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空客散人归后":庭院中空空荡荡,客人已经散去,人们也都回去了,
# 归:离去。
"画堂半掩珠帘":华丽的厅堂里,珠帘半掩着。
# 珠帘:以珍珠缀成的帘子。《全唐诗》中作朱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林子里的风淅淅作响,夜晚令人感到压抑、沉闷。
# 厌厌:安静,静谧。,淅淅:形容风声。
"小楼新月":小楼上挂着一弯新月,
"回首自纤纤":回头望去,那新月纤细美好。
# 纤纤:小巧、尖细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蛾眉似的新月的纤巧。
"春光镇在人空老":春光总是依旧在,可是人却白白地衰老了,
# 镇:正。
"新愁往恨何穷":新的忧愁和往日的遗憾无穷无尽。
# 何穷: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即无穷无尽的意思。
"金刀力困起还慵":身体困倦无力,即使起来了还是很慵懒。
# 慵:困倦,懒得动。《花草粹编》中误作“墉”。,力困:力乏。,金刀:刀,一作“窗”。金窗,又称黄金窗,宫廷中装饰华美的窗户。
"一声羌笛":一声羌笛的声音,
# 羌笛:又为羌管,竖着吹奏,两管发出同样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带有悲凉之感。
"惊起醉怡容":惊醒了(主人公)带着醉意、慵懒的面容。
# 醉怡容:酒醉以后脸上泛起红晕的容颜。怡,舒适愉快,喜悦的样子。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国主,五代词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钟峰白莲居士,世称李后主,徐州(今属江苏)人。在位十余年,宋兵破金陵后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多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亡国哀痛及囚徒生活的愁苦,情调极为感伤。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善于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间”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作品为世熟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情词。通过描写宴会后庭院的空寂、夜月的冷清以及主人公晨起后的愁绪,如“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表达了主人公的寂寞、落寞、愁怨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南唐当时的国家形势堪危,体现了李煜对国事的担忧和无奈。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通过“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等景物描写,营造出空寂、冷清的氛围,抒发主人公内心的落寞与惆怅。对比:“春光镇在人空老”将春光依旧与人物的衰老进行对比,突出时光流逝、人易衰老的感慨,强化了愁怨之情。烘托:以“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用羌笛的声音烘托主人公此时心理的脆弱,以及在愁怨情绪笼罩下的敏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点明宴会结束后的场景,庭院空荡,画堂珠帘半掩,营造出寂静氛围;“林风淅淅夜厌厌”进一步描写夜晚林风淅淅,给人压抑之感;“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描绘小楼之上的新月,通过“回首”一词,体现主人公的思绪,烘托出落寞情绪。下片“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直接抒发春光依旧人却老去的感慨,新愁旧恨无穷无尽;“金刀力困起还慵”写主人公晨起困乏,慵懒无力,表现出情绪的低落;“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以羌笛之声陡然转折,突出主人公心理的脆弱和敏感。
上一篇:唐·温庭筠《地肺山春日》
下一篇:唐·王维《答张五弟》