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ǔ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piāo
yáng
nán
dōng
lín
méng
méng
àn
chūn
huā
xiàng
nuǎn
suí
qīng
dié
lóu
qíng
yàn
zhuāng
rén
yíng
huí
xiè
shī
diǎn
zhuì
táo
gōng
jiǔ
jīn
chù
hǎo
fēng
piān
xuě
suí
shàng
jiāng
jīn

译文

柳絮在南边的道路上飘飞,从东边的邻居处扬起,它迷迷蒙蒙地悄然度过了春天。在温暖的花巷里,柳絮伴随着轻盈飞舞的蝴蝶,在晴朗的日子,它轻轻拂过玉楼前盛装打扮的佳人。柳絮萦绕在才女谢道韫题诗的笔端,又点缀在陶渊明滤酒的巾上。哪里来的一阵好风,让柳絮偏偏像雪花一样飞舞,就在那隋代的河堤上、古老的渡口旁。

逐句剖析

"飘飏南陌起东邻":柳絮在南边的道路上飘飞,从东边的邻居处扬起,

"漠漠濛濛暗度春":它迷迷蒙蒙地悄然度过了春天。

"花巷暖随轻舞蝶":在温暖的花巷里,柳絮伴随着轻盈飞舞的蝴蝶,

"玉楼晴拂艳妆人":在晴朗的日子,它轻轻拂过玉楼前盛装打扮的佳人。

"萦回谢女题诗笔":柳絮萦绕在才女谢道韫题诗的笔端,

"点缀陶公漉酒巾":又点缀在陶渊明滤酒的巾上。

"何处好风偏似雪":哪里来的一阵好风,让柳絮偏偏像雪花一样飞舞,

"隋河堤上古江津":就在那隋代的河堤上、古老的渡口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柳絮》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柳絮飘飏于陌上、穿梭于花巷、拂过玉楼等场景,还引用谢道韫、陶渊明的典故,展现了柳絮的轻盈美妙。写作上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如“萦回谢女题诗笔”赋予柳絮文人气质。分段来看,首联写柳絮飘起暗度春,颔联描绘其在花巷玉楼之景,颈联引入典故,尾联以隋河堤古江津之景作结。此诗以绮丽的风格,优美的辞藻,表达了诗人对柳絮的赞美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拟人:诗中赋予柳絮以人的行为和情感,如“飘飏南陌起东邻,漠漠濛濛暗度春”,将柳絮的飘飞拟人化为默默度过春天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絮在春日中自由飘飞的状态。用典:“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运用了谢道韫咏雪和陶渊明漉酒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丰富了柳絮的形象,使柳絮具有了文人的雅趣和高洁的品质。衬托:“花巷暖随轻舞蝶,玉楼晴拂艳妆人通过描绘花巷中飞舞的蝴蝶和玉楼前的艳妆人,衬托出柳絮飘飞时的轻盈美妙,展现出一幅生动、优美的画面。对偶:诗中颔联“花巷暖随轻舞蝶,玉楼晴拂艳妆人”和颈联“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加优美。

2. 分段赏析

首联“飘飏南陌起东邻,漠漠濛濛暗度春”,描绘了柳絮从南边的小路和东边的邻里处飘起,在一片迷蒙中悄然度过春天,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展现了柳絮轻盈飘飞的姿态以及其在春日里不经意间的动态,奠定了全诗优美的基调。颔联“花巷暖随轻舞蝶,玉楼晴拂艳妆人”,以花巷中飞舞的蝴蝶和玉楼前的艳妆人为衬托,进一步描写柳絮在温暖的环境中与美好事物相伴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柳絮飘飞时的美妙和灵动,表达了诗人对柳絮的喜爱。颈联“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运用谢道韫咏雪和陶渊明漉酒的典故,赋予柳絮以文化内涵和高雅品质,使柳絮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物,更具有了文人的雅趣和高洁的精神,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尾联“何处好风偏似雪,隋河堤上古江津”,将柳絮比作雪,描绘出在隋河堤和古江津处,柳絮在好风的吹拂下如雪花般飞舞的景象,以景作结,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同时也引发读者对柳絮的美好遐想,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

下一篇:唐·白居易《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