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ng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zhōng
nán
yǒu
máo
qián
duì
zhōng
nán
shān
zhōng
nián
cháng
guān
zhōng
xīn
cháng
xián
fáng
yǐn
jiǔ
chuí
diào
jūn
dàn
néng
lái
xiāng
wǎng
huán

译文

终南山下有我的茅屋,茅屋正对着终南山。整年没有客来柴门常关,整天无所用心常觉心安。也不妨喝点酒钓钓鱼,你只要能来就请常来玩。

逐句剖析

"终南有茅屋":终南山下有我的茅屋,

# 终南: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省西安市南。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

"前对终南山":茅屋正对着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整年没有客来柴门常关,

# 闭关:佛教徒闭居一室,静修佛法。此指闭门谢客,断绝往来,谓不为尘事所扰。,常:一作“长”。,终年:全年,一年到头。

"终日无心长自闲":整天无所用心常觉心安。

# 自闲:悠闲自得。,长:一作“常”。,无心:佛教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

"不妨饮酒复垂钓":也不妨喝点酒钓钓鱼,

# 垂钓:垂竿钓鱼,喻隐居生活。

"君但能来相往还":你只要能来就请常来玩。

# 往还:交游,交往。,但:只,只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张五弟》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杂言古诗。中年后的王维隐居终南山期间,写下此赠答友人张𬤇的小诗。诗中,王维表达了盼望张𬤇前来,一同享受隐居垂钓之乐的心情。从写作手法看,语言亲切朴实,毫无雕琢痕迹。开篇便营造出隐居的静谧氛围,传递出寂静安闲的生活情趣;继而抒发对志同道合友人的真挚情感,也借此表明自己不关注世事的淡泊心境。全诗轻松自然,虽不刻意用力,却充满摇曳诗趣,生动展现了王维隐居生活中的状态与心境,也让后人看到他与友人之间基于共同志趣的深厚情谊,于平淡中见真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维与张𬤇志趣相投,中年时曾一同隐居于终南山,两人的山居相距不远。这首小诗,便是王维隐居终南山期间,为赠答张𬤇而作。彼时,王维虽仍在朝为官,却对李林甫掌控下的黑暗政治深感不满。他既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又无法彻底决裂,于是选择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常居于终南山中,在清幽寂静的林泉之间,寻觅精神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答张五弟》是一首七言古诗,形式自由,不受严格格律束缚,便于诗人随性抒情。此诗以山居生活和与友人的交往为题材。开篇诗人点明在终南山有茅屋且正对着终南山,勾勒出清幽的居住环境;接着描述自己常年少客,常闭门独处,内心闲适自在;最后向友人发出邀请,希望能一同饮酒垂钓、相互往来。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致描述,不仅展现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也流露出对友人到访的殷切期盼。

2. 写作手法

白描:“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简单直白地勾勒出诗人在终南山的居住环境,没有过多修饰,却清晰地展现出一幅质朴的山居画面。直抒胸臆:“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直接表达自己常年无客、闭关自处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的闲适悠然,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的心境。“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直白地向友人发出邀请,表达对友人来访的期待,情感真挚而直接。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短短两句,直接点明居所位置与周边环境,让读者迅速了解诗人生活的场景,为后文对山居生活的描述做铺垫,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中间两句:“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常年没有客人来访,经常闭关,整日里心境悠然,无所挂碍,突出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体现其内心的宁静平和。后两句:“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笔锋一转,向友人发出邀请,表明只要友人前来,就可以一起饮酒、垂钓,相互往来,在闲适的山居生活描述中融入对友人的热情,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到来的期待。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诗中,王维既展现了隐居时寂静安闲的生活情趣,又表达了对志同道合友人的真挚情谊。从内容而言,其主旨在于激发友人兴趣,邀他前来相聚同欢。在写法上,全篇以诗代信,文字朴实无华,自然流畅且亲切动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轻松随性之感,毫无雕琢痕迹。也唯有内心极为散淡、安闲之人,方能创作出这般闲适自在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四“终”字弄出真趣,然也非安排可得。此述幽居之闲适也。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六句四韵中,包含无限静思。右丞是学道人,出语精微,俱耐人想。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此篇五七言后以两句结,却有余韵,妙在言外。

清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

# 郭云:只在笔端拈弄,奇情缭绕。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玉遮曰:末句自在之极。

明李攀龙《唐诗选》

# “君但能来”四字意深。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语气清绝。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唐云:略不构思,语极清迥,无《考槃》《衡门》心胸拈此不出。钟、谭未悟妙境,徒举四字标出,浅哉!浅哉!

明末清初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周敬曰:这少许胜人多多许。周启琦曰:澄水明霞。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作诗要知伸缩法,能将古人氏篇缩得短,方才是会作氏篇的人。短诗要包含,长篇要无尽。吾说七言古多长篇、而短者则惟摩诘《答张五弟》一首。摩诘,道人也。一切才情学问洗涤殆尽,造洁净精微之地,非上根器人不喜看,看亦不知其妙也。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煜《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

下一篇:唐·钱起《行路难·君不见明星映空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