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uī
shí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láo
jiāng
bái
sǒu
huáng
gōng
jīn
yóu
lái
shì
tóng
yǒu
shāng
shān
jūn
wèi
jiàn
qīng
quán
bái
shí
zài
xiōng
zhōng

译文

徒劳地将我这白发老人比作黄公,古今之事本不相同。我心中的商山你未曾看见,清泉白石早已存于胸中。

逐句剖析

"劳将白叟比黄公":徒劳地将我这白发老人比作黄公,

"今古由来事不同":古今之事本不相同。

"我有商山君未见":我心中的商山你未曾看见,

"清泉白石在胸中":清泉白石早已存于胸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崔十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为回应友人崔十八而作,通过对比古今隐士的境遇,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前两句“劳将白叟比黄公,今古由来事不同”以黄公(商山四皓之一)的典故开篇,指出友人将自己比作古代隐士的徒劳,强调时代变迁导致隐逸意义的差异;后两句“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以“商山”象征理想中的隐逸之地,并以“清泉白石”隐喻内心的纯净与超然,表明真正的隐逸无需外在形式,只需心境澄明。全诗语言简练,融典故与象征于一体,既是对友人的婉转回应,亦是对自身精神境界的剖白,体现了白居易晚年“中隐”思想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黄公”化用商山四皓的典故,对比古今隐士的境遇差异,暗含对世俗评价标准的否定。对比:“商山君未见”借商山隐士的意象,象征理想中的隐逸生活,与“清泉白石在胸中”形成内外呼应,突出精神自足的主题。

2. 分段赏析

首句“劳将白叟比黄公”,诗人直接针对崔十八将自己比作黄公的说法作出回应,“劳”字带有一种委婉的否定意味,表明这样的类比并不合适。第二句“今古由来事不同”,进一步阐述原因,指出今时与古时情况有别,不能简单类比,让读者明白诗人不认同这一比较的缘由。后两句“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诗人笔锋一转,表明自己有着独特的内心世界,心中有着如同商山清泉白石般高洁纯净的追求,而这是崔十八所不了解的。通过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坚守自我、不为他人观点所左右的精神风貌,也让读者对诗人的内心追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书绅》

下一篇:唐·白居易《把酒思闲事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