙吟:比喻笛声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五言律诗。诗中的刘九法曹与郑瑕丘为官吏,宴集地点石门山与瑕丘相邻,瑕丘位于山东兖州府治。此诗主题围绕友人宴集展开。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热情洋溢,富有诗意。杜甫以细腻笔触描绘宴集场景,将叙事、写景、抒情巧妙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这场充满雅趣的宴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之后,时杜甫游齐赵之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漫游吴越归来,转赴京师应试,不幸落第。因为父亲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从开元二十五年起,杜甫借省亲开始第二次漫游,足迹遍及今山东、河北一带。这首诗便是他在齐赵地区游历期间,看到刘九法曹和郑瑕丘在石门宴集的场景而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宴饮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于石门宴集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幽且欢乐的氛围。开篇以清澈无底的秋水体现出环境的清幽,进而让客人心境明净;接着叙述众人乘兴骑马至荒林赴宴;再赞美宴会上人才华出众及宴会的盛况;最后通过描写傍晚的横吹之乐与水下似龙吟之声,表达出诗人参与此次宴集的愉悦心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的首联“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运用了借景抒情。诗人描绘出秋水清澈无底的景象,借这清幽之景,抒发内心因这美景而感到的宁静与澄澈,使客心也随之变得纯净,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在这秋景中的心境变化。衬托:颈联“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使用衬托手法。“能吏逢联璧”将宴会上的人比作联璧,突出人才的出众,以此衬托出宴会参与者的不凡;“华筵直一金”则以“一金”的昂贵来衬托出宴会的丰盛与奢华,从侧面反映出此次宴集的高规格,展现出宴会上的热闹欢快场景,强化了宴饮这一主题。

3. 分段赏析

首联“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为宴集的背景描绘。前句写秋水清澈深邃,仿佛没有尽头,“清无底”生动地展现出秋水的澄澈与清幽。后句“萧然净客心”,借这清幽之景抒发情感,“萧然”营造出一种空灵寂静的氛围,让“客心”也随之变得纯净、安宁。诗人借景抒情,以秋水之清衬托心境之净,奠定了全诗宁静而愉悦的基调。颔联“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叙述宴集的缘由与过程。“掾曹”点明人物身份,“乘逸兴”表明众人兴致高昂,充满逸致。“鞍马到荒林”则描述了大家骑着马,一路来到这荒僻的树林,“荒林”点明宴集之地,虽地处荒僻,却因众人的逸兴而别具一番趣味,为宴集增添了几分远离尘世的质朴之感。颈联“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着重描写宴会上的人物与宴会的场面。“能吏逢联璧”,将宴会上的能吏比作“联璧”,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赞美了这些官吏如美玉般才华出众、光彩照人。“华筵直一金”,以“一金”形容宴会的价值,夸张地写出宴会的丰盛奢华,展现出此次宴集规格之高,从侧面反映出参与者的不凡身份与此次聚会的重要性。尾联“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描绘宴集接近尾声时的情景。傍晚时分,传来悠扬的横吹之声,“晚来”点明时间,为画面增添了一抹宁静的氛围。“横吹好”直接表明音乐的美妙。“泓下亦龙吟”,诗人想象水下仿佛也有龙吟与之呼应,以奇特的想象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使整首诗在欢乐的宴集氛围中,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府州各有法曹参军事魏置理曹掾,法曹也。

朱注《唐书》

# 瑕丘,山东兖州府治也。石门,山名。在兖州府平阴县,与瑕丘相邻境。郑是官于瑕丘者。

邵注《唐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聂夷中《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下一篇:唐·杜甫《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