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ī
chóu
gāo
shǔ
zhōu
rén
jià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méng
shǔ
zhōu
rén
zuò
qīng
shī
jiǔ
líng
luò
jīn
chén
sàn
zhì
yǎn
kāi
bèng
lèi
yōu
yín
shì
zuó
zhuàng
shì
duō
kāng
kǎi
gāo
míng
dòng
liáo
kuò
tàn
qiú
yǒu
piān
gǎn
shí
kuāng
jūn
lüè
jǐn
chūn
guāng
kōng
làn
màn
yáo
chí
shì
chén
míng
xiāo
xiāng
shuǐ
guó
bàng
yuán
tuó
qiū
tiān
shī
diāo
è
dōng
西
nán
běi
gèng
shuí
lùn
bái
shǒu
piān
zhōu
bìng
cún
yáo
gǒng
běi
chén
chán
kòu
dào
qīng
dōng
hǎi
qián
kūn
biān
sài
西
fān
zuì
chōng
chì
guān
nán
duō
bēng
bēn
zhì
jīn
bēi
chù
wáng
mén
wén
zhāng
cáo
zhí
lán
kuò
shí
liú
ān
zūn
cháng
shuí
néng
luàn
chóu
zhāo
zhōu
hàn
zhāo
hún
kāi
wén
shū
zhì
zhōng
jiǎn
suǒ
wàng
yīn
gāo
cháng
shì
shì
——
——
wǎng
zài
chéng
shí
gāo
rèn
shǔ
zhōu
shǐ
——
——
rén
xiāng
jiàn
shī
lèi
háng
jiān
zhōng
piān
wǎng
shī
shí
nián
cún
yòu
liù
nián
lǎo
bìng
huái
怀
jiù
shēng
zhī
jīn
hǎi
nèi
wàng
xíng
rén
hàn
zhōng
wáng
zhāo
zhōu
jìng
shǐ
使
jūn
chāo
xiān
zài
ài
ér
jiàn
qíng
xiàn
nián
zhēng
yuè
èr
shí
què
zhuī
chóu
gāo
gōng
zuò
yīn
wáng
jìng

译文

自从承蒙你在蜀州人日那天写下诗作,没想到这清新的诗篇早已零落尘封。今天早晨打开书帙时眼前突然一亮,我的泪水迸流,想起您吟诗的事好像就在昨天。啊,您真是一位激昂慷慨的壮士,纷至沓来的声誉在辽阔的天地间传遍。您看到我凄惶不安的求友的诗篇不禁惋叹,感念时局,忧心国事,却难展匡君之路。锦城的春色徒然繁盛绚烂,玉阶前的侍臣已离开人世杳远。我如今漂泊在潇湘水泽之乡,身边便是鼋鼍栖息的水域。又似鄠县杜秋空里失群的雕鹗,再难展翅高飞了。我这样东南西北漂流的生涯还能和谁谈论,唯有我白首孤舟,病中独存。遥尊着北极星所象征的都城,却被贼寇的侵扰所缠绕,我真想倾倒东海的水洗净天地之间。边塞上西羌人最多,到处都是,仕宦人家像晋室南渡时那样,纷纷慌忙逃难。弹奏瑟琴的声音,直到现在仍让帝子般的悲愁萦绕。我想再到王府里走走,却找不到王府的门院。他的文章像曹植那样波澜壮阔,也像刘安爱服食修仙,尽管他的德业尊显。长笛的乐声,谁能让它扰乱我心中的愁思呢?唯有昭州你的词翰,如招魂之曲,萦绕我心。我打开装文书的匣子,检寻遗忘的旧物,偶然得到已故的高常侍高適——过去我住在成都时,高適担任蜀州刺史——在人日那天思念我而寄来的诗作,泪水洒落在字里行间!读完诗篇的末尾!自从他寄诗给我,已经十多年了;不要记挂活着的人和逝去的人。又过了六七年!年老多病,怀旧之情涌上心头,生存的意趣也就可想而知了。如今四海之内可以不拘形迹的老朋友,只剩下汉中王李瑀和昭州刺史敬超先还在世。我喜爱他们却无法相见,情感在言辞中显现出来。大历五年正月二十一日,我追和高公当年的这首诗,顺便寄给汉中王和敬弟。

逐句剖析

"自蒙蜀州人日作":自从承蒙你在蜀州人日那天写下诗作,

# 蜀州:即高蜀州。,蒙:承蒙,一作枉。

"不意清诗久零落":没想到这清新的诗篇早已零落尘封。

# 清诗:清丽之诗。

"今晨散帙眼忽开":今天早晨打开书帙时眼前突然一亮,

# 开:一作明。,散帙:打开套子。

"迸泪幽吟事如昨":我的泪水迸流,想起您吟诗的事好像就在昨天。

# 迸泪幽吟事如昨:首四句叙明发现赠诗的经过,杜甫把赠诗卷在书卷里,故尔“久零落”。由于一种意外的感触,因而眼泪一时迸散,像断了线的珠子。迸:涌出。幽吟:轻声吟诵。

"呜呼壮士多慷慨":啊,您真是一位激昂慷慨的壮士,

# 壮士:指高,所谓“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送高三十五书记》)。,呜呼:叹美之词。

"合沓高名动寥廓":纷至沓来的声誉在辽阔的天地间传遍。

# 寥廓:天空;动寥廓,犹动天地。,合沓:重沓。高适能诗,也能用兵。

"叹我悽悽求友篇":您看到我凄惶不安的求友的诗篇不禁惋叹,

# 求友篇:指高赠诗。高赠诗,对杜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故曰“叹我凄凄”。,悽悽:同凄凄。

"感时郁郁匡君略":感念时局,忧心国事,却难展匡君之路。

# 感时郁郁匡君略:以上四句赞叹高之才望,兼带叙高对己之友谊。匡时略,济时的策略。郁郁:郁抑而不伸。时:一作君。君:一作时。

"锦里春光空烂熳":锦城的春色徒然繁盛绚烂,

# 空烂熳:高适曾代严武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今人去城在,春色依旧,故云。,锦里:指成都草堂,追溯当时唱和所在。锦:指成都。

"瑶墀侍臣已冥莫":玉阶前的侍臣已离开人世杳远。

# 冥莫:谓死亡。,瑶墀:玉阶,指朝廷。

"潇湘水国傍鼋鼍":我如今漂泊在潇湘水泽之乡,身边便是鼋鼍栖息的水域。

# 潇湘水国傍鼋鼍:自伤漂泊湖南,更无知己,但与鼋鼍为伍。

"鄠杜秋天失雕鹗":又似鄠县杜秋空里失群的雕鹗,再难展翅高飞了。

# 鄠杜秋天失雕鹗:以上四句哀悼高的死。“鄠杜”句,伤高适之亡,朝廷失一直臣。鄠杜二地,皆在长安附近,高死于长安,故借以指长安。《唐书·高适传》,“适负气敢言,权幸惮之。”故比之“雕鹗”。雕鹗当秋天尤矫健。

"东西南北更谁论":我这样东南西北漂流的生涯还能和谁谈论,

# 更谁论:更与和人谈论。谁:一作堪。

"白首扁舟病独存":唯有我白首孤舟,病中独存。

# 白首扁舟病独存:以下换平声韵,自成一段。孔丘曾说过:“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杜亦自谓“甫也南北人”(《谒文公上方》)。而高赠诗有“愧尔东西南北人”之句,这对杜甫不只是一种关切,实含有敬意,所以杜甫特地挑出这句来作答。

"遥拱北辰缠寇盗":遥尊着北极星所象征的都城,却被贼寇的侵扰所缠绕,

# 北辰:指朝廷。,拱:围绕。,遥:一作犹。

"欲倾东海洗乾坤":我真想倾倒东海的水洗净天地之间。

# 洗乾坤:喻平息战乱,使天下太平。

"边塞西蕃最充斥":边塞上西羌人最多,到处都是,

# 充斥:犹充塞,谓众多。高适死后的几年,吐蕃仍屡入寇。,最:一作羌。,西蕃:吐蕃。

"衣冠南渡多崩奔":仕宦人家像晋室南渡时那样,纷纷慌忙逃难。

# 衣冠南渡多崩奔:以上四句,即分说东西南北。但不是个人行踪,而是整个国家局势,杜甫知道,这些情况,也是他的亡友所关心的。安史乱后,中原衣冠上庶,多投江南,故借用晋元帝南渡事。崩奔,逃窜避乱。

"鼓瑟至今悲帝子":弹奏瑟琴的声音,直到现在仍让帝子般的悲愁萦绕。

# 帝子:帝王子女,此指尧之二女娥皇、女英,俱为舜妃。相传二妃死后为湘水之神,于风雨晦冥之时,常出水面鼓瑟悲歌。,鼓瑟:秦瑟。

"曳裾何处觅王门":我想再到王府里走走,却找不到王府的门院。

# 曳裾何处觅王门:此二句束上起下。上句言世乱未平,以致至今仍流落湘潭,行吟泽畔,有如鼓瑟悲歌之帝子。下句言亦思曳据王门,而北归无路,印过渡到汉中王。《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临兮北渚。”又《远游》篇:“使湘灵鼓瑟兮。”帝子和湘灵都是指尧之二女,亦即舜之二妃娥皇和女英。相传舜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悲泣,投湘水死,遂为湘灵(湘水女神),常鼓瑟悲歌。张溍谓“鼓瑟句,言己之悲思玄宗,如二妃思舜”。未免过泥。曳裾:拖着衣裾。

"文章曹植波澜阔":他的文章像曹植那样波澜壮阔,

# 曹植:曹植是魏宗室,封陈王。

"服食刘安德业尊":也像刘安爱服食修仙,尽管他的德业尊显。

# 服食刘安德业尊:此二句寄汉中王。刘安是汉宗室,封淮南王,故以为比。服食,服食丹药。刘安好神仙,有白日升天的传说。

"长笛谁能乱愁思":长笛的乐声,谁能让它扰乱我心中的愁思呢?

# 长笛谁能乱愁思:此二句寄敬超先,晋向秀与嵇康为友,康既被杀,秀经其旧宅,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想昔日游宴之好,乃作《思旧赋》《晋书·向秀传》。这里以向秀思嵇康,比己之思高适。但自己闻笛而愁思纷乱,不能如向秀之作《思旧赋》其实这首诗便是《思旧赋》,故希望敬超先能像宋玉之于屈原一样,替自己作篇《招魂》以招高适之魂。宋玉哀屈原,尝作《招魂》。谁能:一作邻家。

"昭州词翰与招魂":唯有昭州你的词翰,如招魂之曲,萦绕我心。

# 与:为。,词翰:词章,诗文。,昭州:指敬超先。

"开文书帙中":我打开装文书的匣子,

# 帙:书套。

"检所遗忘":检寻遗忘的旧物,

# 检所遗忘:杜甫大概要查对什么,所以便去翻书。

"因得故高常侍适":偶然得到已故的高常侍高適——

# 高常侍适:广德元年(763)高适被召还朝,任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

"往居在成都时":过去我住在成都时,

"高任蜀州刺史":高適担任蜀州刺史——

"人日相忆见寄诗":在人日那天思念我而寄来的诗作,

"泪洒行间":泪水洒落在字里行间!

# 泪洒行间:四字概括,有力。行,读杭,行间,即所谓“字里行间”,指高适的诗。

"读终篇末":读完诗篇的末尾!

"自枉诗":自从他寄诗给我,

"已十余年":已经十多年了;

"莫记存殁":不要记挂活着的人和逝去的人。

# 存殁:生死。

"又六七年矣":又过了六七年!

# 又六七年矣:此诗作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上距高适赠诗(761)实不满十年,距高适之死(765年正月)亦不满六年。所云“十余年”、“六七年”,盖约略言之。

"老病怀旧":年老多病,怀旧之情涌上心头,

"生意可知":生存的意趣也就可想而知了。

# 生意:生趣。

"今海内忘形故人":如今四海之内可以不拘形迹的老朋友,

# 忘形故人:不拘形迹的知友。《醉时歌》所谓“忘形到尔汝”。忘形:不拘形迹。

"独汉中王瑀与昭州敬使君超先在":只剩下汉中王李瑀和昭州刺史敬超先还在世。

# 敬使君超先:可能是昭州人,公元七六九年(大历四年),杜甫有《湖南送敬十使君适广陵》一诗,开头便说:“相见各头白,其如离别何。”大概就是此人。,昭州:今广西平乐县。,汉中王瑀:唐宗室李瑀,封汉中王。

"爱而不见":我喜爱他们却无法相见,

# 爱而不见:久不相见。

"情见乎辞":情感在言辞中显现出来。

"大历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大历五年正月二十一日,

"却追酬高公比作":我追和高公当年的这首诗,

"因寄王及敬弟":顺便寄给汉中王和敬弟。

# 敬弟:敬之年龄小于杜甫,又是“忘形故人”,故直呼为“敬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是唐代诗人杜甫在高适逝世后,为追酬其生前赠予的人日诗而创作的血泪交织的悼亡之作。诗前有序文一篇,详细交代了创作缘起与背景。诗句首先叙写杜甫于书卷中偶然发现高适当年所赠诗稿的经过,继而以凝练笔墨赞颂高适才高望重的品格。诗中深沉回忆二人相交情谊,字里行间满是对高适溘然长逝的悲恸哀悼。诗人追述高适对自己的关切与推重,亦借诗句谈及高适生前所忧心的国家时局,最后巧妙化用“楚望”“商歌”等多个典故,将自己对故友的绵长怀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此诗以“追酬”为线索,串联起对逝者才情、友谊、政见的追忆,在历史沧桑与个人悲欣的交织中,成就了唐代悼亡诗中兼具史笔与诗情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杜甫为追和已故友人高适“人日”赠诗而作的血泪之作。彼时高适已离世,杜甫偶翻旧信,以“追酬”为题抒怀。又以高适曾任蜀州刺史之官职尊称,追忆两人昔日同游蜀主庙的交游往事。农历正月初七“人日”的节令意象,正如卢世傕所言“生死交情,极真板稚”,全诗以沉郁笔触道尽生死别绪,在血泪交织中彰显杜诗“诗史”的情感厚度与历史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悼亡酬赠诗。诗中介绍了从书卷中发现高适旧赠诗稿的经历,既以“文章曹植波澜阔”赞颂高适才具,又通过“酒酣登歌”场景回忆相交情谊;既以“开缄泪洒”抒发对友人离世的悲恸,亦借“龙蛇四海”论及高适所忧的国家时局,最终以“楚望”“商歌”等典故熔铸“今年人日空相忆”的喟叹,在个人哀思与时代忧思的交织中,表达了对故友深挚绵长的怀念之情。

2. 分段赏析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起笔直述高适当年赠诗往事,“自蒙”二字含着感激,“清诗”是对其诗才的称许,“久零落”则叹时光里诗稿蒙尘。一个“不意”转折,把偶得诗稿的意外与岁月流逝的怅惘并置,看似平白的叙述里,早为后文的情感奔涌埋下引线——昔日友情的温热与今日诗稿的尘封,恰如两人命运的映照。“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今晨”与”昨”互相交错展开书卷的刹那,往事清晰如在眼前。“迸泪”的动态描写,让积压多年的悲恸瞬间倾泻。“幽吟”既是低声读诗的模样,也藏着对故人长逝的叹息。“事如昨”三字以错觉写真情,让记忆的鲜活与现实的残酷形成反差,读来仿佛能看见诗人重读旧诗时的肝肠寸断。“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转而追忆高适其人。“壮士”“慷慨”勾勒出他磊落的性情与报国热忱,“合沓高名”极言其声名之盛,“动寥廓”以天地为背景,见出他才华与抱负的宏大。这既是对高适一生的概括,也藏着杜甫对友人未竟之志的惋惜——这般“壮士”终成历史过客,与后文“锦里春光空烂熳”的寂寥遥相呼应。“叹我悽悽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转写自身处境与心绪。“凄凄求友篇”化用《诗经》句意,用“悽悽”道尽孤独;“感时郁郁”写尽忧国之思,“匡君略”即指高适的治国才能,也暗含自己的理想。“叹”与“感”、“悽悽”与“郁郁”的叠用,把个人失意与时代伤痛揉进诗行,透着杜甫特有的沉郁气质。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莫”以今昔对比写物是人非。“锦里春光”曾是成都相聚时的明媚背景,一个“空”字让美景成了枉然;“瑶墀侍臣”说的是高适曾官居朝堂,如今却只剩“冥莫”二字。明艳春光与生死相隔的反差,像极了繁华落尽的苍凉。“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借地域意象诉说人生境遇。“潇湘水国”写自己漂泊湖湘的艰险,“鼋鼍”暗指环境险恶;“鄠杜秋天”代指高适故乡,“失雕鹗”则谓贤才已逝。这两句既说尽两人生前相隔、死后殊途的命运,也以“鼋鼍”“雕鹗”的对比,暗讽世道昏暗、贤才凋零,把个人悲苦升华为对时代的感慨。“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直写晚年孤苦。“东西南北”道尽漂泊无定,“更谁论”叹知己凋零,只剩自己“白首扁舟”,在病痛里孑然残存。“独存”二字道尽孤苦,既呼应序中所言,也让人想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苍凉,活画出诗人老病孤舟的身影。“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由个人境遇转向家国之忧。“遥拱北辰”见臣子对君主的忠诚,“缠寇盗”直指藩镇与吐蕃之乱;“欲倾东海”是渴望荡平叛乱的想象,“洗乾坤”则是重整山河的理想。一个“欲”字道尽无奈——空有报国心,却身老病困,只能对着乱世兴叹,把个人与时代的痛紧紧连在一起。“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具体写时局动荡。“西蕃充斥”说吐蕃侵扰之烈,“衣冠南渡”化用典故,写安史之乱后士大夫流离之惨。“最充斥”“多崩奔”用白描手法写实,却句句含悲——边塞战火与江南逃亡,拼出一幅破碎的大唐图景,也道出诗人“老病怀旧”的深层缘由:个人的悲喜,从来都与家国命运相连。“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用典故写理想破灭。“鼓瑟悲帝子”化用湘水女神传说,既合诗人漂泊之地,也以“悲”字延续伤逝之情;“曳裾王门”说的是寻求仕途,“何处觅”则是求仕无门的绝望。从神话到现实,从个人理想到家国出路,层层写尽诗人在乱世中的迷茫——连寻求机遇的资格都已失去,更何谈施展抱负?“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以历史人物比高适。“曹植波澜阔”赞他诗文如曹植般雄浑,“刘安德业尊”用刘安典故,说他虽逝而功业文名长存。这两个典故用得贴切,既合高适“以诗名世、以军功显”的一生,也以“波澜阔”“德业尊”的评价,与前文的凋零之景呼应——故人虽去,精神长存,给诗中添了一丝慰藉。“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收束全诗,回应序中所言。“长笛”化用向秀思旧的典故,以笛声喻思念之愁;“昭州词翰”指敬超先的文字,“招魂”既是为高适招魂,也盼友人以文字慰藉己心。末句把对高适的追念、对尚存友人的期许融在一起,从“愁思”起,以“招魂”结,在悠长的哀伤里,留一丝人间情谊的暖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非若今人为次韵所局也。观《文选》所编何劭、张华、卢谌、刘琨、二陆、三谢者人赠答可知已。唐人尤多,……高适寄杜公云:“愧尔东西南北人”,杜则云:“东西南北更堪论”,适又有诗云:“草《玄》今已毕,此外更何言?”杜则云:“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皆如钟磬在虡,扣之则应,往来反复,于是乎有余味矣。

宋洪迈《容斋随笔》

# 高乃忘形故人,已死而遂及生者,将汉中、昭州并入篇中,此公触想成诗,无成心亦无定体,如太空浮云,卷舒自如。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分说东西南北,本楚词之《招魂》(“遥拱北辰”四句下)。答蜀州“愧尔东西”句,故将东、西、南、北分点,古人酬赠体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上下六韵截,各四句转意,……“锦里”四句,伤高殁也。“锦里空”而身“傍鼋鼍”,惠诗之处,不堪回首矣;“瑶墀冥”而入“失雕鹗”,作诗之人,杳然长逝矣:彼此互叹,文情摇曳。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起汉中(“曳据何处”句下)。结言昭州,仍绾到高上(“长笛邻家”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次叙蜀州寄诗前后情事。吴曰:以下发慨(“潇湘水国”二句下)。吴曰:句势轩天拔地,杜公长技(“东西南北”四句下)。吴曰:感念盛衰,淋漓悲壮(“昭州同翰”句下)。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下一篇:唐·韩愈《琴操十首·龟山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