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shào
nián
xíng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xiào
tián
jiā
lǎo
pén
cóng
chéng
jiǔ
zhǎng
ér
sūn
qīng
yín
zhù
jīng
rén
yǎn
gòng
zuì
zhōng
tóng
zhú
gēn
cháo
yàn
yǎng
chú
hún
jìn
hóng
huā
jié
duō
huáng
shān
nián
shào
lái
shù
jiàn
táng
qián
dōng
shì
shàng
shuí
jiā
bái
miàn
láng
lín
jiē
xià
zuò
rén
chuáng
tōng
xìng
háo
shèn
zhǐ
diǎn
yín
píng
suǒ
jiǔ
cháng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那古老的瓦盆,自从用它盛酒,(这户人家)子孙繁衍,人丁兴旺。把银质器皿中的酒倒入瓦盆,这景象十分引人注目,大家一同喝醉,最终都醉倒在竹林旁。巢中的燕子将雏鸟养大后,全都飞走离开了,红花大多已经结子,花朵也所剩不多。年轻人啊,应该常来此地相聚,君不见堂前那东去的流水,一去不返。骑在马上的是哪家的白面少年郎,来到台阶前下马,直接坐到人家的床上。也不通报自己的姓名,实在是粗野豪放得很,指着银瓶,索要美酒来品尝。

逐句剖析

"莫笑田家老瓦盆":不要笑话农家那古老的瓦盆,

"自从盛酒长儿孙":自从用它盛酒,(这户人家)子孙繁衍,人丁兴旺。

"倾银注瓦惊人眼":把银质器皿中的酒倒入瓦盆,这景象十分引人注目,

"共醉终同卧竹根":大家一同喝醉,最终都醉倒在竹林旁。

"巢燕养雏浑去尽":巢中的燕子将雏鸟养大后,全都飞走离开了,

"红花结子已无多":红花大多已经结子,花朵也所剩不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年轻人啊,应该常来此地相聚,

"不见堂前东逝波":君不见堂前那东去的流水,一去不返。

"马上谁家白面郎":骑在马上的是哪家的白面少年郎,

"临阶下马坐人床":来到台阶前下马,直接坐到人家的床上。

"不通姓字粗豪甚":也不通报自己的姓名,实在是粗野豪放得很,

"指点银瓶索酒尝":指着银瓶,索要美酒来品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为唐代杜甫所作的乐府诗。这组诗从多个角度展现生活百态,运用白描和借景抒情等手法,既有对田家质朴生活乐趣的描绘,又有对时光匆匆的感慨,还刻画了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诗歌语言自然质朴,却意味深长,于平凡生活场景中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杜甫诗歌关注生活、善于捕捉瞬间并传达情感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及“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等句,用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琢地勾勒出田家宴饮场景和白面郎的形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借景抒情:“巢燕养雏浑去尽,红花结子已无多”借巢燕离去、红花结子渐少的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让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

2. 分段赏析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描绘田家以老瓦盆盛酒的场景,不嫌弃瓦盆的简陋,反而珍视其见证家族繁衍的意义。“倾银注瓦”展现出不同酒器盛酒的视觉对比,而“共醉卧竹根”生动地刻画了人们宴饮后随性自在的状态,体现出生活的质朴与欢乐。“巢燕养雏浑去尽,红花结子已无多”,通过描写巢燕离去、红花结果渐少,营造出时光流逝的氛围。“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则是由此景生发感慨,劝诫年少者应珍惜时光,多来相聚,因为时光如东逝之波一去不返。“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一个骑在马上的白面郎形象,他下马后直接坐在人家床上,也不通姓名,便指点着银瓶要酒喝,将其粗豪不羁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蒋吉《出塞》

下一篇:唐·韩偓《清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