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xiǎo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bái
xiǎo
qún
fēn
mìng
tiān
rán
èr
cùn
wēi
zhān
shuǐ
fēng
dāng
yuán
shū
yín
huā
luàn
qīng
xiāng
xuě
piàn
shēng
chéng
yóu
shí
luǎn
jǐn

译文

面条鱼群聚而生,是一种色白体小的鱼。虽小也属于水族,可是夔州当地的风俗却把它当成一种蔬菜来食用。白小在市场上白花花一片,从筐中倒出来时好像雪片一样洁白。拾其卵而尽取之,这不仅有伤于义,也有损于利。

逐句剖析

"白小群分命":面条鱼群聚而生,

# 白小群分命:群分命,各分一命也。《易》:“物以群分。”白小:即今银鱼,俗称面条鱼,色白体小。群分命:群聚而生。

"天然二寸鱼":是一种色白体小的鱼。

# 二寸鱼:曹植《桔赋》:“体天然之素分。”庾信《小园赋》:“一寸二寸之鱼”

"细微沾水族":虽小也属于水族,

# 水族:统称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风俗当园蔬":可是夔州当地的风俗却把它当成一种蔬菜来食用。

# 风俗当园蔬:《宾退录》:《靖州图经》载其俗居丧不食酒肉盐酪,而以鱼为蔬,今湖北多然,谓之鱼菜。夔与湖北为邻,故云。 陶潜诗:“园蔬有余滋。”园蔬:园地里的蔬菜,此是把白小当蔬。

"入肆银花乱":白小在市场上白花花一片,

# 肆:市场。

"倾箱雪片虚":从筐中倒出来时好像雪片一样洁白。

# 虚:假的。,倾箱:《诗》:“不盈倾筐。”

"生成犹拾卵":拾其卵而尽取之,

# 拾:一作舍。

"尽取义何如":这不仅有伤于义,也有损于利。

# 尽取义何如:《西京赋》:“获胎拾卵,蚳蝝尽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小》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开篇两句描绘白小鱼身形细小且数量众多,结尾两句刻画其银白之色。诗中运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借白小的遭遇,讽刺当地不仁不义的民风民俗。杜甫借白小细微又繁多的特点,感叹世道艰难,对人类过度索取自然资源予以揭示。此诗蕴含着他万物一体、生灵莫伤的人道主义情感,也体现出对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的关切,语词质朴却意义深刻,体物精准且命意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白小》为唐代诗圣杜甫在大历二年(767年)客居夔州期间创作。作为一首咏鱼诗,借细腻笔触,在对鱼类的描绘中,融入独特思考与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以精准的笔触勾勒出白小的关键特征,“群分命”生动呈现其群体生活特性,“二寸鱼”直白表明体型微小,为读者塑造了清晰的形象。对比:“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将白小在水族中本应有的自然生存状态,与人们把它们像园蔬一样随意对待形成对比,突出白小命运的悲惨。借物抒情:“生成犹拾卵,尽取义何如”,作者对人们连幼鱼都不放过、全部捕捞的行为发出质问,抒发对世间万物生命的敬重,以及对人类过度攫取行径的审视与反思。

2. 分段赏析

首联“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开篇便直切主题,道出所咏对象正是白小。“群分命”三字,着重凸显出白小数量繁多,却又个体渺小,各自有着卑微的命运。而“天然二寸鱼”一句,则清晰表明白小那娇小的身形乃是与生俱来、天然如此,从其体型特征角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小鱼的独特形象。颔联“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此句深入铺陈。白小虽忝列水族之中,因其身形太过细微,在当地习俗里,竟如同寻常园蔬一般。这一独特对待,将白小命运的无奈与悲哀展露无遗,令人心生感慨。颈联“入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诗人巧妙转换视角,将目光投向集市。当白小被运至店铺售卖,刹那间,满目的“银花”纷乱闪烁,那是白小密密麻麻的身姿;倾翻鱼箱之际,似雪片纷纷扬扬,“雪片虚”三字,极为传神地刻画出白小数量繁多且杂乱无章的状态,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目睹这热闹又繁杂的市井交易场景。尾联“生成犹拾卵,尽取义何如”,诗人在此直抒胸臆。他留意到人们在捕捞白小时,竟连幼鱼都毫不放过,这般行径如同拾取鱼卵般毫无节制。于是,诗人发出振聋发聩的质问:如此将小鱼一网打尽,道义何在?这短短两句,饱含着作者对这种罔顾道义行为的强烈不满,也满溢着对弱小生命白小的深切同情,引人深思人类对待自然生灵应持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起来二句,仁心蔼然,真有万物一体之思。……盖十字为句者,老杜往往有之。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钟云:精切奇妙,别具笔舌。钟云:五字胸中造化(首句下)。谭云:形容细鱼贱而多,妙绝!钟云:此“风俗”字尤用得奇(“细微”二句下)!钟云:问得贫馋人语塞。谭云:菩萨心(末二句下)。

唐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其标格高下,犹画之有匠作,有士气。征故实,写色泽,广比譬,虽极镂绘之工,皆匠气也……李轿称“大手笔”,咏物尤其属意之作,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亦匠笔耳。至盛唐以后,始有即物达情之作。……杜陵《白小》诸篇,踸踔自寻别路,虽风韵不足,而如黄大痴写景,苍莽不群。

明末清初王夫之《姜斋诗话》

# 唐人咏物诗,唯李巨山集中最多,拈一字为题,用五律写意,其对仗亦颇工致;但有景无情,全少生动之色。阅此八首,皆托物寓意,情与景会,身分便自不同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中四,措语风秀。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籍《牧童词》

下一篇:唐·李商隐《端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