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chūn
jiǔ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bǎi
huā
luò
xuě
liǎng
bìn
chuí
zuò
chūn
yǒu
lái
lǎo
shào
shí
rén
shēng
dài
guì
wéi
cháng
chí
pín
jiàn
suí
fēn
kāi
chóu
méi
mài
suǒ
chéng
diǎn
jiù
cháo
jǐn
jiāng
jiǔ
yǐn
mǐng
dǐng
xíng
guī
míng
xìng
yǐn
huì
xíng
hái
biàn
shuāi
zuì
huáng
gōng
rén
zhī
shì
shuí

译文

百花凋零飘落,如同雪花纷纷扬扬,两鬓的头发已经垂下来,像丝丝白发。春天离去了还会有再来的时候,而我一旦老去就再也没有年少的时光了。人活在世上如果一味等待富贵降临,想要享受快乐却常常觉得太迟了。还不如在贫贱的日子里,照样舒展一下紧锁的愁眉。卖掉我所骑乘的马匹,典当我从前上朝穿的衣服。用换来的钱全部去买酒喝,喝得大醉后就步行回家。我的名字一天天变得隐晦不为人知,身体也一天天变得衰老。喝醉后卧倒在酒馆里,又有谁知道我究竟是谁呢。

逐句剖析

"百花落如雪":百花凋零飘落,如同雪花纷纷扬扬,

"两鬓垂作丝":两鬓的头发已经垂下来,像丝丝白发。

"春去有来日":春天离去了还会有再来的时候,

"我老无少时":而我一旦老去就再也没有年少的时光了。

"人生待富贵":人活在世上如果一味等待富贵降临,

"为乐常苦迟":想要享受快乐却常常觉得太迟了。

"不如贫贱日":还不如在贫贱的日子里,

"随分开愁眉":照样舒展一下紧锁的愁眉。

"卖我所乘马":卖掉我所骑乘的马匹,

"典我旧朝衣":典当我从前上朝穿的衣服。

# 朝衣:朝服、官服。,典:典当。

"尽将酤酒饮":用换来的钱全部去买酒喝,

# 酤酒:买酒。

"酩酊步行归":喝得大醉后就步行回家。

# 酩酊:大醉的样子。

"名姓日隐晦":我的名字一天天变得隐晦不为人知,

"形骸日变衰":身体也一天天变得衰老。

"醉卧黄公肆":喝醉后卧倒在酒馆里,

# 黄公肆:晋酒铺名,亦称黄公酒垆。晋贤士王戎、嵇康、阮籍曾醉卧于此。此指酒铺。

"人知我是谁":又有谁知道我究竟是谁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春酤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五言古诗,收录于其诗集《白氏长庆集》。诗中以晚春为背景,通过“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的意象,描绘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人生衰老的感慨。诗中“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以直白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放达不羁的生活态度,通过“富贵”与“贫贱”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名利虚幻的深刻反思。全诗运用白描手法与直抒胸臆相结合的方式,如“醉卧黄公肆,人知我是谁”以质朴语言传递出隐姓埋名、及时行乐的无奈与洒脱。古诗文网评其“以日常生活琐事入诗,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感慨相融合”,抖音平台则强调其“通过平凡场景揭示深刻哲理”的特点。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既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又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晚春酤酒》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白居易经历了政治失意与人生转折后,逐渐转向对个体生命的思考。诗中“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的行为,暗指他因直言进谏被贬后生活困顿,却以放达态度面对困境。白居易晚年虽仍关注社会现实,但更多通过个人生活琐事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如“醉卧黄公肆”的洒脱背后,隐含着对世俗名利的疏离与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整首诗以晚春为背景,借饮酒抒怀,将个人遭遇与时代动荡相联结,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以生活为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诗人晚年卖马典衣、酤酒痛饮的日常场景(“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通过“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的意象,既展现了晚春时节的凋零景象,又暗喻人生暮年的衰颓。全诗以质朴语言直抒胸臆,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对富贵虚幻的反思(“人生待富贵,为乐常苦迟”)与及时行乐的放达(“醉卧黄公肆,人知我是谁”)融为一体,体现了白居易诗歌“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主义精神。

2. 写作手法

比兴:以“百花落如雪”起兴,借晚春落花暗喻人生暮年的衰老(“两鬓垂作丝”),将自然景象与生命感慨相联结。白描:通过“卖马”“典衣”“酩酊归”等直白的行为描写,不加修饰地展现诗人落魄却洒脱的生活状态,语言质朴而感染力强。对比:将“富贵”与“贫贱”对比(“人生待富贵,为乐常苦迟。不如贫贱日,随分开愁眉”),突出诗人对虚名浮利的否定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用典与象征:“黄公肆”暗指酒肆,化用《世说新语》典故,象征诗人远离世俗、隐姓埋名的隐逸情怀(“醉卧黄公肆,人知我是谁”)。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以“百花落如雪”起笔,借晚春凋零景象暗喻人生暮年(比兴手法),通过“两鬓垂作丝”的直白描写,将自然时序与生命衰颓联结。接着以“春去有来日”对比“我老无少时”,强化时光不可逆的沉痛(对比手法),奠定全诗悲怆基调。中间四句直接否定功利追求,以“富贵”与“贫贱”的对比(对比手法),提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语言质朴如白话(白描手法),却暗含对社会价值观的反叛,体现白居易诗歌“新乐府”的写实精神。后四句通过“卖马典衣”“酩酊步行”等行为描写(白描手法),刻画诗人放达中带落魄的形象。结尾“醉卧黄公肆”化用典故(用典手法),以“人知我是谁”的反问,凸显对自我身份的迷茫与对世俗规则的疏离。

4. 作品点评

《晚春酤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借助“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等意象,把晚春的凋零景象和人生暮年的感慨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意境。诗里运用比兴、对比、白描等手法,以“卖马典衣”“醉卧黄公肆”等具体行为,生动地展现出诗人落魄却又洒脱的生活状态。诗的前四句,通过“春去有来日”和“我老无少时”的对比,突出了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中间四句则直接否定了对功利的追求,提出了“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后四句用“醉卧黄公肆”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体现了白居易诗歌“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主义精神,又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明神》

下一篇:唐·张渐《郎月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